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兒童多動綜合徵(hyperkinetic syndrome)或多動症為一常見於兒童時期的行為障礙,醫學上又稱“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主要表現為注意障礙、多動不寧;還有易激惹、好衝動等表現。其常見的伴發心理障礙有:學習困難、品行障礙、抽動障礙及某些情緒障礙。它是由於先天或後天的種種原因,使大腦內單胺類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羥色胺(5-HT)的失衡造成的。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兒童精神病學研究室王玉鳳教授介紹,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俗稱兒童多動症,ADHD患兒普遍存在注意力缺陷、衝動、多動的症狀。目前,兒童多動症的發病率大約在4%至6%,其中男孩的發病率約為女孩的三倍。根據調查,我國估計有1461萬-1979萬學齡多動症患兒。
不過,專家同時強調,愛動是兒童的天性,然而多動症和愛動還是有區別的。王玉鳳建議在治療過程中父母和老師可以使用SNAP-IV量表。通過對患者進行26個條目(詳見右圖)的逐條評估,可以更綜合、客觀地評價患者的症狀是否最小化或者無症狀。
王玉鳳指出,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類似ADHD的症狀表現,一定要儘早帶孩子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如果不治療ADHD的症狀,可能對患者的學業、社會和情感功能、行為發展等產生影響,導致學習成績差、職業地位低、藥物濫用危險性增加和犯罪等不良後果。目前,ADHD的綜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社會幹預,而心理社會幹預則常採用行為治療的方式。
臨床醫學上把多動症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病,分為衝動型、注意力缺陷型和混合型三種。多動症的發生既和遺傳密切相關,又同後天培養相聯繫。正確認識多動症的表現和機理,學會理解孩子、“忽略”孩子,是每個多動症家長的必修一課。
最新觀點認為,“多動症”不一定會多動,多動症的核心問題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是次要的,即使沒有身體多動的外在表現,只要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長期而明顯,也應注意是否有多動症的可能。這種“不動”的多動症特別具有隱蔽性,往往不被家長們發現。多動症一般在6歲前起病,患病者男孩多於女孩,診斷主要依據老師及父母提供的病史、臨床表現形式和心理測驗結果。
發病率
兒童多動症發病率國外報導約3%-10%。如斯圖爾特統計6~12歲學齡兒童發病率4%,馬斯蘭估計在美國小學生中約有5%~15%,溫德調查了荷蘭兩個地區的學齡兒童發病率為10%,拉特1970年報導,在英國的懷特島上10~11歲兒童共2199人,其中符合多動症標準的中有2名,說明發病率只有1/1000,與美國大城市的統計數值相比,相差百倍以上。
據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公布最新“多動兒童調查”顯示:在我國學齡兒童中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患病率為5%左右,估計全國共有患兒2000多萬人,相當大一部分患兒並發抽動障礙;調查顯示,在抽動症兒童中至少有40%-50%的兒童有多動症病史,且在不同的抽動障礙中,多動症的發生率為35%-90%。
廣州紅十字會醫院兒科主任余韶衛介紹說,兒童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綜合症。我國的調查數據顯示,1%~10%的兒童會患有多動症,這其中又以男孩子居多。
原因
引起多動症的原因很多,目前仍無定論,概括起來主要有五個:
1.精神發育受損或成熟延遲。此類兒童行為較幼稚,動作笨拙,協調性差。孩子的母親在孕期或圍產期時併發症較多。
