大布江鄉

大布江鄉,地名,位於永興縣境東南部,土地總面積119平方公里,氣候溫和多雨少旱,立體氣候明顯。境內名勝景觀有白雞沖村金寶仙和虎居坑村僧人舍俐塔。政轄坪上、沅洲、大布江、山田、較頭、白雞沖、虎居坑、江頭、東坑、小坑、深洞、毛坪、中洞等13個村委員。

基本信息

大布江鄉位於永興縣境東南部,與資興交界。東經113º23′~33′,北緯26º9′~16′。駐地大布江,距縣城54公里路。土地總面積119平方公里。全境以中山地貌為主,西部間布溪谷平原。永樂江上游自南向北流經西部,東境大布江自東向西匯入永樂江。水能資源居縣第三。最高點東端小坑村界山海拔1277.9米,最低點大布江村許家河灘海拔237.5米。氣候溫和多雨少旱,立體氣候明顯。成土母質為青一色花崗岩,垂直分布為紅壤、黃紅壤、黃壤。植被種群杉木油菜占主,森林覆蓋率64.6%,水土流失較輕為15.7%,生物資源豐富,現存珍稀物種有花櫚木、東坑紅豆杉、水麂、大靈貓等26種,居全縣之首,其中較頭花櫚木、東坑紅豆杉為縣內獨特發現。銀杏、水松、楠木等為縣內主產地之一。境內名勝景觀有白雞沖村金寶仙和虎居坑村僧人舍俐塔。

大布江鄉之地,清代為延道鄉二十都,民國為石龍鄉南部。1956年始設大布江鄉。1958年改制易名紅星公社。1961年調整改名大布江公社。1984年改制定名大布江。政轄坪上、沅洲、大布江、山田、較頭、白雞沖、虎居坑、江頭、東坑、小坑、深洞、毛坪、中洞等13個村委員、126個村民小組,總計4079戶,14570人。鄉村勞力資源8637個,從業率90%(含外出打工2786人)。人口出生率11.3‰,自然增長率1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8個,比全縣平均密度低60%。上級駐地單位有大布江電站。

地域經濟,傳統主產稻穀、林木、山蒼籽油。1989年以來,立足本地資源,發展林副產品加工、大力開發草食動物、矽石、大理石、水電、礦泉等。至2002年,全鄉稻穀播種面積20795畝,總產8864噸;村林13000畝,為縣杉木林基地之一,林木蓄積量10.56萬立方米;藥材林300畝,年產藥材75噸;山蒼籽林6000畝,年產山蒼籽油30噸,茶葉15噸,總產全縣最高;養殖業年產出欄牲豬23770頭,出欄菜牛4260頭、山羊3200隻,家禽36.2萬羽;年加工木材2萬立方米;矽鐵廠1個,年產值500萬元;小水電站3個,裝機2000瓦。相比1989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由3230萬元增至11486萬元,增長2.6倍;工農業結構比由45.8%:54.2%調整為40.8%:59.2%;財政年收入由71萬元增至139萬元,增長1.95倍;人平純收入由902元增至2860元,增長3.2倍,縣列21位。境內名優特產有較頭的武崗鵝、毛坪茶葉、白雞沖的四黃雞。鄉內重點企業有鄉木材加工廠、大布江矽鐵廠、江頭水電站、大布江沙廠等。

鄉內基礎設施,駐地建設始於清末建立大布江墟,民國24年(1935年)始創簡易國小,1953年沅洲始通電話,1960年鯉大公路修進大布江,1974年清水塘電站開闢境內電力史,1989年建成鄉農貿市場,1995年掀起修路熱,1997年中學修建住宅帶動建校熱,同年,鄉政府綜合大樓興工啟動城建及其配套工程。至2002年,全鄉實現村村組組通公路,擁有縣道線段12公里、鄉村公路7條63公里。供電設施網蓋全鄉,程控電話入村率92%,入戶率51%;水利設施有山塘39口、水渠227公里,堰壩6處,總灌溉面積13640畝,占耕地面積67%;文教衛設施有國小10所,中學所,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3個,總建築面積1650平方米,清潔飲水覆蓋率90%,有線電視入戶率80%;改建後的大布江墟場,總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比1989年擴大了4倍,農村人平住房26平方米,比1989年增加7平方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