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變鉤絲殼

多變鉤絲殼

多變鉤絲殼   菌絲體葉的兩面生,亦生在葉柄上,存留。形成較厚的白色近圓形斑片,後期互相癒合;子囊果散生至近聚生,以葉背為主,黑褐色,扁球形,大小變化很大,直徑(82-)125- 198(-250)μm;壁細胞不規則多角形,直徑6.3-20.3μ m;附屬絲(11-)20-34(-50)根,一般彎曲,往往在上半部波狀或曲膝狀,少數近直,向上漸淡,上半部近無色,頂端鉤狀部分捲曲1-3圈,圈緊,各圈往往不在同一個平面上,個別簡單鉤狀;子囊(3-)7-18(-24)個,在數目上變化很大,較多偏橢圓-卵形、矩圓-橢圓形,少數其他不規則卵形,有短柄,少數近無柄,(73.7-) 83.8-97.5(-110.0)×(35.6-)43.2- 50.8(-63.5)μm;子囊孢子8個,個別6或7個,矩圓-橢圓形,帶黃色,往往有一個大油胞,20.0-30.0×12.7-16.3μm。   中國分布:楓香樹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湖北馬[蟲+毫]山(13621主模式)。  世界分布:中國。 

簡介
編 號 7174
拉丁綱名 Ascomycetes
中文綱名 子囊菌綱
拉丁目名 Erysiphales
中文目名 白粉菌目
拉丁科名 Erysiphaceae
中文科名 白粉菌科
拉 丁 名 Uncinula variabilis
中 文 名 多變鉤絲殼
定 名 人 zheng & Chen
參考文獻 Acta Microbiol. Sinica 21: 299. 1981.
采 集 地
形態描述 菌絲體葉的兩面生,亦生在葉柄上,存留。形成較厚的白色近圓形斑片,後期互相癒合;子囊果散生至近聚生,以葉背為主,黑褐色,扁球形,大小變化很大,直徑(82-)125- 198(-250)μm;壁細胞不規則多角形,直徑6.3-20.3μm;附屬絲(11-)20-34(-50)根,一般彎曲,往往在上半部波狀或曲膝狀,少數近直,長度約為子囊果直徑的(0.7-)1-1.5 倍,長(88-)145-230(-290)μm,在寬度上變化很大,往往在同一個子囊果上同時有很粗的或很細的附屬絲,或是在同一根附屬絲上忽粗忽細,但大多數的總趨勢仍然是向上漸粗,但頂端鉤狀部分不膨大,下部寬(4.8-)6.4-7.6(-10.3)μm,上部寬(6.4-)7.6-11.3 (-15.3)μm,壁薄,在全長上粗糙,有0-1(-5)個隔膜,下半部褐色至淡褐色,向上漸淡,上半部近無色,頂端鉤狀部分捲曲1-3圈,圈緊,各圈往往不在同一個平面上,個別簡單鉤狀;子囊(3-)7-18(-24)個,在數目上變化很大,較多偏橢圓-卵形、矩圓-橢圓形,少數其他不規則卵形,有短柄,少數近無柄,(73.7-)83.8-97.5(-110.0)×(35.6-)43.2- 50.8(-63.5)μm;子囊孢子8個,個別6或7個,矩圓-橢圓形,帶黃色,往往有一個大油胞,20.0-30.0×12.7-16.3μm。
討 論 本菌因同時具有以下所列舉的特點而與金縷梅科上的已知種以及其他各科上的所有鉤絲殼屬的種都有明顯區別:附屬絲形態變異很大,特別是在寬度上變化顯著,往往在同一個子囊果上既有很粗的也有很細的附屬絲,而在同一根附屬絲上又可以忽粗忽細;子囊果直徑變化大;子囊數目變化也很大,體積亦較大;子囊孢子較大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