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和核心,也是我國高校一項莊嚴而緊迫的任務革命。在全球思想文化交融交鋒呈現新特點,多元文化較量更加激烈,不穩定因素增多,我國高校仍是各國西方敵對勢力同我國爭奪大學生思想的前沿陣地。如何使當代大學生能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教育主體能否切實把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列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是直接關係到能否把大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問題,也是在面對多元文化背景下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和創新。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進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務性
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適應當前形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中央十六號檔案指出,要以理想信念為核心進行大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1】。理想信念是人們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在奮鬥目標上的集中反映,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它決定著人們的前進方向和精神狀態。一個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就會目標明確,就會產生強烈的進取心,就能排除萬難、自強不息、奮鬥不止。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橋樑和支柱。
我們應清楚地看到,雖然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是,我們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湧入的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衝擊著大學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後的生活方式也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西方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大學生的影響不可低估。某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鬥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對於大學生理想信念方面出現的問題,我們既不能忽視,也不能迴避。因為,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國泰民強的偉大理想,大學生群體的理想信念狀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國要構建和諧社會,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大學生的素質是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條件,而理想信念是大學生素質的核心要素。只有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才可能使我們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培養出高素質人才的隊伍,才可能使高水平的人才不辱使命,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涵
(一)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政治性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高校教育工作者用科學的理論對大學生施加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的影響,促使他們樹立起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的崇高信念的一種實踐活動,是以政治教育為核心的教育體系。
(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4年8月6日)中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同時也為大學生提供了堅強的精神支柱和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才的需要。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涵要把握三個方面:
1.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指的是一種狹義的教育實踐活動。專指我國高校這樣的教育機構,為了促使大學生樹立起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的崇高信念而進行的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的複合社會要求的實踐活動。
2.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堅定理想信念的過程是一個與現實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培養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和崇高的共產主義信念應該在確定目標的同時,對大學生進行關於社會人生等一些基本信念的教育。
3.理想信念教育必須旗幟鮮明,鍥而不捨。一個人的理想信念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統一作用的過程,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活躍,他們有很快接受新思想的敏銳性,同時又有較強的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這種理想信念形成的長期性決定了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對科學的正確的理想信念一定要旗幟鮮明的加以弘揚。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既不能急功近利,又不可放鬆削弱,不能寄希望於短期的教育工作就能讓大學生樹立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或畏難於理想信念教育的艱巨性而失去信心。
(三)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時代性
任何真正的哲學理論都是自己時代的精華,任何真正的理論都是自己時代的產物,反映著自己時代的本質特點、歷史潮流和要求。胡錦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作為科學的指導思想是對新形勢大學生思想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提出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在新形勢、新情況下,一些大學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鬥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等問題。
三、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主流特徵
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形勢和不斷湧入的新興思潮,使當代大學生形成了特點顯著的心理和行為特徵,這些特徵在主流上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具體表現為:
(一)道德行為水平不斷提高。現代科技文明在給當代大學校園帶來學習革命的同時也促使當代大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不斷養成。目前大學生的道德水平普遍較高,各種良好的道德行為正在養成,並經由大學生們身體力行而在社會中得以廣泛傳播。
(二)民主意識不斷增強。隨著我國民主政治的不斷發展,當代大學生的民主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在學校生活中,他們不滿足於被教育者的角色,要求更多地參與到班級和學校的組織與管理中去;在社會政治生活中,他們對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作風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關注,具有強烈的改革和參與意識。
