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龍泉窯翠青五管瓶
高12.4cm面徑13cm足徑7.2cm,寬矮式小口瓶,口圓,蕈狀唇緣外翻,直頸,寬斜肩,腹下微斂,圈足。肩上立有五個細直圓管,管內中空,與腹相通。腹壁削刻重瓣上仰的蓮瓣紋。翠青色厚釉,下半身滿布紋片,蓮瓣中棱突起處成淺白色的「出筋」現象。胎色灰,足緣露胎,成橘紅色。造形優美,相似的作品也見於四川遂寧南宋中期的窖藏和韓國新安海底的元代沉船中。龍泉窯的釉色,以帶翠綠的粉青色調最廣受好評。南宋時期,一方面因供應南方官民的需用,一方面因政府鼓勵海外市舶貿易,因此產量遽增,在今龍泉縣、麗水縣附近形成跨越八個縣的大窯系,而福建沿海各窯場也爭相襲仿,產品遍及韓、日、琉球、東南亞乃至非洲東岸。其細膩的作品,胎色灰白堅緻,釉質滋潤肥厚,靜謐溫和,宛如上乘的美玉。此種肩上豎立數個圓管的唇口瓶,有以為是燭台,有稱為花插的,其用途尚難斷定;但龍泉地區自北宋起便常在墓中出現多管造型的器皿,似為墓葬中做為「穀倉」意涵的用器。本件五管瓶或受此種多管瓶造型習慣啟發,然其既見於窖藏和沉船中,則顯然應為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