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介紹
大口國家森林公園始建於1992年,1995年七月原國家林業部以林造批字83號檔案批准成立大口國家森林公園。公園地處大洪山南麓山脈,距鍾祥市區東南30公里。公園經營總面積1590公頃,森林復蓋率達 90.3%,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園內小氣候獨特,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9℃,園區以低山地貌為主,最高海拔565.4米平均海拔350米。適宜的氣候條件和獨特的地理條件使這裡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和天然的植物園。據考察,園內現有野生動物55種,列入國家保護動物有豹、白鷺、穿山甲、豺、水獺、白鶴等8種; 現有木本植物達438種,國家保護和珍稀植物有水杉、銀杏、杉、桃、杜仲、對節白臘、垂枝側柏等12種,保護完好的原始植被吸引著廣大遊客和學者前來觀光旅遊和進行科研考察。
園內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觀眾多。 融奇花異木、珍禽走獸、溶洞、溪泉、瀑布、文物古蹟於一體,實為不可多得的人間仙境。公園分為九級天溪景區、雲台觀景區、鷹子洞景區、柳門口景區四大景區十七個景點。鷹子洞瀑布寬6米,落差36米,飛流直下,宛若銀簾高懸。瀑布側壁分布著大小百餘個蜂窩狀的溶洞,洞洞相連,一洞可進,百洞可出,可通瀑內,曲折迴環
,猶如迷宮。瀑掩洞,洞襯瀑,相映成趣,堪稱“江漢絕景”。上下天池池水清澈見底,幽靜淡雅,位於其下方的九級天溪,寬6.2-9.6米,分成九迭,最大落差25米,如一束潔白的玉練曲繞在峽谷之中。古道教聖地雲台觀,曾是歷史上全國有名的佛、道、儒“三教論衡”、“釋道之爭”之聖地,有“小武當”之稱,留下神話種種,傳說篇篇,充滿神奇的浪漫色彩。而且雲台觀雄踞公園制高點,俯瞰群峰,更是觀日出、日落勝景的絕妙之處。還有神秘莫測而令人嚮往的烏龍洞、天星眼,生機勃勃的楠竹林,以及金龜托日、杉林一線天等都是難得一見的景觀。
自大口國家森林公園成立以來,公園基礎設施、配套設施、道路設施、環境綠化等各項建設已初具規模。林內Ⅱ級黑色路面直通園內,閉路電視在園內落戶,120 門程控電話架起了與世界各地聯繫的橋樑,特別是大口旅遊賓館,依山傍水,熔古今中外建築風格於一爐,裝飾考究典雅,環境舒適,可同時接待100人住宿、200人進餐並會議,是一座集食、宿、購、娛於一體的現代化旅遊賓館。
發展歷史
1957年,湖北省國營太子山林場在今大口地區建立劉家石門分場。1958年分場先後歸荊州、鍾祥管轄,一度改為獨立林場,旋即歸屬盤石嶺林場。
1959年,改名為國營大口林場,面積6.3萬畝,直屬鍾祥縣領導。
1992年,湖北大口省級森林公園成立。
1995年7月,經原國家林業部批准,成立大口國家森林公園。
地理環境
地質特點
湖北大口國家森林公園所處的大洪山是一個褶皺小體,在大地構造上屬於中朝地台和楊子淮地台的接觸帶。志留紀末,由於燕山運動的影響,隆起為陸地,成為淮陰(大別山)山字型體系前弧西翼的一部分。大洪山南麓地質特徵為褶皺斷塊山地,由古生界、中生界碳酸鹽岩、碎屑岩以及元古界變質岩構成。
地形地貌
湖北大口國家森林公園園區以低山地貌為主,最高海拔565.4米,最低海拔125米,平均海拔350米,園區內有溶洞地貌分布。
