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思想

大富思想

以“天下人皆先富強才可能有正義與公平的社會”為中心主旨,追求建立大富社會。而其中最主要的使命——重構社會文明,首先就必須要思考和建立新經濟社會格局,不僅強調利益追求,也切實履現社會保障目標,更重視公平與正義秩序的建立與維護。

創建人

陳達夫先生創建。

作為思想者的陳達夫先生作為思想者的陳達夫先生

陳達夫先生積極思考重構社會文明,始終發力締造系統的大富思想1,以“天下人皆先富強才可能有正義與公平的社會”為中心主旨,追求建立大富社會。這來源於他自小樹立了“締造社會新靈魂:致力全民富強並喚醒人內心的美”的理想。是“大富思想”、“大富社會”、“權錢階層”、“物化意志”、“物化社會”以及“物化工具”等等社會科學概念的創始人。

理論上,在大富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就重構社會文明問題,他主要思考與寫作了《重構社會文明需要面對三大問題》、《物化社會的原罪與魅影》、《物化社會最終不能實現化物為福》以及《中國人的精神與行為本原》等等。其中,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重構社會文明需要面對三大問題》與《物化社會的原罪與魅影》。其他方面的內容有待收集。列述如下。

基本社會現實

陳達夫先生認為:“在牟利性秩序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也正在瓦解傳統社會的道德關係和生產及生活方式;而且這樣一種瓦解型的改變,隨著政治權力的進一步集中,特別是被少部分人壟斷之後,不僅直接導致公權力與私人資本逐步出現向特定的幾大社會階層集合化,以及過去形成的與現在持續不斷產生的經濟利益逐步向少部分人集中的種種表現,從而使得普通民眾同這些既成現實的權錢階層之間在權利分布與收入矛盾方面迅速拉大,在行政及社會監督功能日漸衰減的社會條件下,隨著政府公信力的不斷淪喪以及民眾從資本生產活動中不能獲得基本合理的就業機會與報酬比例,並且隨人際關係與社會行為的進一步私利化導致社會精神與行為在交易活動中普遍出現信用危機——這類現象正變得日益突出,終致社會關係的信任基礎出現崩塌。這種狀況下,社會的實際運作秩序即是一種顯見的剛性制度夾雜著許多充分張揚自由裁量權實則具有最終調控權的潛規則的特殊管制模式在左右,社會矛盾以頻繁出現個體或群體衝突以及表現在各行各業的生產活動中的經濟社會經常出現人為災禍的發生數量及其發生率,以及對民眾進行監視的公共警備力量雖不斷增加人、財與物等資源卻依舊愈來愈不足,都正在日趨嚴重。當社會福利從一定程度上演變成權錢階層通過政策等方式調和社會仇恨、就業與需求矛盾以及財富高度不均的交易工具時,且行政化的以及企業化的模式也依然被權錢階層牢牢控制並首先被他們用來充分利己以及經常地用來獲得其他交易利益時,特定的以及特定時期的社會制度及公共政策確實嚴重阻礙了社會發展的具體表現,就必然首先集中體現在基本政策失效、大量管制過嚴以及經常地出現尋租空間——這三大方面。”由於他對中國社會發展,特別是企業社會有著深入細緻的考察,也對公共管理有著深刻的認識。於是開始研究、思考與建構大富思想體系,並積極思索大富社會之路。

