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
1917年7月,孫中山率領部分海軍南下,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開展護法運動。1918年5月,由於受盤踞在廣東的桂系軍閥及政學系的破壞和干擾,孫中山辭海陸軍大元帥職離開廣州,護法運動以失敗而告終。1920年秋,援閩粵軍陳炯明部下鄧仲元、何貫中等將領在黨國元老何子淵等人多方斡鏇下,奉孫中山大元帥之命,回師平叛桂系軍閥莫榮新,10月底收復廣州,1920年底陳炯明率粵軍從福建回師取得廣東後,孫中山返回廣州重掌帥印,並著手組建粵軍第一師。
1921年5月5日,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設總統府於觀音山麓。在孫中山的領導下,中華民國政府進行了征討桂系軍閥、北伐等軍事活動。但在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發動武裝叛亂,圍攻總統府(已毀,現在原址建起中山紀念堂)。孫中山幸免於難,但在8月被迫再次離開廣東。第二次護法運動又以失敗告終。
1923年2月孫中山重返廣州,建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大本營成立初期先後平定了沈鴻英叛亂和東江叛亂,進一步鞏固了廣東革命根據地。這一時期孫中山的思想和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改組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開展國民革命。1924年11月孫中山應邀北上商談國是,於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1925年7月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正式成立,大本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孫中山逝世後,這裡又作為國父文化教育館兩廣分館、國父紀念館等。廣州解放後,該處先後成為部隊和省有關部門的辦公用房,1964-1998年成為廣東省農業機械供應公司辦公、居住用房。1998年10月,大元帥府舊址被移交給廣州市文物管理部門,籌建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建築狀況
大元帥府總占地面積為8020平方米,由南北兩座主體大樓、東、西廣場和正門等組成。兩座主體大樓為三層券拱的殖民地式建築。廣東省農業機械供應公司1964年進駐大元帥府舊址後,在保護範圍內修建了三幢居民宿舍樓,其中正門處的六層居民宿舍樓,直接騎壓了大元帥府的原門樓,但殘存的門柱和基石仍清晰可見。西邊兩幢八層宿舍樓則為大元帥府廚房、衛兵房等所在地。修復狀況
廣州市人民政府2001年決定投入1500萬搬遷六層居民宿舍樓,並復建大元帥府門樓。
目前,大元帥府舊址主體建築的維修復原,原址籌建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已於2001年底對社會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