氣候特徵
湖北大口國家森林公園屬亞熱帶過渡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5.9℃,7-8月份平均氣溫27.9℃,1-2月份平均氣溫3℃,極端高溫38℃,極端低溫-14.3℃,無霜期長260天,年降雨量1000毫米,冬暖夏涼,雨量充沛,山中雲霧多,濕度大。
地理位置
大口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大洪山名勝風景區南麓,距鍾祥市郢中30公里。經營範圍為:東起掇刀石,南起鷹子洞,西臨烏龍洞,北與百丈深澗相連,總面積1590公頃,活立木蓄積38萬立方米,森林復蓋率90.3%。公園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天象景觀之精華,融奇花異木、珍禽異獸、洞溪瀑布、文物古蹟於一體,景觀獨特,交通便利,是人們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科普研究的最佳去處。景區特色
公園內山峻林密,古道幽深,清泉與天溪相連線,溶洞與瀑布聯掛,有堪稱江漢絕景的鷹子洞瀑布、氣勢磅礴的柳門口瀑布、神秘莫測而令人往的烏龍洞、曲折幽靜的九級天溪、上下天池,有充滿生機,恬靜淡雅的楠竹林,蔭翳蔽日的參天大樹,“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的杉林
一線天。加上雲台觀,崇門寺,雙泉觀,白鹿寺等佛寺禪院,道貌岸然觀仙宮的裝點,更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輕紗,從神話傳說到宗教文化,從楚文化到科學藝術,可追溯到戰國時期,年代延續二千多年。歷史上,這裡曾是道、儒、佛三教稱雄論衡之聖地。小天池又名上下天池。上天池呈現三稱形,面積93平方米,小深2.3米;下天池呈矩形,面 積115平方米,水深2米。上下天池相距4米,天池瀑布寬3-8米,池水清澈見底,魚、蝦、蟹甚多,良多趣味。
瀑布寬6米,落差36米,飛流直下,宛若銀簾高懸。瀑布側壁上分布著大小百餘個蜂窩狀的溶洞,洞洞相連,一洞可進,百洞可出,可通瀑內,曲折迴環,猶如迷宮。瀑掩洞,洞襯瀑,隔洞觀瀑
,隔瀑觀洞,相映成趣,此瀑布奇觀堪稱華中一絕,更為稱絕的是晴天午後四時左右,夕陽斜照,在瀑流水霧之上,竟會出現罕見的“彩虹映潭”奇觀。
九級天溪位於小天池下方,溪流分成九迭瀑布,象一束潔白的玉練曲繞在峽谷之中,瀑布寬6.2-9.6 米,最大落差25米,夏季呈布狀,春季呈現簾狀。每當夏水來臨,“懸泉瀑布,飛涑其間, 響聲如雷,遠傳數里”。
園內以低山地貌為主,平均海拔350米,屬亞熱帶濕潤性氣候,為眾多生物的繁衍提供了天然佳境。據考察,園內現有植物430多種,其中屬國家保護式珍稀植物有水杉、銀杏、核桃、杜仲、對節白臘、垂枝側柏等12種,有野生動物50多種,其中列入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豹、白鷺、穿山甲、豺、水獺,白鶴等8種。堪稱迷人的綠色寶庫。 園內由於森林和周圍水庫的天然調節作風,冬暖夏涼,雨景充沛,是人們旅遊度假和 享受“森林浴”的絕好去處。
景區景點
九級天溪景區