基本內容簡述

在《重構社會文明需要面對三大問題》篇幅中,大富思想認為,物的關係早已超越蒙昧與原初狀態,人們已經不需要再過分藉助信仰支撐精神,也不再需要特定的傳統方法,已經有足夠的能力為自己做主,並且能夠將個人的權利訴求轉化為均衡的社會需求。首先,通過對物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以及對人處於一定社會條件下所共同表現出的社會認識和社會認知論述,得出這個結論:“如果人類已經無法逆轉和改變生物圈多樣性受到損害的現實,那么,對我們來說,任何悲觀之舉均是毫無意義的。相對於人在物的種類中所占比重不斷加大,及其控制權的不斷增加,必然導致出現更為嚴重的後果以及責任承擔與社會延續的問題而言,重要的是,我們既要接受現實,也要創新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其次,通過對社會進步需要權利訴求的復興論精神,引入邊界、自然與社會規律等等分析,得出這個結論“對於一個在物質上進步了的,個人意識與社會認識上多元化了的,各階層在各種利益需求上複雜化了的社會,如果政府還在違背社會發展規律,希望通過鉗制社會信仰和強制個人崇拜,來達到馴化與壓制社會認識以及社會需求的目的,並通過代管財富來抑制自由經濟需求,已經完全不切實際,必然會造成權威掃地和社會反感;且由於獨裁統治的言行殘暴與信用喪失,必然導致社會言行混亂、腐朽墮落和衝突疊起。”最後,通過對重構社會文明的最終途徑論暴力,以社會文明大致分為完美社會文明(人們無利己與利他傾向)、理想社會文明(人們相對利他)、現實社會文明(人們相對利己)以及非文明社會(人們絕對利己)這四個層次或表現為四種形態,充分探討了權錢階層的形成本原及其罪惡弊端,得出這個認識:“並非哪一種制度就具有絕對的優勢,而是如何確保每個人的權利訴求唯一臣服於真理,而非屈服於暴力之下;確保並捍衛每個人的平等地位,社會才能走上幸福之路。”並且認為,“為了實現建立現實社會文明這一目標,我堅決認同‘暴力不應該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方向’,但暴力方式是變革一些特定社會的必要手段,而且極有可能是最終途徑。”

在《物化社會的原罪與魅影》篇幅中,通過對“獨裁社會”與“資本社會”及其構成的“物化社會”的論述,確立民主初期社會必須革除權力對權利進行奴役的社會與經濟結構,並應為建立權利為圓心的公民社會奠定物與精神的基礎。繼而通過對“物化者”、“物化集團”、“從屬的強制力階層”、“附庸的附和階層”(“應聲蟲階層”或“特殊市民階層”)構成的“權錢階層(既得利益集團及其繼承人)”在“中介階層”的積極作用下,他們組成了共同的既得利益集團。進而,大富思想經過分析:“獨裁社會首要和核心的任務,是採取使用武力等方式嚴密控制國民全部的身份與言行;同時,通過統一的奴化教育體系實現禁錮社會思維,並主要通過控制與調節課稅、資源獨占和住房等手段,實現從經濟上控制全社會,且通過操控農產品價格實現控制民眾基本生活狀況等各項社會控制目標。”並重點列舉不同階層犯罪的後果以及農民收入支出的高度失衡,從而分別認為:“從歷史與現實的角度看,物化社會,特別是獨裁社會,無論是將物化作為手段,還是作為目的,都不是,也不能,從根本上維護絕大多數人的權利與利益的。”“我們追求重構社會文明的出發點,依舊是站在如何實現建立新經濟社會並避免種種物化弊端這一遠大目標之上。因為如果不首先建立一種全新的確保公民權的,或性質上確實不同於抑制公民權利的——新的社會秩序,那么,所謂的重構社會文明,就只能是無本之木和空中樓閣。”而就如何實現重構社會文明此一重大的社會發展問題,大富思想積極地呼喚:“重構社會文明,首先就必須要思考和建立新經濟社會格局,不僅強調利益追求,也切實履現社會保障目標,更重視公平與正義秩序的建立與維護——此三個方向不能偏廢。只有首先建立了新經濟社會,才能確保地球上的每個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都能表達自己的權利,並且沒有衣食與生存之憂,也慢慢不再品嘗其他各種匱乏的折磨。”

……

總之,我們感受大富思想的甘露,的確也如同陳達夫先生早期閱讀大師們思想之後所書寫的兩段詩句:

“閉上眼睛

我常會夢見稻熟之鄉

是我歸去的地方……”

“我仰望星空

呼吸安詳

你具有神的智慧和寬容

關注平凡人生

照亮漆黑夜晚

分配幸福給那勤勞者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