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夏官營大學,中文簡稱夏大,又名國立夏官營大學,英文名Hsiakuanin University,英文縮寫H.U.(蘭州大學榆中校區,由於地處蘭州市榆中縣夏官營鎮,所以被人們趣稱為夏官營大學,官方並無這一名稱。)
夏大校徽
詳見夏大貼吧
成立時間
2001年(蘭州大學榆中校區)
學校歷史
1999年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推動了新一輪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蘭州大學校黨委審時度勢、搶抓機遇,果斷作出“發展辦學空間、擴大辦學規模”重要決策,全面實施黨中央關於“科教興國”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同時提出“把蘭州大學建設成為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學”的奮鬥目標。
2000年11月教育部正式下發了“同意籌建蘭州大學榆中校區的批覆”(教發展[2000]150號),蘭州大學成為教育部首批批准擴建新校區的兩所部屬重點院校之一。
2001年8月底,榆中校區(北區)一期建設和維修工程基本完工,第一批新生順利入住新校區。夏官營大學正式成立。
現任校黨委書記袁占亭教授、校長嚴純華院士 。
學校地址
夏官營大學始建於2000年9月,2001年9月迎來第一批新生,現有三個年級本科在校生9000人,設立30個院,81個本科專業。
夏官營大學地處蘭州市榆中縣夏官營鎮夏官營大學城內,與國家部委直屬高校——西北民族大學相鄰,距蘭州市蘭州大學校本部47公里。北鄰隴海鐵路,設有夏官營站;南臨312國道和巉蘭高速公路。學校總占地面積5468畝,其中建設用地2120畝,綠化用地3348畝,現有各類房屋建築面積404297平方米。
學校環境
學校交通便利、信息有點通暢,校園環境幽雅、景色宜人。先進完備的教學、實驗條件,標準齊全的文體活動場館,配套已經完善的生活服務設施,為莘莘學子求學深造提供了相當理想的天地。其中,萃英山(原名曰白虎山)作為學校後山,有不少靈異事件在師生中間廣為流傳。
區域優勢
夏官營大學處於甘肅省確定規劃建設的“蘭州科教城”的核心地段。同時,又處於蘭州市城市建設“東擴區”榆中盆地的有利位置,地理空間容量較大,具有比較明顯的區位優勢。2001年12月9日,甘肅省委、省政府同教育部簽定了省部共建蘭州大學的協定。省、部各級領導對夏官營大學(蘭州大學榆中校區)的發展建設非常關心,國務委員、原教育部長陳至立,現任教育部長周濟多次在校區建設期間親臨考察。省、市領導先後召開省長市長辦公會專題研究解決學校建設相關問題。2001年以來,省、市、縣三級政府已支持建成110KV變電所,省道101崗三段(榆中縣三角城至學校)改擴建工程。蘭州至夏官營自來水供水工程和夏官營火車站改擴建工程、垃圾場修建工程也即將投入建設。
管理體制
夏官營大學城實行“學校統一領導,屬地管理和部門延伸相結合,日常運行以屬 地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為了提高管理效益,隨著學校發展將逐步淡化學校常駐概念,強化屬地編制和崗位意識,建立按照學校工作需要調整機構、設崗定編、細化職能的全程管理體系。
運行機制
夏官營大學城設立“中共夏官營大學(蘭州大學榆中校區)工作委員會”、“夏官營大學(蘭州大學榆中校區)管理委員會”。“兩委會”作為學校黨政派出機構,代表學校全面履行對學校工作的巨觀協調、監督、領導和決策的職能。學校設綜合管理辦公室,是學校在校區的職能部門,同時也是學校工委、管委的辦事機構。各常設機構、職能延伸部門、學院接受原單位和兩委會雙重領導。校領導堅持在校區輪流值班制度,確保了教學、科研、管理、後勤保障、安全保衛、工程建設,以及其它日常工作的正常開展和校區的平穩運行。
功能定位
夏官營大學城是以本科生教育教學為主,包括部分科學研究、研究生培養和大學科技園的多功能綜合性重要大學,是蘭州大學的重要基礎。
辦學模式
為保證學校平穩運行和順利過渡,目前學校實行“3+1”辦學模式,前三年在在夏大學習,大四本科生安排在蘭州大學學習(不含藝術學院、教育學院、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和部分學院學生)。
指導方針
夏官營大學城建設發展堅持貫徹“四個有利於”和“七項原則”指導方針。
四個有利於:一是有利於人才培養;二是有利於校學校的健康運行;三是有利於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學校資源;四是有利於學校的整體發展和穩定。
七項原則:一是堅持教學第一、質量第一的原則;二是堅持以人為本、滿足師生需求的原則;三是堅持傳承校史、文明建校的原則;四是堅持資源共享、效益優先的原則;五是堅持量力而行、適度超前的原則;六是堅持精簡高效、一職多能的原則;七是堅持服務地方、共同發展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