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美國增強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射程達300公里,可由M270型自行火箭炮發射,陸軍戰術飛彈系統(TACMS)是美國陸軍於1986年開始研製的一種全天候半制導半彈道式的第三代地對地戰術飛彈武器系統。該飛彈主要用來取代“長矛”地地戰術飛彈,1991年裝備部隊,海灣戰爭中首次投入實戰使用。飛彈配用子母彈頭,內裝950枚子彈頭,採用以環型雷射陀螺為基礎的慣性制導系統,用美國MLRS多管火箭炮發射,主要用於攻擊敵方後續部隊的裝甲集群、機場、運輸隊和地空飛彈發射基地等大型目標。
介紹
在韓國裝備的地對地彈道飛彈中,最引人關注的是2003年底開始部署的美制“增強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該飛彈系統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採用M270多管火箭炮的發射車運輸和發射,一輛M270可以裝載2枚飛彈,射程300千米,可攜帶300個子彈頭,殺傷力極大,可在瞬間覆蓋3~4個足球場大小(400米×500米)的面積。“增強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近程戰術地對地彈道飛彈之一,主要攻擊目標是敵戰役縱深內的第二梯隊的裝甲集群部隊、後勤補給運輸線、彈藥庫、防空飛彈發射陣地、炮兵陣地、指揮通訊中心、交通樞紐、機場、橋樑、港口等。韓國將這種飛彈部署在韓朝兩國邊境的非軍事區附近,朝鮮的大部分領土,包括平壤、寧邊、新義州、江界、城津等地區都在飛彈的射程範圍內。韓國國防部發言人曾自豪地表示,“增強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是美韓關於擴大韓國飛彈射程談判取得的第一項實際成果,是韓國第一批真正具備300千米射程的飛彈。
研製背景
20世紀7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為爭奪世界霸權,在遠程戰略飛彈實力的對比上已經達成均勢。1987年美蘇雙方簽署了旨在銷毀中、近程飛彈的《中導條約》。根據條約,美蘇將銷毀各自的射程500到1000公里的近程地對地彈道飛彈以及射程從1000公里到5474公里的中程地對地彈道飛彈。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這一段時間裡,美、蘇兩大集團已經通過各種手法在射程超過500公里的地對地彈道飛彈方面達成了均勢。因此,美蘇唯有在射程小於500公里的戰術武器方面展開較量。美軍在此時提出“空地一體化作戰”(AirLandBattle)的新概念,即依靠常規打擊力量,對敵實施戰役縱深進攻,重點打擊敵方的第二梯隊(後續部隊)。可當時美軍除作戰飛機外,能夠攜帶常規彈頭的地對地飛彈系統只有射程75公里的“長矛”近程戰術地對地飛彈(LANCE)和射程35公里的多聯裝火箭炮武器系統(MLRS),無法滿足“美軍空地一體戰、戰役縱深進攻”的作戰要求。因此,研製新型的,射程小於500公里的戰術地對地彈道飛彈被提上了美軍的武器開發日程。
1978年美國國防部發起了一項名為“進攻破壞者”(BatterBreaker)的新一代戰術飛彈研製發展計畫。由陸軍和空軍聯合研製一種能夠滿足各自作戰需求的聯合戰術飛彈系統(JTACMS)。隨著對可能用於陸軍和空軍飛彈系統的新技術的演示驗證和對未來作戰目的的明確,1984年5月,美國陸軍和空軍決定放棄聯合研製,由陸軍和空軍分別研製自己的戰術飛彈系統,陸軍要發展一種“集團軍作戰支援戰術飛彈系統”(CSWS),配備給駐歐洲中部地區的美軍擔負攻擊敵方戰役縱深第二梯隊的任務,空軍則發展一種空射巡航飛彈系統。1985年6月,陸軍將“集團軍作戰支援戰術飛彈系統”定名為“陸軍戰術飛彈系統”(TACMS)。
研製歷程
