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邊經濟制裁

多邊經濟制裁

多邊經濟制裁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因某種需要,在一定的協定下共同對違約國的經濟行為實施某種限制。

多邊經濟制裁的實施

多邊經濟制裁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國家集團對國家集團的制裁,巴黎統籌委員會對社會主義國家的禁運就屬於這類;第二種是國際組織對某國實施的經濟制裁,如聯合國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歐盟對美國的經濟制裁等。

一般說來,參與制裁的國家會因利益不同而對制裁有不同態度。如果被制裁國與其有巨大的利害衝突,或是威脅到其地區乃至全球利益,或是威脅到其安全,該國的制裁態度是堅決的;如果被制裁國與其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或是雖有根本利害衝突,但自己不是對方的主要對手,其態度往往比較緩和;如果認為制裁別國會使其得不償失,取消制裁會取得更大的利益,該制裁國的態度就是動搖的,甚至會放棄制裁。此外,制裁國之間的利益競爭也會使他們改變立場,被制裁國也會利用制裁國的矛盾突破制裁。巴黎統籌委員會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制裁的實施就是例證。

巴黎統籌委員會成立頭二十年,開始由於依靠美國的援助復興經濟以及韓戰的影響,後來由於共同安全的原因,委員會的其他成員國能聽從美國的意見,對社會主義國家的禁運立場基本一致。在該組織中,美國的作用是決定性的,這不但因為美國有強大的經濟實力,而且因為美國掌握著先進技術,在西方防務和安全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而這正是美國稱霸世界的資本。對美國來說,安全利益是第一位的,因此,它在確保先進技術不轉移到社會主義國家問題上非常認真,在該組織中承擔了主要責任,包括提出管制建議,建立管制戰略重點,對一些民用項目進行鑑定等等。該組織其他成員國與美國的態度有所區別,當軍事對峙的壓力很大時,他們願意將安全利益放到首位,經濟利益服從安全利益;當安全方面的壓力減輕後,它們會很快將經濟利益置於首位。例如,1961年,英國不顧美國的反對,向中國出售了6架飛機;日本於1962年開始與中國談判在中國建造兩個生產合成纖維的紡織廠。再如,1962年,蘇聯準備修建一條通往東歐的“友誼石油管道”,與幾家聯邦德國的公司達成了進口大口徑鋼管的協定。美國本打算通過巴黎統籌委員會阻止這筆交易,但發現英國等成員國會持反對意見,於是通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發布了“管道出口禁令”。雖然聯邦德國公司在政府壓力下取消了契約,但英國、義大利和日本向蘇聯供了貨。美國這次禁運努力歸於失敗。

進入70年代,隨著東西方關係的緩和,巴黎統籌委員會成員間的經濟利益競爭加劇了。美國實施了擴大東西方貿易戰略,不但允許向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有利於擴大經濟力量的技術和技術產品,也允許向這些國家出口有可能軍用或有潛在軍事用途的項目。在50—60年代,美國沒有向巴黎統籌委員會提出任何向蘇聯出口的“例外申請”,在70年代,美國提出的“例外申請”比其他成員都要多:美國1971年提出的“例外申請”為向該組織申請總數的29.3%,此後不斷增加,到1978年為62.5%。與此同時,西歐國家也努力擴大同社會主義國家的貿易,但時常會遇到美國的反對,例如,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法國計畫向波蘭提供積體電路的設備和技術,美國以可能用於軍事設備和使對方技術進步為由加以反對,直到1972年,美國才改變態度,後經巴黎統籌委員會同意,法國才做成這筆交易。1975年,中國與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達成了生產斯佩噴氣發動機的許可,因為這種發動機具有明顯的軍事用途,美國國防部極力反對這筆交易,在英國政府堅持下,美國總統福特才批准了這筆交易。1976年6月,中國又從聯邦德國購買了有反坦克能力的直升飛機。

由於蘇聯對阿富汗的入侵,1980年美國重新調整了出口管制政策,並影響巴黎統籌委員會也對蘇採取了嚴厲的政策,凡是在該組織管制清單上的商品。一律不允許向蘇出口。隨後,該組織又大幅度增加了管制清單的內容。美國的做法卻給西歐和日本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引起了這些國家的不滿。1982年6月18日,里根總統宣布擴大對蘇聯的經濟制裁範圍,禁止為蘇聯西伯利亞天然氣管道提供管道設備,並將出口控制擴大到美國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和根據美國公司的許可證從事生產的海外製造商。美國商業部也宣布,任何外國公司若違反禁令,將受到美國的制裁。這一決定嚴重影響到西歐國家的利益,因為蘇聯這項耗資400億美元的工程中,計畫向西歐國家借款150億美元以購買設備,並保證每年向西歐國家供應幾百億立方米的天然氣。7月22 El,法國政府發表聲明,不接受美國的擴大制裁的措施,繼續履行與蘇聯簽訂的契約;8月11日,歐共體十國照會美國,指出美國擴大制裁的措施是對其“內部事務不可接受的干涉”,8月24日和9月1日,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和英國首相撤切爾夫人分別表示決心履行與蘇聯簽訂的契約。10月2日,北約組織16國外長在加拿大協調立場,此後,美國國務卿又同英、法、聯邦德國、義大利四國駐美大使舉行了秘密談判,10月13日,里根總統宣布,各方已經達成協定,取消擴大制裁措施,結束了美歐間的危機。