2.遺傳、素質因素。許多多動症兒童的父母小時候也多動;不少母親反映患兒在胎兒期就好動,出生後好哭,入睡困難,進食不好,難以照顧。
3.生物化學及代謝因素。經大量研究證實,多動症兒童中樞單胺類受體(一種神經介質,起傳遞大腦信息的作用,是與精神活動密切相關的化學物質)更新較慢;也有研究發現,維生素缺乏或某些食物添加劑或色素所致的代謝紊亂與兒童多動行為有關。
4.金屬元素中毒。鉛中毒是比較流行的理論,但並非同一種情況的孩子都多動,所以這一因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5.社會、家庭、心理因素。不良的社會環境、破裂的家庭、父母性格不良、意外精神刺激等都易導致兒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動。
表現形式
1.需要安靜的場合,他卻難以安靜,常動個不停。
2.容易興奮和衝動。
3.注意力難以集中,極易轉移。
4.做事常有始無終。
5.話多,好插話或喧鬧,常干擾其他兒童的活動。
6.難以遵守集體活動的秩序或紀律。
7.情緒不穩,提出的要求必須立即得到滿足,否則就會產生情緒反應。
8.學習成績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礙引起的。
9.動作較笨拙,精細運動技能差。
專家指出,多動症的診斷是個綜合判斷的過程。孩子的心理活動與成年人明顯不同,偶爾出現以上某種現象是很普通的。因此,如果發現孩子多動,一定要請兒童精神科醫生進一步診斷。
治療
家庭治療
作為家庭系統中的一員,孩子出了問題,反映出家庭問題,如親子關係不正常、親職教育不科學等。同時,家裡有多動症患兒,也常常會導致大人之間關係緊張。因此,在採取防治措施時,其他家庭成員也應接受諮詢。多動症是一種生理和心理缺陷,對待多動症患兒,首先,合理組織安排孩子的生活,幫助他制定家裡以及學校關於行為、家務、作業的計畫。其次,給予孩子及時、經常、有力的反饋。獎懲方法要因人而異,要做到確實有效,要以鼓勵為主。安排適度的體育活動,對於孩子過剩的精力以合理疏泄,並加強協調性訓練。另外,加強學校和家庭的聯繫,既不歧視孩子,也不以有病為藉口過分遷就孩子。注意不要喋喋不休,對孩子提出各項要求時語句要簡短清晰。幼稚園到國小的過渡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又被稱為第二次“斷乳”期。良好的幼小銜接對孩子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認為,從生活環節入手,對不同類型的孩子進行相應的指導,有利於幫助他們輕鬆地適應小學生活。
忌打
深圳遠東婦兒科醫院兒童保健科專家說,“多動症”具體病因目前還不是很明確,目前只能是藥物治療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依靠家長和老師進行一些輔助矯正訓練。“多動症”的孩子只是在行動上不能自我控制,智力並未受損,有些孩子的智力甚至比普通孩子更聰明。
專家還提醒廣大家長們,在矯正“多動症”孩子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的是引導。一些家長和老師,往往缺乏耐心,對“多動症”孩子施以教訓的口吻,更有甚者還進行打罵。這不但不利於對孩子行為的矯正,還能引起孩子強烈的反叛心理,使得問題更加嚴重。較為常見的做法是,多鼓勵孩子,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點。只要引導的方法不簡單粗暴,再加上醫院的輔助藥物治療,孩子一般都能學習自控,往好的方面發展。
生物反饋治療和感統訓練治療
據了解,深圳遠東婦兒科醫院採用的生物反饋治療和感統訓練,對小兒多動症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生物反饋系統,是套用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以生物反饋治療儀為手段,通過訓練選擇性地強化某一或某幾個頻段的生理波以達到預期目的。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將從身體各感官傳來的感覺信息,進行多次的組織分析、處理,做出正確決策,使整個機體和諧有效地運作。同時醫院根據患者及其家庭的特點,採用針對父母的教育和訓練、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相互配合的綜合性治療方法,對小兒多動症有非常好的效果。治療過程中,家長也要配合,多支持鼓勵孩子,給孩子寬鬆的環境和和諧的家庭氣氛,讓孩子的多動症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治療。除了這些,家長應讓孩子多吃一些含鋅含鐵豐富的食物,少吃含鋁食物含鉛食物。
