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業供電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網路的全球化套用,社會的經濟形態在逐步發生變化,工業經濟將被知識經濟所取代。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信息資源將成為生產力要素[1-5]。因此,走向市場的大型供電企業,面對市場的嚴峻挑戰必須及時調整經營思路,採取新的策略,其中企業資源的最佳化配置,特別是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將成為在市場中求發展的重要措施。構築供電企業信息一體化工程將成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性工程。從而,尋求一條切實有效的企業信息一體化途徑,對於企業信息一體化工程的順利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 供電企業信息系統現狀
2.1 現有各種套用系統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各供電企業為了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及生產設備的利用率,分別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MIS)、負荷控制系統(LM)、調度自動化系統(SCADA)等,這些系統的建立無疑為企業生產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的發展和企業生產管理水平的提高,各種套用系統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
2.1.1 管理信息系統(MIS)
企業建設MIS的目的是利用計算機技術提高生產經營管理信息的準確性,加快信息的傳遞速度,進一步強化管理決策過程中信息的分析和利用手段,從而提高企業的科學管理水平,實現增效節能、提高服務質量。
目前,國內供電部門已將建設MIS作為企業管理水平上檔次的達標內容之一。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許多單位在建設MIS過程中,實質上僅僅使用了關係資料庫技術,結果MIS成了描述生產管理信息及部門組織運作模型的信息管理系統(IMS)。由於供電生產管理工作中幾乎所有業務工作都與空間信息有關,而關係型資料庫難以直接動態地描述空間信息,不能將電力設施圖件與表結構的屬性信息一同置於資料庫管理之下,因此,僅用關係型資料庫開發的供電企業MIS,無法覆蓋供電企業大部分的生產經營活動。所以,供電企業的MIS不得不重新錄入大量的信息來保證系統信息的現實性。而信息的重錄入恰恰是信息化工作中信息交換渠道不暢通的典型表現,是為解決信息孤島間的通信問題而不得不採取的補救措施。
另外,信息重錄入極易發生數據錯誤、信息殘缺以及信息過時等問題,因而導致MIS不能全面發揮作用。
2.1.2 負荷管理系統(LM)
國內各供電企業負荷管理系統(LM)的建設始於80年代末,當時電力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用電高峰時不得不拉閘限電,不但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而且還影響了經濟發展和人民正常生活。電力負荷控制管理系統是電力負荷管理的主要技術手段,曾為電力供應作出過貢獻。但是隨著電網改造和建設步伐的加快,電力供需矛盾必將發生根本變化,負荷管理系統的職能如何適應新形勢的變化,也將成為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另外,SCADA系統採集的實時信息如何傳遞到其他系統,為生產管理服務,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2.2 配網資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由於系統建設管理上“重發電、輕配電”,城市供電網建設步伐緩慢。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與薄弱電網的矛盾已十分突出。為了提高供電質量,最大限度地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用電需求,國家電力公司已明確提出要把城市中、低壓供電網的改造和科學管理水平的提高作為“九五”計畫的工作重點來抓。
提高供電網生產科學管理水平的首要問題,是解決生產運行中傳統資料管理方法以及相應管理流程作業落後於實際生產需求的問題。
如今,許多供電部門基於圖紙、圖冊的設備資料及生產信息,卻依然以圖件為介質在各部門之間傳遞,這在管理上造成很大的不便。具體地說,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用紙質圖冊管理供電網設備資料的傳統方法,使資料的更新、保存、信息查找、分析都不方便,並且容易造成資料丟失、損壞及存儲開銷增大,使資料在生產中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2)城網網架改造會使電力設施的資料、圖紙頻繁更新,而且造成更新的數據由一些並不直接參與數據生成工作的“專職”人員維護,再提供給生產人員使用的現象。在傳統的資料管理模式下,資料更新周期往往要數月,而在此期間,生產設備常常又發生變化,且大多數生產人員又不能直接參加數據資料的更新維護,因而出現新圖紙資料滯後於實際情況的現象,使實際工作中不得不增加許多額外開銷,以進行實地核查。
(3)由於管理流程不暢通,沒有同一的信息系統和相應的管理機制保證各種資料的統一及時更新,各生產部門(如調度運行、規劃設計等)為解決資料滯後問題,不得不自行收集和保存本部門所需的相關資料,造成多部門的重複勞動。同時,由於缺少方便的信息交流渠道,各部門擁有資料數據的一致性幾乎無法得到保證,因而又增加了對資料確認、查驗等工作。
3 企業實現信息一體化的基本途徑
3.1 技術解決方案
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採用一種能夠直接描述圖紙類空間信息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以突破傳統關係資料庫技術在供電生產管理信息化套用中的局限性。因此,只有利用先進的自動製圖/設備管理/地理信息系統(AM/FM/GIS)平台建設企業級信息一體化系統,實現AM/FM/GIS、MIS、LM系統、SCADA系統及DA系統等的真正集成,才是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在AM/FM/GIS的協同操作環境支持下,在計算機系統的核心資料庫中建立一個能夠反映實際供電網路設備情況的電網模型,使各工作部門(如設計、運行、維護、調度等)的操作人員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和生產作業過程中,通過協同操作環境,高效率地對各自負責的數據進行更新及維護操作,最終使數據轉換工作在較短的時間內得以完成。
