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中觀派
印度大乘佛教主要派別之一。中國傳統稱為空宗。因宣揚龍樹的中道而得名。 中觀理論最早的闡述者和奠基人是2~3世紀的龍樹和他的弟子提婆。但作為一個學派,則出...
理論基礎 理論發展 傳播 相關解釋 -
中觀
中觀是一個漢語辭彙,有多個方面的意思,有宗教學解釋,社會學解釋,也是經濟學的分支即中觀經濟學。語出《中觀論》。
概論 佛教名稱 社會學解釋 經濟學分支 -
中觀應成派
概述 中觀應成派(梵文音譯:Madhyamika-Prasangika ),又名應成派中觀,前者為此派的自稱,是中晚期佛教內出現的分支,由印度佛護論師借...
思想起源 時代背景和佛教的分裂演化 中觀真實義 佛理剖析 藏傳佛教他派對應成派中觀的看法 -
中觀學派
中觀學派是印度大乘佛教主要派別之一。中國傳統稱為空宗。因宣揚龍樹的中道而得名。中觀理論最早的闡述者和奠基人是2~3世紀的龍樹和他的弟子提婆。但作為一個學...
理論基礎 派別分立 發展傳播 重要書籍 相關理論 -
大乘
大乘(dà chéng 舊讀dà shèng )是一種佛教派別。它包括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強調“自利、利他,利益一切眾生”,提倡以“六度”為主的修行“菩...
詞目譯意 佛教派別 禪師講述 佛教特徵 基本教義 -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將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馬車來比喻度眾生的工具,大乘的相應梵語是“Mahayana”,是大的車乘之意。在佛教聲聞,緣覺,菩薩的三乘教法中...
名稱由來 歷史沿革 思想特點 四大菩薩 主要經典 -
大乘非佛說
大乘非佛說,起自部派佛教後期,大乘佛教經典開始流行時。傳統的上座部佛教部派,不承認這些經典的地位,認為這些經典皆非釋迦牟尼佛所說,對這些大乘教經的權威性...
起源 早期記載 正反見解 論證 事件 -
大乘論
大乘論是大乘佛學發展到龍樹時代(約2~3世紀)才出現的。《瑜伽師地論釋》稱:“佛涅槃後,魔事紛起,部執競興,多著有見。龍猛菩薩,證極喜地,採集大乘無相空...
大乘論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大乘佛法
既大乘與佛法。 大乘: 如大乘與七大性相應中說。 二解顯揚聖教論 三卷十四頁云: 三、大乘。謂住大乘法性;為令自他證寂滅故;不由師教,發正願已;修方便行...
佛陀之教說 開一切智之教 -
中觀論
中觀論即《中論頌》。闡述緣起性空深義,揭示生死解脫根本,為三乘共遵之門。《中論頌》為龍樹重要的代表作,暢演中道,中觀論摧破執空執有的異說,使大乘不再依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