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與當代社會

大乘佛教與當代社會

《大乘佛教與當代社會》,作 者是佛源,由東方出版社於2003年12月1日出版,描述的是佛法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之一,歷史地積累著豐富而寶貴的精神食糧,面對現實的社會,我們佛教徒該怎樣去為社會、為人們提供有價值的思想等內容。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 者: 佛源
出 版 社: 東方出版社
條 形 碼: 9787506016704 ; 978-7-5060-1670-4
I S B N : 7506016702 出版時間: 2003-12-1
開 本: 16開 頁 數: 384
定 價: 20 元

內容簡介

佛法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之一,歷史地積累著豐富而寶貴的精神食糧,面對現實的社會,我們佛教徒該怎樣去為社會、為人們提供有價值的思想,去充實人們的生活呢?又如何認識和發展佛教去改造人類心靈中的作用?佛教在參與社會化理道德建設中有哪些優勢呢?如此等等,我們需要思路,也需要討論。

本書目錄


序言
一、巨觀會通
雲門大覺再創新高
佛教倫理與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
大乘佛教倫理道德思想的基本內容及其社會作用
中國大乘佛教精神與社會關懷
試論藏傳佛教的終極關懷與現實關懷
佛教倫理道德的思考
中國佛教文化與現代社會人生
滿懷慈心待人,加些出世心做事——吸收佛教構建現代人文精神的嘗試
大乘佛教研究的現代意義
佛教倫理道德與現代社會
佛教與當代社會道德倫理建設
大乘佛教在現代社會的展開
中國大乘佛教與全球倫理
中國佛教的現代化的幾點聯想
社會轉型時期的中國佛教
論中國佛教倫理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二、微觀闡揚
從藥師如來的本願探討理想社會的建設
雲六禪與當代社會道德的重建
佛法中“四攝法”的基本內容及其社會價值
論中國佛教懺法的理念及其現代意義
大乘佛教精神與當前社會倫理建設——佛教寺院“經懺佛事”的倫理道德因素
般若智慧與禪道治療學
佛教參與社會倫理建設的方式——談談太虛法師關於“職業”與“志業”的思想
佛法中的布施波羅蜜及其現代價值——以《大智度論》為中心的研究
“孝”是中國佛教倫理的核心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
三、個案透析
以人間佛學建人間淨土——佛光山的宗教理論與實踐
略談法門寺佛指舍利的赴台供奉
網路時代的中國傳統文化倫理——以大乘佛教道德為例
附錄:“大乘佛教與當代社會”研討會綜述
編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