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戰術性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反戰術性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反戰術性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是台灣軍方2001年12月稱的、由台灣中山科學院研製的低層“反戰術性彈道飛彈防禦系統”(ATBM),因此也稱為台灣低層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台灣低層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反戰術性彈道飛彈防禦系統(Counter-tactical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system ;Anti-tactical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system)。
反戰術性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簡稱ATBM),是台灣軍方2001年12月稱的、由台灣中山科學院研製的低層“反戰術性彈道飛彈防禦系統”(ATBM),因此也稱為台灣低層彈道飛彈防禦系統。ATBM是在台灣自行研發的“天弓”防空系統基礎上升級,由“長白”雷達進行制導。中山科學院稱完成這項計畫需要十年時間,總共需要87億美元經費。
該防禦系統計畫在2005年投入服務。台軍方計畫以ATBM取代美國“愛國者”3型反飛彈系統。台軍方對ATBM寄予厚望,預計最終將部署12個ATBM連,未來台軍的“低空反導系統”,1/3由“愛國者”飛彈組成,其餘2/3將依賴ATBM。
美國雷聲公司2007年2月15日稱,雷聲公司綜合防務分部與美空軍電子協同中心一同完成為期3天的台灣“監視雷達計畫”的硬體關鍵設計評審,這也標誌著該計畫關鍵硬體設計工作的完成。雷聲公司綜合防務分部負責飛彈防禦的副總裁富蘭克林稱,該評審是“監視雷達計畫”的一個關鍵里程碑,而後者又是台灣綜合防空與飛彈預警能力的核心。作為“監視雷達計畫”的主承包商,雷聲公司綜合防務分部正在為台灣建造一部預警雷達和飛彈防禦中心,可為台灣空軍提供檢測和跟蹤戰術彈道飛彈、空中目標和水面艦艇的能力。
針對愛國者-2在海灣戰爭中暴露出來的種種缺點,美國對其加以改進,先後研製、生產了3種型號的“愛國者”飛彈系統:“愛國者”Ⅱ制導增強型飛彈(PAC-2 GEM)、“愛國者”Ⅱ制導增強型飛彈+(PAC-2 GEM+)和“愛國者”-3(PAC-3)飛彈。其中PAC-2 GEM配用增強型戰鬥部,提高了攔截彈道飛彈的能力,1996年開始裝備美國陸軍。1997年交付台灣的3套該系統連同200枚飛彈,就是這種型號。PAC-2 GEM+於2002年11月才裝備美國陸軍,採用新型低噪聲導引頭,提高了導引頭的靈敏度,增強了對雷達截面較小的目標(如飛彈彈頭)的探測和跟蹤能力。在伊拉克戰爭中,PAC-3初試鋒芒,發射兩次均成功攔截了伊拉克的戰術彈道飛彈。
台灣的3套愛國者-2飛彈以台北市作為部署重點,配置在台北周邊地區的南崗、林口和萬里三個軍事基地,飛彈陣地靠近中山高速公路和北二高速公路附近,以便於機動。一個基地配一個連。每個連配備1部MPQ-53型相控陣雷達、1部MSQ-104作戰控制站、5-8部四聯裝飛彈發射架以及通信中繼站、天線站等。MPQ-53型相控陣雷達是目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雷達系統,集搜尋、跟蹤、敵我識別、指揮導引等功能於一身,並有很強的電子戰能力,其電子掃描波束能迅速測出目標的方位、高度,搜尋範圍大。飛彈最大射高24千米,作戰半徑3-80千米,最大速度6馬赫,戰鬥部重68千克,採用破片殺傷方式。據報導,該系統從發現、跟蹤、計算發射諸元,到發射飛彈、引導飛彈飛向目標的整個過程約為35秒。
由於在美國和台灣分別進行了各2枚的“驗收發射”,所以美國向台灣實際交付了196枚“愛國者”Ⅱ型改進型飛彈。2001年6月20日,從上午9點零9分開始,台灣陸軍先後從屏東九鵬軍事基地發射了3枚“愛國者”Ⅱ型改進型飛彈,在蘭嶼和綠島上空分別攔截並擊落了靶彈及靶機。