1、小天池——又名上下天池。上天池呈三角形,面積93平方米,水深2.3米;下天池呈矩形,面積175平方米,水深2米,上下天池相距4米,天池瀑布寬8米,池水清澈見底,趣味良多。2、九級天溪——位於小天池下方,溪水分成九迭瀑布,象一條潔白的玉練曲繞在峽谷之中,瀑布寬6.2——9.6米,最大落差距5米。每當夏季來臨,玉練飛涑其間,響聲如雷。
3、烏龍洞——洞口呈“丫”形,洞口有清泉溢出,常年不斷;頂壁有鐘乳石,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為大口主要景觀。
4、龜山——山因形而名。龜背峰海拔331.5米,上下平緩,中間較陡,雙峰珠連,有一巨石從山頭拱兀,猶如一隻翹首金龜。
5、楠竹林——為人工楠竹林,面積350畝。
6、烏龍台——位於烏龍洞出處,據史料記載,此地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個集鎮,有眾多文物出土。
雲台觀景區
1、撩腳山——江漢平原第一峰,海拔565.4米,峰巒疊翠,朝輝暮靄,恍若仙境。遊人至此,可觀日出、日落、雨霧煙雲,俯視田園村舍,遙望漢江帆影。
2、白鹿寺——建於唐初貞觀年間,坐落於京鍾古道中端,現為遺址,有寺址碑文。
3、天星眼——亦稱地漏。洞中觀天,可見日月星辰。天星眼共2個,洞深約200米,神秘莫測,是探險的好去處。
4、杉樹一線天——位於俯地的杉樹林,高15-18米,林道穿貫其間,如天開一線。
5、百丈深澗——位於雲台觀北坡兩山之間的峽谷,從山頂到谷底深150米,長110米,遊人至此,莫不驚心動魄。
鷹子洞景區
1、嵩門寺——建於唐貞觀年間,坐落於京鍾古道中端,現為遺址,有寺址碑文。2、京鍾古道——為古時官道,現有青石板路面遺址。
3、鷹子洞——位於鳳凰山下京鍾古道上,有百餘個蜂窩狀洞穴,洞洞相連,共有七大群,並有瀑布從洞頂直流而下,雨後,彩虹飛渡,蔚為壯觀。
柳門口景區
柳門口瀑布——瀑布寬8-10米,落差80餘米,呈四級階梯狀,玉練飛瀉,氣勢宏偉,為大口主要景觀。
風景資源
山體地貌
大口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大洪山南脈。在地質構造上以地四級冰川粘土母質為主,具有古老、多元、縱深的特點。園內土壤基岩以石英砂岩為主。公園境內以低山地貌為主。由於地切割強烈和流水侵蝕,形成了公園內溝谷交錯、溪水縱橫、溶洞瀑布眾多的奇特地貌。主峰撩腳山海拔為 565.4米,為江漢平原第一峰;園內最低海拔125米,相對高差440.4米,平均海拔350米,山地平均坡度25°公園的地貌景觀主要有以下一些類型:
1、群山:公園內群山環繞,連綿千里。在漢江中游,拔地而起,勢若屏障。一座座山峰形態各異,峰巒疊翠。
2、峽谷:位於撩腳山北坡兩山之間的峽谷。從山頂到谷底深150米,寬87米,全長1100米,峽谷深澗,危岩夾峙,清泉淺流,青峰翠嶂,繁花似錦。遊人至此,無不驚心動魄,嘆為觀止。
3、溶洞:一為烏龍洞,洞口呈“丫”形,洞口面西,此洞深約35公里。據載與天星眼相通。洞口有清泉溢出,四季不斷,頂壁青石鱗狀溶各物,
形成藍天白雲,洞頂鐘乳石眾多,且造型各異,栩栩如生。二為鷹子洞,位於鳳凰山下京鍾古道上,洞壁因水沖刷,形成絕壁峭岩,有百餘個蜂窩狀洞穴,洞洞相通,共有七大群。更有瀑布從洞頂流下,人在洞中觀瀑,如身處“水簾洞”,妙趣橫生。
水域風光
公園內泉溪眾多,且形態各異,主要有
1、瀑布:公園內有三處瀑布,其中最大的一處位於柳門口,即為柳 門口瀑布。瀑口寬8-10米,瀑口上游有寬30-50米的石板溪,四周枝葉茂盛,瀑口中有一石柱,面積約3-4平方米,把溪水一分為二,分別流入鍾祥、京山,稱為“中流砥柱”。瀑布落差80多米,玉練凌空飛瀉,呈四級階梯狀,瀑布響聲如雷,遠傳數里。