改掉多動症
如何幫助“多動兒”改掉“好動”習慣多動孩子教育是現代學校教育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雖然許多國小教師並不承認自己教育的失策,但她們卻在不自覺地對多動孩子採取著一些不恰當的作法:有的當著其他同學的面經常說服、教育甚至批評多動的孩子;有的實行“孤立”政策,把他們置於教室的一角;還有的採用了強行懲戒的手段,只要他們違反紀律就讓他們多做幾道題或打掃一次衛生等。其實也難怪,面對大班額制,我們也不能不保證正常的課堂紀律和教學秩序。因為“多動兒”也確實太“淘氣”——不但自己做小動作,不能持續有效地學習,而且經常“惹事生非”,擾亂課堂紀律,影響其他孩子,下課後也會抓這個一下,撓那個一把,成為眾矢之的的“靶子”。這樣,家長便免不了隔三差五地“校訪”一次。最近,有幾位朋友親自登門或通過多種渠道諮詢有關如何幫助孩子改掉“多動現象”的問題。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遇到的類似情況不少。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談談“多動症”孩子的幫教問題。 “多動症”,根據程度的輕重,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較為嚴重的,需配合藥物治療,另一種比較輕微,採取的主要手段便是教育。通過交談,我知道他們的孩子雖然“好動”,但充其量屬於輕微的“多動症”患者。這些孩子具有共同的特點:思維活躍和自我控制能力差。他們思維敏捷記憶力較強,只是上課注意力持續時間不長,愛做小動作,作業馬虎,有的寫得較慢,自己的東西丟三落四等,對他們採取不正確的教育手段,無疑是推波助瀾,往邪路上逼迫孩子。既然某些老師的作法有失偏頗,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幫教這些孩子呢?
1、莫使孩子的頭腦中產生“我是多動兒”的概念。許多老師因為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維持正常的課堂紀律,課堂上看到“多動兒”做小動作或惡作劇,會不自覺地對其提出批評,課下遇到告狀現象,也會不分場合地數羅一番,甚至出現向家長告狀的現象。家長為此也大傷腦筋,免不了經常地批評教育。要我說,這大可不必。你們三番五次地說教,等於是在給孩子定性,在使孩子的頭腦中建立“我是多動兒”的概念。孩子的頭腦中一旦有了這種概念,無異於得了癌症的人知道了自己的病情,精神世界瀕臨崩潰,自信心再難培養起來。人沒有了自信,哪會取得成功?記得剛參加工作時,我在學校內住單身。一天中午,校內一個好動出名的孩子,去我宿舍交數學作業。他剛走進我宿舍,同室的楊老師似有所悟地就問:“你就是程X呀?”“對,知名人士!”現在想來,他之所以當時說出了這樣的話,還不是平時老師及家長們說教過多頭腦中產生了這樣的概念所致。後來,他學習越來越差,甚至家長嚴重打罵都未能改變局面,就是由於老師、家長對孩子定性造成的。
2、不要孤立孩子,要使孩子感到集體生活的快樂。一個班級就是一個集體。每一個孩子都是班集體中的一員。他們在一起平等友好地相處,共同學習,共同遊戲,共同成長,共同感受著班集體的溫暖。而某些老師把“多動兒”放置一角,讓其單人單桌,無疑是把他們孤立起來了,使他成了班級中的下等人物。不但老師另眼相看,也會受到同學的歧視。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孩子體會不到班級的溫暖,本來就特殊的他們,自然變得更加孤獨,缺乏自信。
