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昌寺

壽昌寺

自古以來,豐城市第一山壽昌寺是豐城最古老的佛教寺廟之一,是豐城開展佛事活動的中心,成為當地一大名勝。因為在寺院最前的天王殿里掛了一塊墨底金字的“第一山”橫匾,所以人們習慣地把壽昌寺叫做第一山。

江西省南豐縣琴城鎮壽昌寺

壽昌寺,位於江西省南豐縣琴城鎮三忠祠直鍾巷。唐武德二年(西元六一九年)如石大師開山創寺,原名永安山壽昌寺。

壽昌寺迄今已有一千三百餘年的歷史,歷經多次興廢。如南宋紹定年間(一二八八年至一二三四年)為寇所毀;鹹淳(一二六五年至一二七五年)時,邑人張友聞修復。明洪武二十四年(西元一三九一年)並西林寺等為叢林。正德六年(一五一一年)又毀,清嘉慶三年(西元一七九八年)重建,更名為永安山壽昌寺。清鹹豐年間(一八五一年至一八六二年)又毀,民國初年(一九一二年)復修。

一九四○年南昌五台山庵懷蓋和尚為避日寇,逃難來寺任主持,得包鈞台、包老八、李非與、黃鵬孚等名流護法,一度為之中興。抗戰結束,懷公回昌,交徒法亮主持。一九四七年法亮法師去廣東南華寺求羅漢戒,又交善華師主持。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佛像被毀,僧尼盡逐,善華師亦被逐出寺廟。一九八一年,落實宗教政策,有關部門聘演成法師(原中國佛協理事、江西省佛協常務理事)來寺主持。在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援下,又得美籍華人、該寺前當家法亮法師和全縣信士贊助,於一九八四年重建大雄寶殿,重塑佛像。一九九○年建立佛和臥佛殿、藏經樓等等。現在,全寺占地面積七百八十七平方米,建築面積九百三十四平方米,有大小佛像一千一百餘尊。寺院雖不寬闊,但布局緊湊,美觀別致。在寺內,最有特色地要數舍利塔、立佛和臥佛了。

舍利塔位於舍利殿內。舍利塔修建於一九八八年。當時,縣委、縣政府發動百姓和縣直單位捐資重修河東寶岩塔。清理古代塔基時,得古代小金棺一口,內藏高僧舍利子十八棵,壽昌寺便把它迎回寺中,建舍利塔加以保存。舍利塔七級八角,高七.二米,直徑五米。每層都塑有數個小佛,每個小佛高約二十公分。據統計,全塔共塑小佛像千尊,故又稱千佛塔,堪稱藝術珍品。

所謂立佛,就是無量壽佛;所謂臥佛,就是靜臥示寂時得釋迦牟尼佛。立佛和臥佛一起於一九九二年塑成。佛殿為三層樓房,一樓、二樓、為立佛殿,樓中央立無量壽佛,高五.三米,高大雄偉;三樓為臥佛殿,殿中臥佛長五.三米,猶如天外仙人,酣然入睡。立佛、臥佛批紅掛黃,金碧輝煌,與北京香積寺的同種佛像一般大小。進立佛殿看了立佛便可上樓看臥佛。於是,寺中有聯雲∶「殿上樓,樓上殿,殿上釋尊示病,入般涅盤,圓覺菩薩,圍探釋尊表里,大自在,俱不二;殿下樓,樓下殿,殿下壽佛垂手,接引眾生,無量功德,隨從壽佛因緣,普運用,總歸一」。還有一聯雲∶「樓上釋尊示寂,普告世事無常;樓下壽佛垂手,接引彼岸同登」。

壽昌寺還重修一處附屬寺廟,名叫石佛龕。石佛龕座落在琴城鎮西門外盱江北岸。江邊有深潭,人稱「金魚潭」,潭邊有一巨石,人稱「釣魚石」,是南豐八景之一的「金潭漁唱」景點。釣魚石東邊建有亭屋供人坐歇。潭西有舟渡,舟渡兩岸各建有一座涼亭,遙遙相對,富有詩情畫意。石佛龕系宋代圓覺禪師募化建造,內有浮雕阿彌托佛石像一尊。此石佛身高五.三米,出土三.三米,陷地兩米,龕側刻有《金剛經》。一九五六年這座石佛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石佛被炸毀。一九八四年有壽昌寺請民間藝人張宜祥率眾花了一年多時間,重雕了一尊石佛。新石佛與原石佛一般大小。據說,此龕現在特別樂於「保佑」汽車司機,不少司機前來朝拜,香火非常旺盛。

宋代石佛被炸時,頭顱落入石龕內地陷地里。於是一九八四年,壽昌寺將這石佛頭像迎回寺內,並建接引亭,砌石佛靈顱塔供奉,加以保存。接引亭柱刻聯雲∶「千年石佛,德相俱全,且銘刻群心,遐邇共瞻,乃成古;一場浩劫,金身盡毀,而靈感依舊,緇素爭朝,遂重新」,表達了古佛重新德喜悅。現在,該接引亭成了壽昌寺德一個重要景點。

寺址∶江西省南豐縣琴城鎮三忠祠直鍾巷25號

江西省撫州市洵口鎮壽昌寺

在洵口鎮東南二里下寨村香爐峰下,有一座名揚中外的唐代古剎——壽昌寺。壽昌禪寺始建於唐鹹通年間(860-873)由高僧泉南桂琛籌資興建,至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系佛教“曹洞宗”的古剎。

壽昌禪寺風景優美。香爐峰翠屏疊嶂,溪水自南向北,迂迴其前。古時壽昌禪寺四周古樹參天,綠蔭如蓋,上方常有泉飛,四時疑雨,洞壑幽峭,夏亦生寒。倘或皓月當空,佛池印月,岩壁倒影,景色更佳。這是一群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綜合藝術體。整個禪寺線條流暢舒朗,造型靈動婉麗,凸現了唐式建築的風采神韻,生動地再現了盛唐風韻與大唐雄風,彌散出天人合一的人文底蘊。

千年勝跡,必有與之相隨的千年吟詠,壽昌禪寺歷代詩人墨客題詠甚多,尤以清代署名煙霞散人在寺前“養生池”畔即興題的迴文詩最為別致,詩的全文是:“花開菊白桂爭妍,好景留人宜晚天,霞落潭中波漾影,沙籠樹色月籠煙。”這首詩據說經過折合取捨可演繹出一百首詩來,例如倒念“煙籠月色樹籠煙,影漾波中潭落霞,天晚宜人留景好,妍爭桂白菊開花”亦是一首好詩。

壽昌禪寺還是佛教曹洞宗的重要法寺。曹洞宗是南派禪宗影響最大的五大分支之一。曹洞宗自唐大中年間(850)由高僧良價在江西省宜豐縣洞山普利寺創建以來,曾一度衰落。元末明初,曹洞宗二十五世法嗣常忠禪師,發願為中興曹洞宗弘法修道,他隱於新城(今黎川)廩山,潛修20年,悟透禪機,了明大道,傳二十六世法嗣於無明大師,無明大師承傳法嗣後,初住持寶方禪寺,後遊歷海內名山大川古寺,參禪悟道,返回黎川住持壽昌禪寺。

無明禪師雖是行道高僧,但並非不問世事,平時更像一個交遊廣泛的詩人。因為禪師一生為修建寶方禪寺、壽昌禪寺而四處募捐,故需與當時一些達官貴人、富裕士紳,多有周鏇。又因久負盛名,詩文播於神州,當時許多社會賢達,詩人墨客,都慕名前來相交,談詩論禪,相互唱和,往往使文人、縉紳折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