2、泉:園內有泉十多處。其中一處泉從一塊酷似牛鼻的青石下流出,名為“牛鼻泉”。牛鼻泉終年不斷,水清澈見底,真可謂“泉眼無聲惜如流”。
天象景觀
大口國家森林公園山勢奇特,因而天象景觀眾多,主要有:
1、金龜下蛋:每年5—9月,雨後初晴,晨 霧靄靄,一輪紅日從龜山尾部冉冉升起,龜山被鍍上一層金色的光環,恰似金龜下蛋,絢麗奇目,景象狀觀,令人驚嘆不已。
生物景觀
大口國家森林公園在我國森林植被區劃上屬東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中過渡性常綠葉林帶,公園內森林復蓋率達90.3%。
由於公園內優越的氣候和複雜多樣的自然地貌,使種類繁多的森林植物得以繁衍和分化演變。公園內共有植物438種,其中屬國家一類保護植物2 種,如水杉、珙桐;二類保護植物 7種,如杜仲、銀杏、水松、核桃、鵝掌秋、大果青桿、水青樹;三是保護植物8種,如銀葉桂、華榛、厚朴、四葉厚朴、楨楠、青檀、白梓樹、紫莖,地方稀有植物有對節白臘、垂枝側柏,這些植物的存在說明了公園植物起源的古老性,同時也說明了該處植物的豐富性和珍貴性,共有很高的科研價值,不愧為一個植物天然基因庫。
大口國家森林公園內也是飛禽走獸的樂園,園內的55種飛禽走獸,其中國家一類保護動物3種,如豹、梅花鹿、白鷺;二類保護動物6種,如穿山甲、豺、水獺、小靈貓、黃羊、白鶴。
人文景觀
大口國家森林公園人文景觀可追塑到戰國時期,從神話到宗教,從楚文化到科學藝術。豐富的文化內涵,反映出了大口地區的特色文化,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人文景觀主要有:
1、烏龍台:位於烏龍洞出口處,據史料記載,此處原是戰國時期楚 國的一個集鎮,出土文物有石斧(舊時器時代)骨針、翡翠、玉鐲、銀鏃等。
2、雲台觀:坐落於撩崛山主峰,建於唐代,現殘存石碑數十,有殘壁斷牆、石柱、門框、盈聯視窗等。在半埋的“皇帝萬萬歲”石碑上,清晰可見武當八宮二觀會首,顯陵總理太監朝暨的記載。在歷史上這裡曾是道教、佛教、儒教等眾教稱雄論衡之勝地。
3、白鹿寺:建於唐初,坐落於神道香爐峰前,座東北向西南,現為遺址。據史料記載,寺分三層九套共二十七間,寺右側有塔林遺基,唐、宋、元、明、清由下而上,依次排列先師墓葬群。
4、崇門寺:座落於京鍾古道中端,現為遺址。據史料記載,寺分為三層,每層九間,寺內有碑林,以明歷二十六年《嵩門寺記》碑和清嘉慶八年“嵩門寺院”碑最為壯觀。“嵩門寺院”碑,雖經二百年風雨削蝕,但仍青石玉潤,亮若明鏡,光潔照人。碑文以柳體楷書鐫刻,字型雋秀,清俊有力。碑頂、碑沿雕有姿態各異的雙龍戲珠,丹鳳白鶴等花紋圖案。
5、烏龍洞:《鍾祥縣誌》稱之為“龍窩”。洞口右側原有一廟一亭,廟曰“烏龍廟”,亭曰“龍門亭”。烏龍洞早在唐代已聞名遐邇,現洞口石刻、碑記共有四處。
地方風情
烏龍洞的由來