1996年4月台軍“天弓”Ⅱ地空飛彈開始批量生產、廣泛部署,它對彈道飛彈只能“望彈興嘆”。1997年開始,台灣中山科學院開始研製其改進型“天弓”Ⅲ,1998年9月15日,進行了首次實彈攔截試驗。攔截彈從屏東縣發射,用防空飛彈改制而成的靶彈則從台東縣的成功鎮發射。兩彈在外海上空相遇,攔截彈以直接碰撞方式命中靶彈。據台軍方稱:此次攔截試驗是“激動人心”的。台灣媒體更聲稱“台灣軍隊從而成為亞洲第一個成功進行了反飛彈實彈攔截的軍隊”。
“天弓”Ⅲ飛彈由第1級固體衝壓發動機助推器和2級圓柱形彈體組成,彈體頭部呈圓錐形,無尾翼,最大速度超過4馬赫,有效射程80千米,射高25千米。飛彈採用單聯裝全密封箱發射架垂直發射。制導方式採用初段慣性制導、中段指令制導、末段主動雷達導引的複合制導,可對任何來襲方向的目標迅速作出反應,可利用與飛彈系統配備的多功能“長白”相控陣雷達導引攔截來襲彈道飛彈,其性能大體與改進型“愛國者”Ⅱ相同。目前“天弓”Ⅲ仍使用“天弓”型飛彈發射車,共48部。飛彈系統由飛彈發射架、“長白”相控陣雷達、控制中心、電源車和運輸裝填車等組成,具有機動作戰能力。
與“天弓”Ⅱ相比,“天弓”Ⅲ的主要改進是:一是將固體火箭發動機改為大推力衝壓發動機,增大了攔截速度和殺傷空域;二是採用主動雷達加紅外雙模導引頭,提高了抗干擾能力和命中精度;三是改進引信和戰鬥部,使飛彈能攔截常規戰術彈道飛彈;四是改進了配套使用的相控陣雷達,使其探測距離從160千米提高到460-500千米。“天弓”Ⅲ能攔截射程300千米的彈道飛彈,有的報導則稱“天弓”Ⅲ可以攔截射程600千米以內的戰術彈道飛彈。
由於海灣戰爭期間,“愛國者”Ⅱ的攔截成功率很低(伊拉克共向科威特發射了47枚“飛毛腿”飛彈,僅4枚被成功攔截,攔截成功率為8.5%),因而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用PAC-2 GEM、PAC-2 GEM+和PAC-3三種反導飛彈作為主要實戰攔截。開戰初期,薩達姆向科威特的美軍基地共發射24枚“薩姆德”-1、“薩姆德”-2和“阿巴比爾”-100三種型號的戰術彈道飛彈,其中9枚被攔截(6枚被PAC-2 GEM攔截,1枚被PAC-2 GEM+攔截,2枚被PAC-3攔截,每次都發射2枚飛彈攔截),取得了比較明顯的反導效果。2004年3月27日,伊軍從巴斯拉北部向美英聯軍最高指揮部——美軍中央司令部所在地發射了1枚“薩姆德”飛彈。美軍防空部隊對這枚飛彈的飛行軌跡進行解算後表明,伊軍這枚飛彈襲擊是“有備而來”,事先進行了有效的情報蒐集。如果未被攔截,美軍中央司令部很可能遭重創,所以有人把這次飛彈襲擊形象地比喻為薩達姆對美英聯軍發起的“斬首行動”。就在這枚飛彈即將命中目標時,被2枚連射的“愛國者”Ⅱ改進型飛彈攔截並摧毀。
其餘15枚未被攔截的伊拉克飛彈,也未給聯軍造成任何傷亡。戰後美軍披露的情況表明,原因是“愛國者”防空部隊通過對這些飛彈的飛行軌跡解算後,確定不會構成任何威脅,主動放棄了攔截。由於伊軍發射的24枚飛彈射程均在150千米左右(“飛毛腿”為300千米),因而“愛國者”飛彈系統在這次戰爭中預警時間較短,增加了攔截難度。如不考慮美軍戰後披露的主動放棄攔截因素,“愛國者”PAC-2 GEM和PAC-2GEM+在此次戰爭中的攔截成功率為32%。
目前,台灣“愛國者”Ⅱ改進型飛彈共配備1個營3個連,每個連在同一時間可跟蹤96個目標,但只能對其中8個目標(飛彈)實施攔截,3個連在同一時間能對24個目標實施攔截。按伊拉克戰爭中“愛國者”Ⅱ改進型實戰攔截率32%計算,則在同一時間可攔截近8枚來襲飛彈。為了提高攔截效果,每次發射2枚飛彈,對24個目標需發射48枚飛彈。也就是說,被台灣當局視若至寶、備加呵護的“愛國者”Ⅱ改進型飛彈,就是全部家底能全部在不同時間、分批成功發射(實際上顯然不可能),最多也只能攔截32枚來襲飛彈。
“天弓”Ⅲ飛彈在2001年開始少量生產,至今數量未見報導。台軍方計畫在台北、台南、台中部署12套反導系統,其中3套“愛國者”Ⅱ改進型已部署完畢,計畫向美國購買的6套“愛國者”Ⅲ飛彈至今尚在運作之中,那么另外3套就是“天弓”Ⅲ。據估計,台灣即使部署“天弓”Ⅲ,也僅數十枚。據台灣《尖端科技》報導,“天弓”Ⅲ的攔截成功率連20%也達不到。如果目前台灣可發射的“天弓”Ⅲ飛彈數量為80枚,每次攔截髮射2枚,可對40個目標實施攔截,按攔截率20%計算,則可攔截8枚飛彈。