SCADA系統和LM系統集集的實時數據能夠轉換到AM/FM/GIS資料庫中,以便在其中相應的電網圖上能實時顯示電網情況。通過MIS和AM/FM/GIS的有效集成,可實現兩個系統網路資源共享,GISserver通過ODBC下載和修改MISserver中的數據,並進行可地圖化的操作,在分散式環境下MIS的各個Client(客戶)可對GISserver的數據進行透明的訪問,可以通過ODBC下載GISserver的數據,進行圖形顯示,也可以通過網路檔案傳輸ftp功能直接獲取GISserver的圖形格式數據,進行圖形顯示和異地查詢。
然而,由於供電部門的供電網設施資料經過多年積累而成,數據轉換的工作量將是相當可觀的。而這些資料又在不斷變化,因此,最初的數據轉換工作必須在儘可能短的限定時間內完成,否則,整理好的電網圖形數據尚未轉換完,新的變更又發生,如此下去,整個系統的開發將陷入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國內外的經驗證明,數據轉換所需的初始化時間的長短將直接關係到系統建設的成敗。
要想縮短初始化時間,必須同時投入大量人力進行協同作業,以完成數據轉換。顯然,這就要求所採用的空間數據信息管理工具能提供協同化操作環境,以支持不同的操作人員能同時輸入電網圖形數據。
要滿足上述要求,一般的地學領域基礎型GIS或商用領域桌面型GIS是難以勝任的,必須採用大型的AM/FM/GIS平台。而且作為整個系統的樁基,它應具備有如下特點:
(1)應為集AM、FM、GIS三種技術於一體;
(2)應為在海量數據處理、各部門資源共享、多部門協調工作、大面積地域套用等方面都體現優越性;
(3)具有電力模型和靈活建模系統;
(4)必須是一個成熟的、先進的、規範的、開放的平台。
3.2 實現信息一體化的必要條件
3.2.1 在實施信息一體化前,企業應做好準備工作
 (1)觀念更新、知識更新
信息一體化工程的實施是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的結合,為了使其充分發揮作用,企業決策人、管理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必須不斷地學習、研究、掌握現代企業管理思想、方法以及計算機、通信技術的最新發展。
(2)數據規範
作為一種全新的系統,它處理的對象既有關係數據又有屬性數據,因此,數據規範化是實現信息一體化的首要條件。在此基礎上,才能保證數據信息的
及時、準確、完整。
(3)體系保證
信息一體化的目的在於信息實現最小冗餘和最大共享,傳統方法需要幾步或幾個部門共同完成的工作,信息一體化後一次就可完成。軟體模組雖然按功能劃分,但是每個模組中的應用程式並不限定在某個部門使用,企業有可能在業務流程和組織機構方面加以調整和變革,實行機構重組,以保證信息一體化的暢通。這一點正是信息一體化系統實施難度最大的環節。
(4)全員參與
企業級信息一體化套用到企業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每個員工,其包含的全面質量管理思想,更要求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各負其責。另外,企業最高領導的親自參與,是保證信息一體化工程成功的必要條件。
(5)風險控制
信息一體化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實施周期長、難度大,相應的風險也很大。需要企業在系統平台選擇、項目管理、費用控制以及未來企業業務流程的重組等方面予以充分的重視,否則可能會出現半途而廢,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3.2.2 實施信息一體化的步驟
(1)總體規劃、分布實施
信息一體化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因此實施時要有總體規劃,按管理上的急需程度、實施中的易難程度等確定優先次序,在效益驅動、重點突破的指導下,分階段分步驟實施。科學的實施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保證信息一體化工程的順利推進。
(2)設立專門機構
為了順利實施信息一體化工程,在企業內部應成立完善的組織機構,即領導小組、項目小組和職能小組。信息一體化工程不僅是一個軟體系統,它更多的是先進管理思想的體現,關係到企業內部管理模式的調整、業務流程的變化和相關人員的變動,所以它是“一把手工程”。企業的最高決策人要親自參加到領導小組中,負責制定計畫的優先權、資源的合理配置、重大問題的決策和政策的制定等。項目小組負責協調各個領導層和管理部門間的關係,其負責人員一般應由公司的高層領導擔任,要有足夠的權威和協調能力,同時要有豐富的項目管理和實施經驗。職能小組是實施信息一體化工程的核心,負責保證系統在本部門的順利實施,應有各部門的關鍵人物組成。
(3)數據準備
信息一體化工程實現了數據的全局共享,它只能運行準確、完整的數據之上才能發揮實際作用。所以在實施信息一體化工程時,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準備基礎數據。
(4)培訓機制
信息一體化工程實用化的前提是被各個層面的生產管理、作業人員掌握,因此,成功的供電企業信息一體化系統建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求系統具有隨套用功能發展而發展的培訓體系。
由於供電企業信息一體化系統對於配電工作者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工具,隨著實用化工作的深入展開,從一線作業人員到高層管理人員都將使用到這一技術。新技術投入套用往往同時帶來生產模式(生產流程與商業流程)的相應調整,這種調整需要開發者、使用者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需要開發商以雄厚技術實力與供電企業長期合作,協助其建立起能夠滿足從一線作業人員到高層管理人員不同要求的、適合中國供電實際情況的動態培訓體系。
4 結論
經濟的全球化,技術變革的日新月異,已經使全世界的經濟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供電企業在國民經濟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它必須憑藉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實現企業信息的高速運轉和共享。企業信息一體化工程正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有力手段。而電力企業構築信息一體化工程的有效途徑是利用先進的AM/FM/GIS平台,實現AM/FM/GIS、MIS、LM系統、SCADA系統及DA系統等的真正集成。為了保證電力企業構築信息一體化工程的成功,還必須有管理和組織上的必要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