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小喬木,高可達10米。小枝黑灰色、褐色或淡褐色,四棱形,被糙硬毛。葉片革質,卵形或長卵形,長3-16厘米,寬2-7.5厘米,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枝上部葉為楔形,全緣或具幾枚不整齊的齒,葉緣反卷,兩面被糙硬毛,側脈3-5對,在上面平或微凸起,下面明顯凸起;葉柄長0.4-2厘米,上面具溝,被短柔毛。頭狀花序有花3-5朵,通常再排列成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卵形、倒卵形或近圓形;無花梗;花芳香,小;花萼管狀,外被柔毛,長5-9毫米,先端5淺裂或幾近截形、花冠黃色,高腳碟狀,花冠管長7-10毫米,裂片4-8枚,長5-7毫米,寬3-5毫米,先端2裂;雄蕊幾無花絲,花葯內藏;花柱與花冠管近等長,柱頭頭狀,常2裂。果壓扁,倒心形或橢圓形,有時近圓形,長1.5-2厘米,寬1.2-1.9厘米,先端具短尖頭,中間具一條縱肋,黑色,成熟時開裂成2爿,每室具種子1枚;種子寬卵形,長約9毫米,寬約7毫米。花期11月至翌年2月,果期2月至7月。
分布範圍
原產於印度,泰國。我國雲南西雙版納寺廟前有栽培,東南亞各國也有栽培。
主要價值
本種入夜開花,晨即閉合,花頗美麗,故栽培供觀賞;花的淺黃色液汁可染布。
枝,葉:祛風除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