儘管多邊經濟制裁的制裁方內部有種種矛盾,影響了制裁的效果,但與雙邊經濟制裁相比,實旎起來更有力,效果更明顯。多邊經濟制裁有正義的,也有非正義的,但不論是哪種情況,都會加重受制裁國的經濟困難和人民的負擔乃至痛苦。例如,據2001年6月12日伊拉克衛生部宣布,自聯合國1990年開始對伊實行制裁以來,已造成近150萬名伊拉克人死亡。其中,死於當年5月的伊拉克人就有8967名之多。經濟制裁的形式已被難以計數地使用過,今後還會被一次次地使用。人們對這種經濟外交形式有種種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它是維持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有力工具;有人則認為它常常是強國、特別是超級大國的工具;有人認為它是對破壞國際義務國家的懲罰;有人則認為實際上是懲罰了無辜百姓……看來,任何絕對的說法都有其不妥之處,國際政治經濟現象是極其複雜的,經濟外交活動也是千變萬化的,我們必須探討新觀點,研究新現象,總結和發現有規律的東西,不斷將經濟外交的研究引向深入。

多邊經濟制裁發生的原因

多邊經濟制裁發生的原因分為政治、軍事和經濟三個方面。

政治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社會制度的對立。早在十月革命勝利之初,蘇維埃俄國在遭到14國武裝進攻的同時,就承受了資本主義列強的聯合經濟制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政治方面原因導致的多邊制裁的最突出例子是巴黎統籌委員會。

戰後不久,由於世界形成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對立陣營,美國就開始與英國和法國討論對社會主義國家的禁運政策。為了防止和限制西方的戰略物資、高技術及其產品流向社會主義國家,1950年1月1日,美、英、法、荷、意、比、盧七國成立了巴黎統籌委員會。挪威、丹麥、加拿大、聯邦德國於1950年上半年,葡萄牙、日本、希臘、土耳其於1953年,西班牙於1987年,澳大利亞於1989年分別加入了這個組織。巴黎統籌委員會在國際法上沒有其法律地位,因為它不是根據任何條約成立的。但該組織又有其內部的嚴格規定,在採取任何行動之前都要取得全體成員的一致同意,有關東西方貿易控制問題的秘密談判記錄,非經全體同意。不得公開。巴黎統籌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有三項:

(1)協商確定禁止、限制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的戰略物資、高技術及其產品的標準和詳細的禁運清單;

(2)審議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免除禁運的申請;

(3)協調監督該組織禁運政策的執行和實施。

該組織禁運的產品分為三大類:軍事武器裝備、尖端技術產品和戰略產品。禁運的貨單有四類:第一類貨單是屬於絕對禁運的;第二類貨單是屬於數量管制的;第三類貨單是屬於監視的出口項目;第四類貨單是對中國貿易的特別禁單,該禁單比蘇聯和東歐國家適用的“國際禁單”項目還要多五百餘種。成員國出口商如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產品,首先要通過本國的審查,如該項目不在本國自己可決定的管制清單內,則應送巴黎統籌委員會做“例外處理”審批。在幾十年的活動中,美國是該組織的核心,該組織書實上成為美國運用出口限制維持其戰略優勢的工具。

軍事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多邊制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侵略方對被侵略方和捍衛和平方的多邊制裁。如韓戰爆發後,中國派出志願軍抗美援朝,美國聯合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全面禁運;另一種是對侵略方的多邊制裁,如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引發了海灣戰爭,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對伊拉克實施了經濟制裁。

經濟方面原因的多邊制裁則是帶有區域經濟集團特點的貿易戰的性質。例如2002年3月.美國為提高國內鋼鐵廠競爭力單方面宣布將對進口鋼鐵加征8%至30%的進口關稅,招致了鋼鐵出口國的一致反對。據歐盟統計,美國對進15鋼鐵徵收高關稅,將使歐盟的鋼鐵生產廠商每年損失23億美元,於是考慮對美國實施貿易制裁。4月中旬,歐盟委員會向各成員國政府提交了對美國實旋貿易制裁的計畫。6月10日,在盧森堡舉行的歐盟外長會議上,各成員國原則同意了歐盟委員會關於向價值3億多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征100%懲罰性關稅的計畫,並宣布了歐盟一系列報復性措施,制裁產品目錄除鋼鐵外,還有針對美國共和黨人領導下有關州生產的柑桔、大米、輕型武器等。此外,歐盟還擬定了第二份的制裁清單,涉及的產品金額達6.06億歐元。如果世界貿易組織向歐盟開綠燈,裁定美國對鋼鐵徵收高額進口稅的做法違反世貿組織協定,歐盟將可以從2003年起對美實施這一制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