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但舊時也往往藉以抬高士大夫階層的繪畫藝術,鄙視民間畫工及院體畫家。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曾說:“自古善畫者,莫非衣冠貴胄,逸士高人,非閭閻之所能為也。”此說影響甚久。近代陳衡恪則認為“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畫”多取材于山水、花鳥、梅蘭竹菊和木石等,藉以發抒“性靈”或個人抱負,間亦寓有對民族壓迫或對腐朽政治的憤懣之情。他們標舉“士氣”、“逸品”,崇尚品藻,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很重視文學、書法修養和畫中意境的締造。姚茫父的《中國文人畫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評:“唐王右丞(維)援詩入畫,然後趣由筆生,法隨意轉,言不必宮商而邱山皆韻,義不必比興而草木成吟。”歷代文人畫對中國畫的美學思想以及對水墨、寫意畫等技法的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詳細
畫中珍品 ——文人畫通常“文人畫”多取材于山水、花鳥、梅蘭竹菊和木石等,藉以發抒“性靈”或個人抱負。他們標舉“士氣”、“逸品”,崇尚品藻,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很重視文學、書法修養和畫中意境的締造。業界認為,以言情為主的文人畫,應被視作繪畫中的珍品而存在下去。
東坡玩硯,米芾拜石,中國文人將自己的審美標準和思維方式始終與大自然保持著一種親和的關係。中國的歷代文人畫,其優秀者,無不是表面靜謐安詳、內在蘊藏著攝人心魄的生生不息張力的藝術作品,這都是人與自然達到充分和諧以後奏出的音符。
國內知名畫家王生才曾撰文指出,文人畫是作者抒發自己在人生之中的一段情意和感慨。文人的作品可能勾起人們對生命本質意義的認識,同時獲得審美的愉悅。只要地球上有人生活其上,人情就應該是最值得人去珍惜的東西。因而以言情為主的文人畫,理所應當被視作繪畫中的珍品而存在下去。
中國古老的棋諺中有“守拙”。實際東方文化的精神核心亦盡在這兩個字中。東方美學的最高境界“靜”也由此而出。
王生才說,文人為藝之初,並不是為有利他人而為。他們只是感物生情,意之所感,情之所致才放筆揮灑。一個人只有具備天賦之靈性,後天的培養,胸中才有可能因時而生髮大感慨、大異樣來。所謂情自本生,趣乃天成,水滿自溢,情滿自泄。
至於作畫究竟應該重“神似”還是重“形似”?王生才說,“人品即畫品”,形與神永遠也不可能分開。高格調文人畫作品,首先就要求作者具備超塵脫俗的品質。凡畫,都是活人所為。人有一口氣在,其神必存。只是神氣大小不一而已。神氣大者,其書其畫風格高致,個性特別;神氣小者則屬一般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