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像山石窟

大像山石窟

大像山石窟位於天水市甘谷縣城郊約三公里,石窟造象可遠溯至北魏,大像山橫嶺之上樓閣鱗次,祠宇相望。2001年大像山石窟作為北朝至唐時期文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簡介

大像山石窟大像山石窟

甘谷大像山位於天水市甘谷縣城郊約三公里。山體正看如旗,橫看如龍,因為山中懸崖間峭壁上有大洞窟一個,洞內有一石胎泥塑大佛而得名。甘谷縣八景中稱之為“懸崖大像”。

景點介紹

甘谷大佛石窟造象可遠溯至北魏,具體年代已經無從稽考。現存釋迦牟尼大佛像始鑿於北魏,一直到盛唐才趨完美。大佛石胎泥塑,身高23.3米,腰闊10.4米,結跏跌坐於蓮座之上,高大魁梧,溫順善良,坐於30.2米高、窟頂呈圓拱形的石窟內,頤面豐滿,肉髻高突,兩耳下垂,頸短並飾三道弦紋,短須作蝌蚪狀,施拔濟眾生印,足踩豐蓮。窟內還殘存懸塑達摩、頻伽、飛天、捲雲、蓮葉等,栩栩如生。

大像山橫嶺之上樓閣鱗次,祠宇相望。自山腳攀登而上,經韋陀殿,再穿越飛棧閣道直上至最高處三聖殿,上有石刻:“白雲封處”。山上樓閣殿宇建築,依山就勢、密布山嶺,層層樓閣,座座殿院、逐台登高。計有土地廟、墨翟殿、伏羲殿、接引佛殿、文昌閣、魯班殿、財神殿、無量殿、韋陀殿等。相傳魯班殿為大像山建築全部竣工後用所剩零塊木料拼湊為梁架而建造,殿宇結構奇巧,玲瓏剔透,獨具匠心,充分顯示了精湛的建築技藝。窟龕以大像窟為中心向左右羅列,西側緊倚飛雲岩,有七窟,東側攘連松花崖,有十四窟,大佛洞窟兩旁依山勢建有長長的走廊將窟龕相連。這些窟龕大部分平面近方形,正壁開大圓拱龕,設高壇基,並有僧人修行的禪窟,此為大像山窟龕的特殊之處。

大像山是歷代文人墨客前往覽勝,賦詞作詩讚頌之地。每年農曆四月八日有廟會,遊人絡繹不絕,熱鬧不凡。登山屹窟北望,渭水煙波東瀉,鐵路、公路橫貫渭川、通濟渠水暢流,渭北山丘莽莽,景象秀麗壯觀。

稱號

2001年06月25日,大像山石窟作為北朝至唐時期文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