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八公山

壽縣八公山

八公山位於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餘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達二百餘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八公山歷史悠久,古稱北山、淝陵、紫金山。這裡有形成於8億年前的淮南蟲化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

基本信息

簡介

壽縣八公山壽縣八公山
2000年,中科院考古隊在八公山又發現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萬年,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古猿化石。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淮河流域生息著一個淮夷部族,西周時了建立了一個諸侯國,名“州來”,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的得來則源自於西漢淮南王劉安學道成仙的神話。西漢時,八公山屬淮南國。漢厲王之子、漢武帝的皇叔劉安被封為淮南王。劉安尚文重才,廣招天下賢達飽學之士3000多人,編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編定了二十四節氣,發明了名揚四海的美食——豆腐。其中最為劉安賞識的八位: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晉昌被封為八公。劉安與門客常在八公山中著書立說,研究天象,編制曆法,冶丹煉沙。相傳一日,劉安與八公煉成仙丹,服食後得道成仙。《太平環宇記》中就有記載:“昔淮南王與八公登山埋金於此,白日升天。余藥在器,雞犬舔之,皆仙。其處後皆現人馬之跡,猶在,故山以八公為名。”這也是典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出處。
1600多年前,這裡還發生了以少勝多的世界著名戰役“淝水之戰”,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話。八公山歷史上有淮山、楚山、淝陵、北山、壽春山之稱,面積200多平方公里。其山勢綿延,一脈四十峰,處處景致迷人。被譽為“八公仙境”、“峻極之山”。古人贊道:“八公草木晚離離,仿佛成人似設奇。老氣逼雲含霧雨,空青拔地鎮淮夷”。八公山因西漢淮南王劉安與八公在此學道成仙的神話和秦晉淝水之戰而聞名遐邇,並留下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等一些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八公山“蓄聖表仙”,瑰麗神奇,不愧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
八公山風光優美,自然資源豐富,文物勝跡羅布其間,散溢著濃厚的人文氣息。八公山瑰麗而神奇,亦佛亦仙,南朝鮑照、謝脁,唐宋李白、蘇軾,鼎鼎大家,無不留下他們的遊蹤。春秋佳日,呼約游賞,或尋徑探幽輕吟小詩,或登高眺望神馳群碧,一種快意的放達油然而生,你會覺得猶如置身於一個幽閒的靈清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