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區根據地

1941年1月8日,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旅九團團長趙寄舟奉命率二、三營首先由廣北進軍墾區,插入墾區重鎮八大組,包圍了當地民團武裝聯莊會。在強大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下,民團被迫繳械投降。九團乘勝向下八大組(今下鎮)及民豐社(今墾利鎮)一帶進軍,解放了以八大組為中心的大片地區。長期麇集於該地的土匪海盜聞風而逃。此後,由於三旅旅長許世友奉山東縱隊命令,率三旅主力部隊大部赴膠東參加反擊頑固派趙保原的戰役,開闢墾區根據地的戰役暫時停止。

抗日戰爭初期階段,中共山東分局清河區和八路軍山東縱隊三旅活動的中心地區,是在小清河以南、膠濟鐵路以北的狹長地帶。但是,日本侵略軍對膠濟鐵路和沿線主要城鎮的控制,使清河區抗日鬥爭的形勢急劇惡化。山東分局、山縱指揮部由此作出了“清河區及三支隊跨過小清河向黃河兩岸發展”的戰略決定。
1941年10月,山東縱隊三旅在大名鼎鼎的旅長許世友率領下,解放了墾利全境。隨後,清河軍區、清河行署領導機關及清河區黨委組建的墾區工作團亦隨軍進入墾利。在其後的一段時間裡,解放區的北海銀行、兵工廠、行署醫院、被服廠、紡織廠、皮革廠、印染廠、捲菸廠、造紙廠以及書店、報社等也都遷至墾區,成為穩固的大後方。我黨領導的墾區建設委員會組織了大規模的開墾活動,先後吸引周邊貧苦農民5000多戶,組織互助組近600個開展大生產,墾區農業連年大豐收,每年可產糧食3000多萬斤,源源不斷地支援山東其他各解放區;北海銀行發行的北海幣,就是在廣大解放區通用的“硬通貨”,被廣大民眾親切地稱為“八路票子”,流通範圍甚至擴大到國統區……當時墾區農產豐、人口多、貿易旺,被美稱為“小烏克蘭”可謂實至名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