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針對龍開口水電站壩後背管的工程設計問題,採用三維有限元技術,考慮施工、運營、校核工況和以墊層鋼管代替廠壩之間伸縮節等的影響,建立壩後背管的整體力學分析模型,對壩後背管各段的受力特性進行了計算分析研究,給出了龍開口水電站壩後背管結構設計要點,供龍開口水電站及同類水電站壩後背管結構設計參考.bahoube一guon壩後背管(penstockondownstreamfaeeofthedam)上部平斜段埋設於混凝土壩內,下斜管段敷設於混凝土壩下游坡上的壓力甘道。壩外管段由鋼管和鋼筋泥凝土外包層組成,如圖所示。也有下游壩面敷設明管,不設鋼筋混凝土外包層的。壩後背管較壩內管可簡化大壩混凝土施工,減少對施工的干擾,加快施工進度。背管不削弱壩體斷面,受力比較明確,但是,抗撞擊力較差,受溫度影響較大。壩後背管對大型混凝土重力壩和拱壩中管道直徑相對較大的工程最為適用。由於壩內管段水頭較低,多不設彈性墊層。有鋼筋混凝土外包層的壩外管段,內水壓力由鋼管和混凝土外包層中的鋼筋共同承擔,允許外包混凝土中產生不大於0.4mm的徑向分散裂縫。外界溫度變化引起的東江水電站拱壩(壩高157n,.鋼管管徑5.Zm),李家峽水電站雙曲拱壩(壩高155m,鋼管骨徑8.0)、五強澳水電站重力壩(壩高87.sm,鋼管管徑11.2nl)等工程也都採用了壩後背管.正在建設的長江三峽工程重力壩壩後背管管徑12.4m。應力,由外包層中的環向鋼筋承擔。自重等載荷引起的軸向應力由混凝土、縱向鋼筋和鋼管管壁共同承擔。混凝土外包層與下游壩面之間的切向應力,由沿壩面設定的梯形樺接縫和錨固於壩內的錨筋承擔。壩後背管外包混凝土厚度一般取1一Zm為宜。無混凝土外包層的壩外管各種載荷作用均由鋼管承擔。壩後背管壓力管道布置圖壩後背管最早於20世紀60年代套用於前蘇聯建成的克拉斯諾雅爾斯克水電站混凝土重力壩(壩高125m,鋼管直徑9.3m,計算水頭13om)。其後相繼在契爾蓋拱壩(壩高232.5m.鋼管直徑5.sm)、薩揚一舒申斯克水電站重力拱壩(壩高245m,鋼管直徑7.sm)等大型水電站工程中套用。巴西伊泰普水電站雙支墩大頭壩(壩高”6m.鋼管直徑10.sm)。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