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陽縣大安村
大安村位於汝陽縣北部平原地帶,人口有1萬餘,為汝陽第一大村莊,為汝陽縣大安工業區政府所在地,大安經濟發達,洛玻集團龍昊公司,興榮鋼廠等大型企業紛紛在大安入駐,大安村交通業比較發達,洛陽到南陽的洛南高速公路,洛陽到南京的寧洛高速公路,洛陽到界首的洛界高速,洛陽到上海的高速公路,洛陽到湛江的洛湛鐵路均從大安經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洋莊鄉大安村
閩北紅色首府大安村位於福建省最北部武夷山市洋莊鄉境內,距市區22公里。地處閩贛兩省交界的分水關南麓和海拔2158米有“華東屋脊”之稱的黃崗山腳下,四周萬峰千仞,地勢險要,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大安村轄區面積174平方公里,山林面積24.3萬畝。現有25個村民小組,529戶,1843人。
具有英勇革命鬥爭精神的大安人民,早在1927年就開始了農民運動,1928年建立民眾隊,1929年出兵參加第二次上梅暴動,1930年3月成立中共大安區委,5月建立大安區蘇維埃政府。這裡的地理和政治條件,是建立閩北革命根據地中心的理想地帶。蘇區也加強了婦女隊伍的建設,發揮蘇區婦女的作用,1927年3月成立了崇安婦女協會,1928年2月成立了崇安縣婦女解放委員會,1930年5月各級政府健全了婦女機構,1932年冬縣委婦女解放委員會改稱為婦女部。婦女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動員婦女參加赤衛隊、少先隊的武裝鬥爭,製造武器,參加守口保衛工作,參加生產勞動和政治文化學習,參加慰勞隊、宣傳隊、擔架隊支援前線,反對買賣婚姻,反對抱童養媳,維護男女平等權利等。
1931年9月,黃道以卓越政治家和軍事家的膽略,將閩北分區黨政軍機關遷移至大安,在這裡打造閩北蘇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建設輝煌的時期,閩北蘇區成為受到毛澤東主席讚揚的“方誌敏式的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安成為閩北蘇區“紅色首府”。
戰鬥和生活在紅色首府的大安人民,在黨和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為閩北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大安是僅有615戶3000人口的高山村莊,紅軍游擊隊榜上有名達310人,其中擔任團級以上職務12人,76人擔任過縣區級地方幹部,老紅軍劉太古親身經歷二萬五千里長征。大安的兒童團、中青年和老人,特別是中青年男女大多數都參加了慰勞隊、擔架隊等後方工作,真心實意地為閩北根據地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熱血寫千秋。大安人民為閩北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據統計,大安的優秀兒女在戰場上英勇犧牲270多人,慘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達273人,被國民黨殘害致傷的180多人,被國民黨抓壯丁和挑夫90多人。遭國民黨軍焚毀村莊達31個,占自然村總數百分五十,被燒毀民房896棟,使224戶人家成為絕戶。全村農田荒蕪2000餘畝。
蘇維埃時期戰旗飄揚的大安,抗戰時期是上饒集中營向閩北轉移的宿營地。集中營第六中隊秘密黨支部書記沈韜等五位策劃暴動的骨幹,於1942年6月16日晚,被國民黨頑固派用馬刀砍死在大安街的鴻家溪洲。為了赤石暴動的勝利,這五位烈士首先獻出了熱血青春。解放戰爭時期,大安是秦基偉將軍率領人民解放軍二野十五軍解放閩北第三路大軍,經分水關向崇安挺進的地方。大安人民發揚蘇維埃時期擁軍光榮傳統,夾道為解放大軍送飯送茶,為閩北和崇安的解放作貢獻。大安是閩北根據地老區的重點和亮點。建國初期,全村有老紅軍、老游擊隊員、老黨員、老蘇區幹部、老接頭戶40多人,居武夷山市前列,不愧為“紅旗不倒”重點老區;大安人民,不愧為不屈不撓的英雄人民。
2004年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旅遊局等13個部門確認,大安與黃山——婺源——上饒——弋陽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名錄》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宋鄉大安村
該村委會隸屬勐海縣勐宋鄉,地處勐宋鄉北邊,距勐宋鄉政府所在地6.00公里,到鄉道路為沙石路,交通方便,距縣29公里。東鄰三邁村委會,南鄰曼邁委會村委會,西鄰蚌龍村委會,北鄰蚌龍村委會。有上大安、下大安、曼西龍傣、曼西龍拉、曼西良5個自然村。現有農戶356戶,有鄉村人口1459人,其中農業人口1456人,勞動力84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91人。
全村國土面積49.89平方公里,海拔1,860.00米,年平均氣溫16.00℃,年降水量1,500.00毫米,適合種植茶葉糧食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169.00畝,人均耕地2.9畝,林地42,815.0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60.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98.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石井鄉大安村
大安村位於鎮駐地以西6公里處,由原來的大安、老宅子、西劉莊、胡山頭和小岩子5個村合併而成。共有人口695戶,2571人,黨員88名,耕地面積2700畝,荒山面積3200畝。村支部委員共有3人,村委委員3人。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體黨員、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下,大安村先後被評為全縣“五個好黨支部”、“黨建示範點”、“平安創建先進單位”、“民兵建設先進單位”、“三個文明建設先進村”、“黨風廉政建設示範點”,被授予“平安創建一等獎”、“計畫生育工作一等獎”等榮譽稱號。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方興鎮大安村
大安村位於方興鎮中部,距新津縣城6公里,幅員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26畝,全村人均耕地面積1.17畝,其中低產田820畝,主要以糧食作物為主,全村有11個村民小組,現有總戶數695戶,總人口2032人,其中勞動力1140人,黨員60名。村域內溝渠老化,以土溝為主,組與組之間無一條水泥路,基礎設施條件非常落後,被列為成都市經濟發展緩慢村之一。[1]
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社溪鎮大安村
大安村地處於社溪鎮東部,距縣城23公里,全村有人口1981人,有22個村民小組,以農業人口為主,耕地面積1610餘畝,林地面積1.2萬餘畝,屬濕熱少雨區。這裡資源豐富,風景美麗,氣候適宜,農作物主要以水稻為主,礦藏資源以稀土礦為主,以水稻、油茶、大棚蔬菜、家禽養殖為主導產業,成為農戶增收的重要途徑。[2]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雙彩鄉大安村
鄉村道路
大安村隸屬於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雙彩鄉,大安村比較窮,房子比較破,是貧困村,沒有集體經濟。但是大安村的村民比較樸實,而且這裡的高山蔬菜和茶葉都是一級棒。[3]
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大安鄉大安村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永勝縣大安彝族納西族鄉,距鄉政府所在地1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泥土路,交通方便,距縣城65公里。東鄰寶坪村委會,西鄰光美村委會,南鄰順州鄉,北鄰麗永公路。轄傈僳灣、菜地尾、下村、上村、曾家村、小灣子、圍樹坪、慢坡、七星崗、上坪、下坪乾塘子、螞蝗灣等13個村民小組。
