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遠志1兩,苦參1兩,烏賊骨1兩,藜蘆1兩,白朮1兩,甘遂1兩,五味子1兩,大黃1兩,石膏1兩,桔梗1兩,半夏1兩,紫菀1兩,前胡1兩,芒消1兩,栝樓根1兩,桂心1兩,芫花1兩,當歸1兩,人參1兩,貝母1兩,茯苓1兩,芍藥1兩,大戟1兩,葶藶1兩,黃芩1兩,恆山3分,薯蕷3分,厚朴3分,細辛3分,附子3分,巴豆30枚,蓯蓉1兩,甘草3分。
功能主治
由飲酒後及傷寒飲冷水過多所致5飲:留飲,停水在心下;澼飲,水澼在兩脅下;淡飲,水在胃中;溢飲,水溢在膈上五臟間:流飲,水在腸間,動搖有聲。
用法用量
飲服3丸,每日3次。稍稍加之,以知為度。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水飲為陰類,緣其人內乏真陽,雖有濕熱,但蘊為粘韌,不能稠厚,所以五飲丸中,必需辛溫益氣以鼓諸藥之力。如人參、白朮、附子、桂心,助陽藥也;藜蘆、恆山,涌吐藥也;大戟、芫花、甘遂、葶藶,破水藥也:大黃、芒消,攻下藥也:半夏、巴豆,滌痰藥也;巴豆不獨滌痰,兼能涌吐,所以白散用之,吐中便具發散之義,使軀殼之水,從皮腠而泄也;其用甘草、人參、芍藥,取相反之味,以激大戟、芫花、甘遂、藜蘆攻伐之力;因方中攻伐之劑過多,恐其津隨飲脫,是以蓯蓉、薯蕷、五味、茯苓之屬,又為必需;其餘諸藥,或相扶正,或佐去邪,總不出五種諸法,以為五飲通治也。
摘錄
大五飲丸--《千金》卷十八
中藥方劑之大字類四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