(三)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由於社會的轉型、思想的解放、改革大潮的衝擊、高校改革的深入開展,八十年代出生的這一代大學生們的主體意識也不斷覺醒。他們有自主、自理、自強的願望,希望以獨立的人格得到社會的認同和理解。同時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對祖國的前途命運十分關心,認識到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發展是緊密相聯的,在國家有困難的時候,他們最先表現出憂國憂民的深刻思想認識。
(四)務實理性價值觀念逐漸普及。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引起大學生價值觀的變化。大學生比以往更期望有一種多樣性和包容性的環境。市場經濟的發展培養了他們注重現實的品格,在整個社會務實風氣和校園環境的影響下,大學生中誇誇其談、好高鶩遠的少了,注重實幹、積極進取、追求實效的多了。一些社會活動的理想、激情己被理智、客觀的社會行為所取代。
四、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盡人意地方,其理想信念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
(一)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存在的問題
1.部分大學生價值取向扭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始進行市場取向的改革。市場經濟是一種利益導向型經濟,因此我國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一方面強調了對個人利益的肯定,從而使人們的利益意識開始覺醒,另一方面國家又通過制度來保證公民合法利益的實現。但整個社會在某種程度上對個人利益的重視卻對部分大學生價值觀念、消費觀念產生了消極影響。一些大學生開始走向追求物質利益的極端,個別大學生把“金錢至上”、“當官發財”作為自己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標,淡化了對遠大理想的追求,從而導致了理想信念危機的出現。
2.部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是辨證統一的,當前大多數大學生基本認同社會理想是個人理想實現的基礎,在價值判斷上也比較認同奉獻精神、社會責任感、國家和集體利益,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更加關注個人理想,注重個人專業學習、關注個人健康、幸福、名譽、地位、前途等,而對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關心不夠。
3.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模糊。部分大學生在生活理想與道德理想之間更加崇尚知識能力,重視生活理想的確立和追求。他們認為,在知識經濟時代,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擁有健康的身體、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技術、較強的能力就足夠了,至於德行修養問題,做到遵紀守法就可以了。而看不到道德修養、道德品質在人生與成才道路上的積極作用,忽視道德修養,社會公德意識比較差。
4.部分大學生政治信仰迷茫。由於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劇變帶來的深遠影響,使得社會主義事業跌入了一個新的低潮;由於市場經濟給社會主義信仰造成的衝擊以及傳統社會主義觀念與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對重大現實問題理論闡述滯後性的相互影響,造成社會主義理論在一定程度上的混亂。由於當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對穩定發展,較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得部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的發展存有懷疑,對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失去信心,政治信仰發生了動搖。因此,部分大學生在政治理想上感到迷惑、仿徨,沒有明確的政治理想和目標。
(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與形勢發展不相適應
1.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不強
我國理想信念教育由於長期滯後於社會形勢發展變化,從而導致了其效性低下的特點,具體表現為:首先,教育目標定位有待調整。長期以來,我們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育目標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在強調方向性的同時,過分強調最高理想的灌把對少數優秀分子的高標準要求,擴大到對所有學生的普遍要求,導致認識不足而知行分離。二是強調務實性時,又降低了要求,更多進行的是個生活理想、職業理想和道德理想的教育,而較少進行現實社會政治思想教育導致方向性不明。因此,教育目標定位有待調整。其次,教育內容僵化,與現實聯繫不緊密。學校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強,與教材和教學內容僵化有著密切的聯繫。當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內容僅單純局限於書本中的抽象理論,缺乏現實生活內容,因此與大學生的思實際結合不緊,缺乏吸引力和說服力。並且,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內容也與看到的社會現實相差甚遠,不能用理論解釋現實問題,因此也會產生困惑、矛盾的心理。但應試教育要求大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這導致很大一分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實用主義態度,只是對提高分數感興趣,不在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上下功夫,未能牢固地樹立馬克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以,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應該結合會生活的現實。再次,教育方式有待更新。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與社會的關係越來緊密,網路和信息技術使各種信息快速傳播;原來在“象牙塔”中進行理信念教育的方式,就很難適應處在各種社會現象的影響以及各種信息衝擊下的現代大學生了。如果說在過去只要我們把正確的東西告訴大學生就可的話,那么現在我們更需要幫助他們識別各種觀念和信息;如果說過去我只要引導他們嚮往真善美就可以的話,那么現在我們還必須讓他們對假惡有免疫力。
2.教育者自身素質和能力水平不一
教師是學校教育活動的主體,肩負著以自己的創造性勞動,按照一定社當代人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會、一定階級教育目的的要求和教育規律本身的要求,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建設者與接班人的任務。作為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師,擔當著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特殊任其自身素質和能力不僅直接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而且也必將接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培育與確立。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總體來看是好的,是值得信任的,他們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地致力於本職作,但由於社會轉型期的影響與社會輿論的制約,也使少數教師失落感增強教學信心不足,影響了教學效果。同時,由於現在教師正在處於新老交替關鍵時期,老教師即將退出教學一線,而一些新的年輕教師,由於人生閱歷較少,知識面狹窄,經驗不豐富,教學方法單一,不注重教育對象自身的體性與多層次性,自然會影響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影響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使教學軟弱無力,從而對大學生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培養與確立產生不利的影響。