全村國土面積31.99平方公里,海拔250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78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洋芋等農作物。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92.29畝(其中:田34.12畝,地2758.17畝),人均耕地1.25畝,主要種植玉米、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24088.6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3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8畝,主要種植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草地5704.12畝;荒山荒地13010.96畝,其他面積2388.97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基本實現通路、通水、通電,沒有路燈,其中全村有20戶飲用井水,有18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520戶通電,有8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1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1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16戶。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泥土路面;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1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農用運輸車4輛,機車3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59.4畝,有效灌溉率為2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59.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4畝。
到2008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全村有1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4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32.4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8.23萬元,占總收入的32.6%;畜牧業收入106.44萬元,占總收入的3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80頭,肉牛200頭,肉羊423頭);漁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0.3%;林業收入31.02萬元,占總收入的9.3%;第二、三產業收入81.89萬元,占總收入的24.6%;工資性收入12.51萬元,占總收入的3.88%。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5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5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7人,在省內務工7人,到省外務工10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542戶,鄉村人口2245人,其中男性1186人,女性1059人。其中農業人口2236人,勞動力1363人。該村以彝族、藏族、納西族為主,其中藏族817人,納西族632,彝族419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2人,占人口總數的1.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91人,參合率62%;享受低保14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截止2008年底,該村建有國小5所,校舍建築面積3860平方米,擁有教師18人,距離鄉中學1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07人,其中小學生283人,中學生12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4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27.2畝,一事一議籌勞1060個(勞均1個)。有固定資產15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內的重大決定事項、財務收支情況等。[4]
江蘇省南通市開發區竹行鎮大安村
大安村地處竹行鎮的東南,張江公路、通興公路縱橫貫穿。全村占地面積3.6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3042畝,村民小組45個,1850戶,總人口4861人。村黨支部下轄黨小組10個,黨員93名。村定編幹部6人。
全村有大小民營企業37家,個體工商戶56家,2005年工業產值可達2.5億元。近年來,該村大棚蔬菜發展迅速,種植面積已達862畝,人均收入5800元。隨著鎮第二工業集中區項目的啟動,“南工業、北農業”格局初步形成。[5]
廣西柳州市柳城縣沙埔鎮大安村
基本概況
大安村位於廣西柳州市柳城縣沙埔鎮北端。根據該村村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全村共25個自然屯,1270多戶,轄區面積27平方公里,總人口5627人,總耕地面積8495畝,其中水田4588畝。
資源環境
這裡地處廣西中部,屬於亞熱帶,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宜於農業生產。大安村自然資源主要以石灰石為主,有一個石灰窯。全村糧食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以甘蔗、水果、淮山為主,此外還有柑子、蜜桔、馬蹄等作物。
基礎設施
全村有3個衛生醫療點,平均一個村屯有一個小型商店,兩所國小,鎮裡有一所中學,常年在外跑交通運輸的卡車、手機拖拉機、小三輪車等共有100多輛。村村通汽車,生活區也通。
族群分布
全村以王、葉、楊、曾、何、梁、韋、魏、陳、李、莫等姓為主。全村絕大部分是漢族人,分客家人、百姓人、土白話人三大族群。
百姓人在大安村中有3個屯,共974人,占全村總人口的17.5%;土白話人有9個屯,共1682人,占人口總數的30.2%;客家人有11個屯,共2336人,點全村人口的40.5%;雜區的村屯和社區3個,人口454人,占全村人口的7.9%。按照覃遠雄等學者對廣西平話的研究成果顯示,廣西在不同的地點有不同的稱呼,概括起來有平話、賓陽話、本地話、客話、蔗園話、土白話、土話、村話、土拐話、百姓話等十種。因此,大安村的百姓人和土白話人就可以統稱平話人。整個村落中,如果排除3個雜區的村屯和社區,平話人與客家人的所在村屯比為12﹕11,所占人口比是2656﹕2336,占人總人口百分比分別為47.7﹕40.5。由此可見,平話人與客家人在大安村中的人口比是相當的。此外,平話人與客家人所占有的土地資源也是相當的,水田分別為2261﹕2407,相差146畝;畲地分別為1852﹕1717,相差135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