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垃圾

外賣垃圾

外賣垃圾,就是由外賣行業產生的垃圾,包括一次性餐盒、塑膠袋、筷子等。叫外賣、打包,幾乎成為許多年輕人普遍的生活方式,圖的就是方便、快捷,可是在方便自己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大量塑膠垃圾已經成為一個嚴重問題,人們在享受網路外賣便捷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環境成本。

現象

外賣垃圾外賣垃圾
隨著人們生活理念的改變,外賣越來越火了。線上外賣市場越來越火爆,在龐大的訂單量背後,是不容忽視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調查發現,外賣垃圾基本處於無人回收的狀態。在享受網路外賣等O2O行業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人們會付出多大的環境成本,又該如何實現生活便利和減少污染的雙贏,這亟待引起社會的重視和思考。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外賣所製造的垃圾,似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外賣”還遠遠不是主流的用餐方式。這樣的說法,是缺乏“憂患意識”的寫照。根據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外賣等公布的數據顯示,這三家外賣平台的日訂單量大概在700萬單左右,按照每單外賣用1個塑膠袋,每個塑膠袋0.06平方米計算,每天所用的塑膠袋可覆蓋42萬平方米,大約相當於59個足球場,大約15天即可覆蓋一個西湖。從這足以看出,“外賣垃圾”所製造的白色污染不容忽視。

原因

由外賣帶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呈現出來。一方面是資源的浪費,一方面是環境的污染。當外賣的垃圾堆積如山的時候,當塑膠袋、泡沫盒、一次性筷子到處都是的時候,這其實是對“環保良心”的拷問。

1、拷問的是商業“環保良心”。

外賣企業使用的都是容易污染的塑膠袋、泡沫盒、一次性筷子。外賣企業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卻從沒有考慮對社會造成的危害。任何企業都必須要承擔社會責任。一個企業要想在社會上長足發展,就要做良心企業。外賣企業理應為環保型社會建設承擔責任。在銷售外賣的時候,要儘量減少不好降解物品的使用。而且一次性筷子這樣的資源浪費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2、拷問的是市民“環保良心”。

吃飽了、喝足了,外賣餐飲的包裝物品就胡亂丟棄。如果市民能夠按照垃圾分類的要求分類投放,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紓解污染的問題。遺憾的是,我們已經養成了胡亂丟棄垃圾的惡習。在一些公司和場所,滿地都是塑膠袋、泡沫盒、一次性筷子。這污染的其實是自己的家園。樹立環保理念,市民也能為環境友好做些事情。

外賣垃圾外賣垃圾
3、拷問的是回收“環保良心”。

外賣產生的垃圾真的是垃圾嗎?其實,這些所謂的垃圾也都是珍貴的資源,很多東西是可以再利用的。不過,眼下公益回收的事業我們做的還是太少了。看看社會上有多少資源再利用企業?資源再利用企業的缺位,導致了很多可以再利用的資源成為了垃圾。塑膠袋、泡沫盒,難道就不能利用起來?建設環保型社會,我們需要建設更多的公益回收企業,需要建設更多的資源再利用企業。

4、拷問的是科研“環保良心”。

最近這5年,中國都是世界專利申請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加大科研力度的一個呈現。問題是,我們的科研是不是能更加有意義,我們的專利很多,有多少轉化為成果了;不能轉化為成果,則說明很多科研是高大上的,是不實用的。在“外賣垃圾”困擾的時代,科研人員要多些“環保良心”,是不是能夠加大對外賣餐具無害化、節約化的科研力度。
當然,還需要人們轉變“飯來張口”的懶惰思想,能夠自己做飯的時候,何不自己動動手。而對於用工單位來說,需要思考的是,該不該加大小食堂建設,如果用人單位多些親情關懷,讓大家在單位食堂能填填肚子,也能減少對外賣的依賴。

監管

對於“外賣垃圾”,其雖然是新事物,但並不處在監管的盲區。早在2008年,為解決白色污染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就下發了《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膠購物袋的通知》,要求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膠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購物袋。而在今年公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開展第十三個五年計畫綱要》,也明確提出,要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路,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

遺憾的是,雖然對“外賣垃圾”不缺乏相關的規定,但現實的執行力卻是另外一回事。以“限塑令”為例,基本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質疑的聲音,這說明的,正是限塑令沒有照進現實的尷尬。在這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如美國自帶購物袋可以抵稅,英國採用獎勵積分的方式鼓勵顧客,韓國購物袋可以“以舊換新”,與簡單的沒有震懾力的“限塑令”相比,這般人性化的舉措,似乎更值得嘗試。

建議

對於“外賣垃圾”,我們不能視而不見,因為每個人都是潛在的受害者,那就應該呼籲“限塑靈”:

一方面,要嚴格控制塑膠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從源頭上進行規範,同時轉變激勵機制、堵塞監管漏洞,讓每一位公民儘可能地少用塑膠產品,在前端做好“減量”;

另一方面,則是加強垃圾分類和回收體系的建立,不斷推進技術降解的進步,讓垃圾變廢為寶,在後端也做好“減量”。當外賣逐漸成為公眾的一種生活習慣,當白色污染無法躲避,就當呼籲全社會加強環保意識並積極作為,以呵護我們共同的美好家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