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簡介

經濟發展

2002年,大圍河鄉加強了畜牧養殖小區的規範化建設,到2003年建成7個養殖小區,發展養殖專業戶120個。2002年投資100萬元和75萬元的兩個肉雞養殖場相繼建成。全鄉牛羊雞年飼養量分別為2000頭、2.6萬隻、40萬隻,畜牧業總產值4904萬元。2003年又建成了大圍河文大蛋雞養殖場,總投資100萬元。全鄉牛羊雞年飼養量分別為2500頭、3萬隻、60萬隻,畜牧業總產值5270萬元,比2002年增長了7.5 %。
農業概況
河西淀村總耕地面積2500畝,主要從事小麥、玉米、棉花的耕作。養殖業方面發展了綿羊養殖和蛋雞養殖,其中綿羊養殖戶10戶,蛋雞養殖4000隻。後期計畫重點發展養殖業,大力調整養殖業規模;多植樹,建立經濟林體系;調整棉花種植,實現高產高效。希望能得到您的技術指導。 後期規劃以產業多元化為紐帶,重點發展養殖業及種植業。尤其是調整棉花的種植水平,建立經濟林體系和大力調整養殖業規模。
行政劃分
概況:大圍河回族滿族鄉(Daweihe Huizu Manzu Xiang)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9.5千米。面積57.25平方千米,人口2.79萬人(2002年)。轄2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大圍河村。
沿革:1958年設大圍河公社,1984年改大圍河回族滿族鄉。1996年高頭鄉併入。1997年,面積57.3平方千米,人口2.9萬,轄南辛莊、西橋、安里、樊莊、東橋、小圍河、大圍河、西鄒、中鄒、東鄒、前許、後許、郝郭紀、東洋町、薛圪瘩、蔡頭、韓頭、李頭、胡頭、賴頭、高頭、賈頭、河西淀、畢家坊24個行政村。
自然地理

氣候資源:大圍河回族滿族鄉屬暖溫帶亞濕潤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生長,素有“收了文安窪,糧食盛不下”的美稱。境內可耕地面積87萬畝,有大清河等3條河流,渠系坑塘蓄水量達1億立方米。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煤、石膏、岩鹽、地熱儲量均具有相當規模,開發前景較好。
設施條件:電力方面,大圍河回族滿族鄉擁有110千伏和35千伏變電站13座,主變總容量14萬千伏安,為大圍河回族滿族鄉工農業生產和民眾生活提供了充足的電力資源。通訊方面,從加拿大引進萬門程控電話交換機,裝機總量達40000門,用戶可直撥全國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交換數位化,傳輸光纖化,無線尋呼和移動通訊系統網路完備。能源方面,大圍河回族滿族鄉天然氣工程即將全面竣工,天然氣做為高效清潔方便的新能源,必將為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加優質的生產生活空間,大圍河回族滿族鄉將在全國率先實現“無煙城市”。接待方面,縣內有文安賓館、電業賓館、交通賓館等多處賓館,集餐飲、住宿、娛樂於一體,是貴賓下榻的理想去處。
鄉村建設

宣傳文化示範工程再上新水平:2002年,大圍河鄉安里村加強了宣傳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文體活動中心,成立了秧歌隊、河北梆子劇團,建起了圖書室、卡拉OK室,被中共廊坊市委宣傳部命名為“宣傳文化示範村”。2003年又投資50多萬元興建了文化禮堂,購置了燈光、音響、服裝、道具等設施,為廣大民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創造了更加良好的條件。2003年,大圍河鄉東橋村,投資10萬多元,建起了文體活動中心,購置了圖書、家庭影院、桌球台及各種音樂器材,組織成立了老年秧歌隊、少年鼓樂隊和音樂會,被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命名為“宣傳文化示範村”
旅遊資源

大圍河回族滿族鄉總面積42平方公里。大圍河村清真寺為中國傳統式建築,占地1000多平方米,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的維吾爾族妃子“香妃”委派回族曹姓太監親自監工修建而成,乾隆皇帝親書“正大光明”匾懸掛於大殿正門(文革中被毀壞)。後又三度重修,現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