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徵

外傷後低顱內壓綜合徵是指外傷病人側臥腰椎穿刺測腦脊液壓力小於7.84kPa(80mmH2O),由低顱內壓引起的以直立性頭痛,噁心、嘔吐,眩暈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徵。外傷後低顱內壓綜合徵常見於以下情況:傷後腦血管痙攣,休克,嚴重脫水,低血鈉等,使脈絡叢分泌腦脊液功能受抑制,使腦脊液產生過少;腦脊液漏腰椎穿刺釋放腦脊液及腦脊液自針孔流出蛛網膜下腔,可使腦室系統及蛛網膜下腔的腦脊液量減少。

基本信息

概述

外傷後低顱內壓綜合徵是指外傷病人側臥腰椎穿刺測腦脊液壓力小於7.84kPa(80mmH2O),由低顱內壓引起的以直立性頭痛,噁心、嘔吐,眩暈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徵,臨床表現與顱內壓增高相類似,只因處理方法各異,必須慎加區別。

病因

(一)發病原因
外傷後低顱內壓綜合徵常見於以下情況:傷後腦血管痙攣,休克,嚴重脫水,低血鈉等,使脈絡叢分泌腦脊液功能受抑制,使腦脊液產生過少;腦脊液漏腰椎穿刺釋放腦脊液及腦脊液自針孔流出蛛網膜下腔,可使腦室系統及蛛網膜下腔的腦脊液量減少。
(二)發病機制
正常顱內壓的範圍,由腰椎穿刺測定應在7.84~11.8kPa(80~120mmH2O)之間,一般顱腦損傷後的顱內壓,常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表現為低顱壓者較少,間或有些病人傷後早期曾經有過顱內壓升高,嗣後又出現顱內低壓。
外傷後低顱內壓綜合徵的發病機制尚未闡明,腦脊液的產生減少或吸收流出過多可能與外傷後低顱壓綜合徵的發生有密切關係,發生頭痛的原因可能與顱內血管受到牽扯或推壓有關;與顱內容量減少而使腦膜的張力產生順應性變化有關;或與顱腔容量代償性調節,使血量與腦脊液量互補,所引起的顱內血管擴張有關。

治療

(一)治療
外傷後低顱壓綜合徵的治療,可因不同的病因而略有差異,但基本原則相同,常用的治療方法有:
1.臥床休息,可採取平臥或頭低腳高位。
2.增加液體輸入量,每天可給予超過正常需要量1~2L的液體。
3.擴血管及促進脈絡叢分泌腦脊液藥物治療可吸入含52的氧氣,每小時吸5~10min,CO2具有擴張腦血管,促進腦脊液分泌作用;可靜脈滴注低滲鹽水(0.5%的低滲鹽水500~1000ml/d),亦有促進脈絡叢分泌腦脊液的作用。用0.5%普魯卡因(奴夫卡因)10ml行左、右側頸交感神經節交替封閉,1次/d,可使顱內血管擴張;經腦室內注入生理鹽水或過濾空氣10~15ml或經腰穿鞘內注射15~20ml生理鹽水或空氣,不僅能直接充填蛛網膜下腔容積,同時有刺激腦脊液分泌的作用,但是有腰椎穿刺後殘留穿刺孔漏液之弊。其他可刺激腦脊液分泌的藥物有:罌粟鹼、麻黃鹼(麻黃素)、腎上腺素、咖啡因、皮質類固醇、毛果芸香鹼、右鏇硫酸苯異丙胺等,但效果均不肯定。
4.腰穿鞘內注入過濾的空氣或生理鹽水30ml/次,其作用:一方面可使顱內壓升高,另一方面也可刺激腦脊液分泌。腦室內注入可避免腰穿後穿刺針孔漏出腦脊液之弊。
5.病因明確者,針對病因及時處理如腦脊液漏修補術,低血鈉脫水病人及時補充血容量及鈉鹽。
(二)預後
一般預後良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