傳說很久以前,大口地帶並不是山巒起伏,而是和東海相連的一片汪洋大海;大口的山都是秦始皇用鞭趕來的。如今,你站在大口國家森林公園的八大名山、三十六峰上,隱約還可以尋見一條條若隱若現的鞭痕呢!秦始皇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不說他窮兵黯武,獨斷專制,專說他修萬里長城,不知弄得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他每天役使成千上萬的百姓搬運土石方。石頭重,路程遠,老百姓累死餓死的不計其數,廣大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有一天,南海觀音雲遊四方,看到這種情況,非常憤怒,也非常同情老百姓,她決定使個法術,減輕人民的痛苦。只見她輕搖淨瓶柳枝,口中念念有詞,只見天空紅光閃閃,千萬條紅繩從天而降,縛在每個挑夫的扁擔上。這一縛出現了奇蹟,挑夫們徒覺肩頭一輕,千斤之石猶如一團棉花,挑起來十分輕鬆 。秦始皇非常奇怪,就暗中觀察,他發現每個挑夫扁擔上都有一根紅繩,而一旦解下紅繩,百姓挑起來又十分吃力了。這紅繩具有非凡魔力!秦始皇十分高興,就下令把所有的紅繩都解下來,令工匠做成一條長鞭,長鞭魔力非凡,指山山轉,擊水水漲,秦始皇決定用它來移山填海,擴充地盤。於是他就站在泰山頂上,手揮長鞭,將西北大小山脈一路趕向東海,浩浩蕩蕩,猶如趕一群綿羊一般。
卻說東海龍王敖廣一家正在為三太子烏龍十八歲誕辰舉行盛大的生日宴會,高朋滿座,觥籌交錯,祝聲琅琅。這時忽然“轟隆”一聲巨響,接著便牆傾柱歪,屋崩瓦解,蝦兵蟹將抱頭鼠竄,來不及跑的都成了肉餅。敖廣一家也不例外,只有烏龍,憑著年輕體壯,武藝高強而僥倖逃脫。
烏龍忍辱含恨,躲避秦始皇的追擊,茫無邊際地逃著。這一日,它來到一片山巒起伏地帶,看到這裡鳥語花香、清溪長流、風光秀美,頓覺有一種安全感(其實這山也是秦始皇從西邊趕來的),也是天作之美,它發現了一處古洞,洞深且長,曲折迴環,冬暖夏涼,它決定在此棲身,以便養精蓄銳,以雪家仇,這個洞就是現在的烏龍洞;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大口國家森林公園。
抱膝石的傳說
相傳,宋朝時期,杭州知府章立山和峨眉道人張天師十分要好。有一次,張天師帶一童子到杭州拜訪章知府,章知府抱拳躬迎,引入華堂,獻茶敘舊,章立三隻顧敬崇張天師,卻怠慢了站在一旁的童子。那童子面帶慍色,以目怒視張天師轉入後堂。張天師對章立三說:“知府大人如今惹禍了,適才那童子目射凶光,面帶怒色,知府大人可曾審度?”章知府不知其中的蹊蹺,尚全然不知。張天師說道:“貧僧所收童子乃天宮玉皇大帝膝下的義子烏龍是也,因重犯了天條仙規,觸怒了王母娘貶下凡間修行三千年,令貧僧收到峨眉皈依,正值假期屆滿,此次來杭州,實為告辭人間,別西湖去天庭。如此去了,它定要降罪於你,此於個人恩怨乃微不足道,惹發難於鄉里,危及黎民,生靈塗炭,社稷遭秧,那時則悔之晚矣!”聞此,章知府如雷貫耳,似夢初覺。為了向烏龍賠罪,章回到了楚郢沈庶(鍾祥縣東橋區)家鄉,擇良日,尋地靈,當即行到李家岩山脈東南的一座巨石處,發現了“龍潭、龍窩”(烏龍洞),就此石抱膝而跪,俯首悔過。故此留下了章知府與烏龍對話的神奇傳說。抱膝石由此得名。
白鹿寺的傳說
白鹿寺始建於唐初。據傳說:唐朝開國元勛尉遲敬德在此監製白鹿寺。清基時,撬動了一塊石板,驚動了一隻千年白鹿,白鹿長鳴一聲,騰雲而去。白鹿寺因而名聲廣傳,現仍有不少香客在此燒香祈福。雲台觀的傳說
雲台觀,本是道家的觀址,坐落於撩腳山頂上。據說:太乙真人曾打算在此定址建觀修行。由於山基不牢,便一腳撩過,轉擇武當山。後人為紀念太乙真人,便在撩腳山上建觀,名曰云台觀。雲台觀幾經風雨,在歷史上曾上演一起起震驚中原武林的大事,是歷史上“三教論衡”之地。後毀於民國初年,現有神道碑文遺址多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