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餘的素材

多餘的素材

繼《紐約瑣記》之後,本書是陳丹青歸國前夕寫成的另一部紀實文集,其主題首次越出“藝術”之外,觸探人性的深淺,文化的歧變。在書中,時代的質感體現為日常細節,歷史的分量,舉重若輕,那就是我們親歷的生活,而作者嚴肅地戲稱為“多餘的素材”。

基本信息

本書內容

1968年,“文革”亂世,我滿十五歲,趁亂學起油畫來。在大牆面大鐵皮上才畫了幾幅毛主席“紅寶像”,我就認定自己已經是個法畫家。冬季頭一場雪,我約了兩位大我幾歲的工人畫友,鄭學明,李雲暉,直奔淮海路西端襄陽公園,瞄準園外那座有五個圓頂的東正教教堂畫寫生。那年,教堂早已成了盧灣區抄家物資管理辦公室,但圓頂不容易“抄”走,我們早就選定一下雪就畫它:它多像蘇聯畫冊中的景象——什麼是蘇聯,舊俄、東正教,我們全不懂,但那又怎樣!

這一冊散文集,以日常細節牽動種種記憶,並獲得歷史感,本次修訂增添或更換部分罕見的老照片,佐證文字,為許多變形、遺失,但離我們並不久遠的歷史,提供了獨特的圖文敘述。

作者簡介

陳丹青,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插隊農村時開始自習油畫。1978年他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班,畢業後留校任教。1982年,陳丹青以自由畫家身份移居紐約,2000年回國後,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主持“陳丹青工作室”的工作。

目錄

多餘的素材 多餘的素材

修訂版序

題記
我的第一次油畫風景寫生

我的第一次油畫肖像寫生
我的第一次素描人體寫生
歸國的確認
閒散美人
炎黃子孫
飯米穗
大上海
參考與訊息
《上海快車》
表皮脂肪
基本如此鬼見愁
青春的名實
動物兇猛
鄉村騎士
捉姦與雞湯
恐怖與效果
階級與鋼琴
犧牲與死亡
懷舊與革命
紅色娘子
《紅色娘子軍》
看煞
瓦西里、沙夏、艾蓮娜
弗哭
胡說
形式與形式感
形式、樣式、模式
邱岳峰
于是之
亞明
趙丹
顏文
老傢伙與小傢伙
人猶如此
樹何以堪
單身囚禁
胡蘭成
革命與相貌
北伐與戰爭
民國的下午
民國的教授
民國的教師
淒涼的喜悅
魯迅的墓園
眾所周知
《絲瓜》
彼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