3、老師要寬容“多動兒”,不能常批評他們。犯錯可謂“多動兒”的生活大餐。如果我們總是盯著他們的錯誤,恐怕至少每天要處理一件。因此對待“多動兒”,我們應採取寬容的態度,對於他的過錯努力做到視而不見,得過且過,不是嚴重的錯誤,儘量少對其進行批評教育。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或做得好的一面,要多加鼓勵,大肆表揚,使他意識到老師無時不在注視著他的進步,樹立他在同學中的地位,增強改掉缺點的信心。我班的馬XX,一年級時就是班內有名的“多動兒”了,不但上課經常招惹同桌,鑽桌子底,而且下課後更是無法無天,一天有時出現四、五次被告現象。剛接班時,他的家長無奈地對我說:“我這熊孩子把上學當成了放風的地方。”所以,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他只得了45分(倒數第一)。為此,他的媽媽在我面前傷心地哭了,一再要求第二學期把他安排在最前面的一角,並聲言已經與他談妥(他的個頭是我班最高的)。無奈,我遵從了她的建議,調位時,鄭重地對他說:“孩子,在這兒坐可不好啊。你媽媽要求這樣,我也沒辦法。只要你表現稍有好轉,我就讓你回去。”他聽從了我的話,上課努力克制自己。不到一個月,我就讓他回到了原位。我看到他的文章寫得不錯,常常在同學面前表揚他,使他找到了自信。僅一年的時間,他就變得收斂多了,而且在三年級期末考試中取得了班級第五名(91.5分)的好成績。
4、採用遞減法,培養孩子的自覺意識。培養孩子的自覺意識,我主張採用孫雲曉教授的遞減法。“好動兒”都有寫作業不專心的習慣。他們的缺點不可能一下子改掉。只要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今天比昨天少活動一次,少用一點兒時間,就要對其進行表揚,甚至有所獎勵。這樣,逐漸地,孩子就會變得做事專心起來。
5、引導孩子觀察感興趣的事物,有意培養其注意力。孩子與孩子不同。他們都有感興趣的東西。我們要投其所好,抓住“多動兒”感興趣的事物,鼓勵他們認真觀察,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注意力。只要不急於求成,循序漸進,自然會有效果。
余韶衛說多動症
多動症類型
余韶衛指出,多動症一般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衝動型,患兒常表現為非常好動,性格暴躁、偏執、倔強,做事缺乏思考,不顧後果,隨心所欲進行搗亂,甚至破壞東西、偷竊、鬥毆、惹是生非。
第二種是注意力缺陷型,這種類型的孩子平時並不多動,甚至呆滯,看上去很文靜,上課時也沒有過多小動作,雖然老老實實地睜眼坐在座位上,但聽不進老師講解的內容。這些孩子經常丟東西,三天兩頭丟鑰匙、書本之類的;自我調節能力差,不管給他安排什麼任務,都難以完成。
第三種則是混合型,即混合以上兩種類型的特點。小傑就是典型的混合型多動症。一般來說,衝動型和混合型的多動症比較容易發現,而注意力缺陷型患兒則常常被家長忽略。
溺愛導致孩子多動
近年來,因為孩子患有多動症來向余韶衛求助的父母越來越多。“一方面是人們的認識水平提高了,知道了這是多動症,開始向醫生求助。”余韶衛說,“另一方面也和現在的教育措施不當有關,對孩子太溺愛,導致多動症的發病增加。”
“天生調皮”,這話放在多動症孩子身上不無道理,因為遺傳是造成多動症的重要原因。很多患多動症的孩子的家族裡都有多動症病史。大約40%的多動症患兒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親屬,在其童年也患此病。單卵孿生兒中多動症的發病率較雙卵孿生兒明顯增高,多動症孩子同胞比半同胞(同母異父、異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於一般孩子,可見,遺傳因素與多動症關係密切。
母親懷孕時的營養、作息、情緒等也都會影響到孩子。余韶衛曾經遇到一個有多動症的小孩子,症狀表現為晚上睡不著,經常要在床上折騰到一兩點鐘。後來,余韶衛得知小孩的母親在懷孕的時候經常熬夜打麻將,“這或許是造成他多動的直接原因。”
孩子後天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營養要全面,缺鈣、缺鋅會促成多動症;其次是要合理教育。早期智力開發過量,使外界環境的壓力遠遠超過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當前造成兒童注意力渙散、多動的重要原因。
包容孩子的天性