1986年,飛彈進入全面工程研製階段,1988年進行第一次飛行試驗,在工程研製期間共生產了26枚飛彈,原計畫1992年裝備美國陸軍。20世紀90年代後,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席會議決定增加對TACMS項目的撥款。1991年,美國國防部批准陸軍於當年採購318枚飛彈的計畫,並且批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於1992年生產411枚飛彈,1993年生產407枚飛彈。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後,TACMS提前投入戰場使用,比原計畫的服役時間提前了1年。TACMS成為了美軍在海灣戰爭中投入使用的眾多新式武器裝備之一。
技術性能數據
彈長3.96米
彈徑0.61米
彈翼1.4米
彈重1672千克
子母彈頭重量454千克(第一階段戰鬥部)
子彈殺傷半徑15米
發射方式多管火箭炮發射車
射程100~150千米
命中精度50米
速度超音速
機動方式履帶車載
制導系統H700-3A綜合制導系統
性能特點
1、使用簡單。該飛彈利用美軍現裝備的M270式多管箭炮進行發射,兩個發射箱各裝一枚飛彈。飛彈的裝運箱可快速拆卸。一次可單獨運載2枚飛彈,或運載一枚飛彈和6枚火箭彈(多管火箭炮彈)。
2、毀傷能力強。內裝950枚M74殺傷/反器材雙用途子彈藥,戰鬥部內裝填的子彈由一個中心起炸裝置拋出,中心起爆裝置炸掉戰鬥部外殼,使子彈散布在約3.3萬平方米的面積內,每顆子彈可產生1200塊破片,殺傷半徑可達15米。一個9門制的“陸軍戰術飛彈系統”飛彈連,一次齊射對目標產生的效果相當於33個155毫米榴彈炮營的一次齊射,或792發榴彈產生的殺傷效果。
3、用途廣泛。可攜帶生化彈頭、殺傷爆破彈頭、聚能穿甲彈頭、摧毀硬目標和地下目標的鑽地彈頭、攻擊機場跑道的集束式子母彈頭和精確末制導子母彈頭等。採用精確末制導技術後,可攻擊飛機的起飛平台機場和航空母艦。
4、射程遠,可實施精確打擊。射程可達150千米,彈道高30千米,命中精度圓機率誤差僅50米,是美國軍一級縱深打擊的重要武器。
5、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便於維護。
作戰特點
作為美軍未來“空地一體化作戰”中,實施戰役縱深進攻作戰的重要武器,TACMS可配備在美軍集團軍縱深30~40公里的範圍內,能夠打擊敵縱深70%以上的目標。ATACMS主要的攻擊目標是敵戰役縱深內的第二梯隊的裝甲集群部隊、後勤補給運輸線、彈藥庫、防空飛彈發射陣地、炮兵陣地、指揮通訊中心、交通樞紐、機場、橋樑、港口等。TACMS不僅可以對自己前沿的縱深戰術目標進行精確打擊,還可對友鄰部隊的作戰目標進行精確打擊。TACMS利用陸軍M270和M227多聯裝火箭炮的發射車運輸和發射,無需使用另外的飛彈發射架和飛彈發射操作人員。一部多聯裝火箭炮可以裝載2枚飛彈。
TACMS發射車具有獨立作戰能力,能夠快速進入和撤離陣地,從進入陣地到撤離陣地,人員不需要離開車廂。發射車的機動性好。越野行駛速度為65公里/小時,從靜止狀態加速到48公里/小時,只需19秒。TACMS能夠越過60度斜坡,40度側坡和91厘米高的垂直牆,可從102厘米深的水面涉過。在作戰行動中,飛彈發射部隊可以不受各種氣候條件限制,全天候發射,“打了就跑”,飛彈發射40秒後,即可撤離。另外,TACMS的發射艙前蓋被偽裝成和12聯裝火箭炮發射車的一樣,使敵方分不清履帶車載的是火箭。
實戰表現
1990年海灣戰爭中該飛彈首次投入使用。美國陸軍在沙烏地阿拉伯部署了105枚TACMS飛彈,發射約30枚,用於攻擊伊拉克的機場、後勤中心、戰場指揮所、地空和地地飛彈發射場。所有受到攻擊的目標都被摧毀或喪失了戰鬥能力。但在使用中由於制導信息輸入不及時,9次射擊中7次沒有成功。改進後可在發現目標後10分鐘實施打擊。
外銷情況
1997年,韓國向美國購買了ATACMS飛彈系統,從而成為第一個從美國購買“陸軍戰術飛彈系統”的國家。2004年底,韓國又從美國購買了10套“增強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A和110枚飛彈,部署在朝鮮半島中東部的非軍事區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