3.全社會還沒有形成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成人有意識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唯一方法是控制他們的環境——一個明智的家庭和一個不明智的家庭的區別,主要在於家庭中盛行的生活和交往習慣是不是根據它們對兒童發展的關係的思想進行選擇。”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是在學校、社會、家庭合力作的基礎上大學生將社會理想內化為個人理想的過程。因此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形成除了學校的教育外,還離不開家庭、社會的教育,學校、社會和家庭環境的好壞,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確立,具有重要影響。近年來一些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現問題,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與一些地方、部門和學校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辦法不多是密不可分的。一些地方、部門和學校面對越來越複雜的社會環境,不能形成全社會關心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所以,我們要努力營造一種有利於理想信念形成的環境。而環境教育的實效性,又在於學校、社會、家庭環境之間的相互貫通。因此,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局限於學校的範圍,應注意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協調,弘揚主鏇律,嚴懲腐敗,加快法制建設,淨化社會風氣,儘快建立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競爭機制,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五、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的途徑
在明確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就要在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上下工夫。只有這樣,才能使理想信念教育真正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
(一)注重理想信念教育與知識教育的結合。
理想信念教育必須有其知識載體,需要傳授與理想信念有關的知識。因此,傳播馬克思主義信仰必然要與傳授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知識密切結合。眾所周知,科學進步是馬克思主義產生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沒有科學精神和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就難以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也難以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因此,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須同增加科學精神、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結合起來,加大科學文化含量,從現代科技最新成果中吸取知識和思想營養,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
(二)增強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關鍵是大學生黨員幹部要形成示範帶動效應。
任何信仰中都不能沒有人格因素,正是這種人格因素使信仰由抽象變成具體和形象,從而成為牽動人們信仰情感的關鍵因素。大學生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如何,對一般民眾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我們黨是執政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人們對社會主義的信仰是與對共產黨的信任連在一起的,對社會主義的追求也是與對共產黨的追隨連在一起的。黨對人民民眾的領導不只在於政治權力,更在於精神上的感召力。特別是共產黨人人格的榜樣力量,它不僅可以使廣大民眾接受共產黨人的政治信念和政治領導,而且可以使民眾更加靠近黨,並使其中先進分子接受黨的世界觀,從而加入黨。因此,搞好理想信念教育,首要的是黨員幹部要把自己教育好,把自己的作用發揮好,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還要督促黨員幹部做到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經常消除精神污染,純潔思想。
(三)理想信念教育要著力解決實際問題。
現在的學生,了解社會的信息面廣、量多、速度快,認識能力和民主意識比過去強。因此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首先必須改變單純灌輸的方法,提倡開放式的社會、學校、家庭相結合的多方位教育;改變突擊式的教育方法,提倡循序漸進的教育;改變堵洞式的教育方法,提倡有計畫、有目標的序列化教育。其次,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既要抓好教育時間、人員、內容的落實,更要著眼於解決實際問題。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抓住學生內心深處存在的問題,找準癥結,真正把道理講透,把歪理駁倒,把是非搞清。應將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正確理解和全面把握的基礎上,建立在對各種重大社會現象的透徹分析的基礎上,建立在對歷史發展規律必然性深刻認識的基礎上。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們的理想信念問題,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實際生活問題和實際困難而引起的,因此理想信念教育要與重視、關心學生物質利益正確結合起來。凡是把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在壓制個人正當利益和願望的基礎上,都不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有時反而會產生負作用。作為個人來說,如果把個人利益不適當地突出到有害於集體和社會利益的程度,不僅對社會和集體不利,其個人利益也實現不了。只有二者兼顧,正確地結合起來,教育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再次,理想信念教育應注重個人理想信念的差異性。江澤民同志說過,“提倡共產主義思想道德,同時把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鼓勵一切有利於國家統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可見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一是把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結合起來;二是明確個人理想之間的差異性;三是要注意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有針對性地從具體理想入手進行教育,這樣才會有好的教育效果。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必須不斷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今天的大學生是明天社會的中流砒柱,他們的理想狀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將來社會的理想狀態。作為整個社會中
知識層次較高、認識能力較強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有沒有理想、理想是否遠大,關係到高等教育培養人才是否符合社會需要的大問題,關係到培養的人才是否合適,關係到社會主義事業能否傳承下去的問題。當一個大學生正確地確立了自己的祟高理想,並進而轉化為堅定的信念時,理想將不但賦予其巨大的精神力量,也將賦予其重大的責任;不但激勵其堅忍不
拔地投身於變革現實、實現價值目標而拼搏,並且將成為其思想行為的準則,驅動自我人格的塑造。通過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學生這個重要的青年人群體之中,弘揚以愛國主義為主要內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重點的時代精神,發揚團隊精神精神,堅定社會主義信念,使全體大學生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
參考文獻:
[1]王忠橋.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義,理論前沿,2000,(19).
[2]朱志明.正確引導大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10).
[3]高占祥.論校園文化[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4]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王玄武.政治觀教育通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陳萬柏,萬美容,李東升.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新編[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7]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張耀燦,鄭永廷,劉書林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9]《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