針對那些患有多動症的孩子,余韶衛首先建議家長們使用“忽略療法”。孩子都有表現欲,有多動症的孩子尤其如此。想表現又不知道該怎么表現,便會做些無聊的事情,讓家長很討厭。這個時候家長應該理解、包容孩子,採用不干涉的原則,既不打罵,也不鼓勵。不要因為孩子打壞了東西或吵到了自己便嚴厲訓斥或打他們,畢竟那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另外也不要笑,看到孩子們表現得很逗趣,家長難免會笑,但笑對於小孩子來說是一種鼓勵,會強化孩子的表現行為,讓他們停不下來。
其次可採用“宣洩療法”。和大人一樣,孩子心裡也有不舒服的時候。當他們發脾氣抱怨時,父母要耐心聽他們傾訴。等他們發完脾氣之後,再試著慢慢溝通。“家長要對孩子多進行語言上的引導,培養他們獨立動手、明辨事理的能力。”余韶衛說。
再者,比較嚴重的多動症兒童可以採用藥物治療和干預訓練。“吃藥、干預訓練加上心理輔導,有效率可達到70%~80%,其中20%~30%能完全治癒。”余韶衛強調,多動症的發病原因極其複雜,治療也很麻煩,患兒所處的家庭環境、老師對他的態度以及父母的個性、耐心都會產生很大影響。
這10條當中,孩子出現的問題占了6條,那么這個孩子就可能會有多動症的傾向。
1.經常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小動作多。
2.經常離開座位。
3.在一些不該動的場合亂跑亂爬。
4.很難安安靜靜地玩。
5.經常顯得忙忙碌碌。
6.經常話多,說起來沒完。
7.常在問題沒說完時搶先回答。
8.經常很難按順序等待。
9.經常打斷別人或強迫別人接受他。
10.睡眠時身體也經常翻動。
教師如何對待多動兒
1.注意力訓練法
多動兒在學習注意力方面,往往比一般正常的兒童稍差。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採用注意力訓練法,訓練多動兒的學習注意力,例如,增加回答問題的機會、增加表現的機會等,讓多動兒在學習注意力方面獲得改善。
2.動作持久訓練
多動兒在動作表現方面,通常和教師在教學中的要求無法配合。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動作持久訓練,指導多動兒表現教師希望的動作,例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完成教師指定的作業,幫教師檢視每個學生是否專心地在座位上完成教師指定的作業等。
3.賦予任務法
教師可以在教學中依據教學上的實際需要,指派多動兒擔任教學助理工作,如幫老師拿掛圖、收學生的作業、整理學生的作品等。將與教學相關的工作,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之下,賦予多動兒。
4.另類學習法
對於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教師可以允許學生以戴耳機或聽錄音帶的方式進行學習。戴耳機或聽錄音帶的學習方式,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習效果。
5.角落式隔離法
如果學生嚴重地干擾教師的教學活動,可以在座位的安排方面,採用角落式隔離法,暫時將多動學生隔離起來,避免干擾全班學生的學習。
6.妥善的座位安排
相關的研究指出,特殊學生如果坐在螢光燈或日光燈下學習,容易產生多動的現象。因此,教師在學生座位安排時,應該針對特殊兒童,避免因教室物理環境而影響學生的學習。
7.醫學專業協助
多動兒如果是屬於特殊教育領域方面的問題,教師必須配合學校輔導系統,將多動學生的資料報送輔導單位,商請專業醫師或專業輔導人員協同處理多動的學生。
8.簡化教師的指令
通常多動兒對教師的指令無法詳細地解讀,甚至有誤解之處。因此,教師必須將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的指令簡化,以學生可以理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教師需要配合之處,將教師指令簡化才能引導多動兒了解教師的教學行為。
9.同伴輔導法
有多動傾向的學生極需要同伴在各方面的協助和配合,教師可以找機會和班上學生說明某某同學之所以需要特別幫忙的原因,以及學生需要配合之處。指導學生共同幫助多動兒,提供在學習生活上的各種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