綜上所述,如果目前台灣傾其所有,把全部反導兩張王牌都成功發射實施攔截,可最多攔截40枚來襲飛彈。如果開戰,按《台灣時報》2004年11月15日報導:“日方判斷,中國將在10個小時內,對台灣發動五波毀滅性攻擊。”至於發射多少枚飛彈可癱瘓台灣,2003年8月31日台灣《聯合報》的一篇分析文章稱:“參謀本部研判,台灣本島可承受的飛彈攻擊量為96枚,若共軍發射大量飛彈,‘國軍’防禦體系將遭致命性打擊。”顯然,外界普遍認為台灣反導武器的兩張“王牌”,在大陸數百枚飛彈分波次攻擊之下的反導能力實在是小得可憐。何況,大陸飛彈遠非“飛毛腿”等飛彈可比。
台灣軍方當然也深知其反導防禦系統存在的嚴重不足。主要是缺乏衛星支援影響武器使用效能、反彈道飛彈數量少、反彈道飛彈涵蓋範圍不足、偵測能力不足等。上述美國“愛國者”Ⅱ改進型飛彈在伊拉克戰爭中的攔截率,是在美國極為充足、強大、有效的衛星系統支持下取得的,台灣目前還沒有這種衛星支援系統。上述分析的台軍反導能力也是以有衛星支援系統為前提。因此,在台獨勢力大力鼓動下,台灣正加緊推進台灣反導防禦系統,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加速發展裝備“天弓”Ⅲ。由於“天弓”Ⅲ具有反短程戰術地地彈道飛彈的作戰能力,且已有實彈攔截打靶的成功試驗,目前及今後,台軍將加速發展完善,批量生產,力爭在較短時間完成原定裝備3套200枚左右的數量,形成一定防禦能力,和已部署的“愛國者”Ⅱ改進型飛彈一起,初步形成大台北地區(包括台北、桃園、基隆等市縣)有限的反導防禦。
力爭購買PAC-3系統 為儘快解決台中、南部的防禦問題,增強台灣有限的反導能力,台灣當局近期又掀起了新一輪軍購狂潮,其中就有6套PAC-3和384枚飛彈(一說500枚),並將現有3套PAC-2 GEM升級為PAC-3。在PAC-2升級為PAC-3之前,PAC-3將和PAC-2飛彈混編。據報導,到時一個飛彈連將配1部射控雷達、6輛四聯裝PAC-2改進型飛彈發射車(24枚)和2輛十六聯裝PAC-3飛彈發射車(32枚)。PAC-3系統可由C-130等運輸機運載,可實施快速機動部署。台軍購買PAC-3計畫正緊鑼密鼓進行,如果順利,計畫2010年前開始部署於台中、高雄地區。
PAC-3是PAC-2 GEM的改進型,具有防空、反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的多種功能,其定位是在大氣層內攔截來襲的中短程飛彈和飛行器,保護港口、機場、軍事基地、指揮控制中心等範圍較小的目標。PAC-3由MPQ-53相控陣雷達、發射車、攔截彈等組成,可攔截射程1 000千米的飛彈。配套雷達探測距離300千米,能同時跟蹤100個目標,制導攔截8個目標,有效攔截高度20~30千米,防禦半徑30千米,攔截方式以“直接碰撞”取代PAC-2的“破片殺傷”,大大提高了毀傷效果,並進行了多次實彈攔截試驗,成功摧毀了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在伊拉克戰爭也經歷實戰考驗,實施了兩次作戰攔截,均獲成功。在戰爭中,美軍之所以多數用改進型PAC-2攔截,僅用4枚PAC-3攔截作戰,如此安排“別有用心”,其目的是對付伊軍更具威脅的“飛毛腿”飛彈。但“計畫趕不上變化”,還沒等大量PAC-3參戰,戰爭就結束,伊軍連一枚“飛毛腿”也未發射。因此,PAC-3飛彈的全部性能未得到充分檢驗。
計畫採購“宙斯盾”艦,部署海基反導防禦系統。“宙斯盾”是美國海軍一種全天候、全空域艦載防空武器系統,是美國戰區飛彈防禦系統重要組成之一。整個作戰系統由22台高性能計算機控制,可同時控制多枚“標準”Ⅱ飛彈發射。全系統作戰反應時間短,效率高。飛彈最大作戰半徑70千米,高度19.8千米(一說120千米,35千米)。台灣計畫向美購買4艘“宙斯盾”艦,準備由2艘輪流部署於台灣海峽一南(高雄近海)、一北(淡水河出口近海),另2艘則進行訓練、維修。“宙斯盾”系統不僅自身具有中、低空反飛彈能力,而且能和“愛國者”系統相互配合,為其提供飛彈搜尋與跟蹤支持。台軍方的如意算盤是,力爭儘快實現由“愛國者”、“天弓”Ⅲ、“宙斯盾”組成的系統配套,組成性能先進、攔截能力較強、陸海聯合的能涵蓋整個台灣島的反導防禦系統。台灣一旦裝備多艘“宙斯盾”艦,也就具備了海上反導防禦功能,並能與以航母戰鬥群為主體的美國海軍的廣闊戰場連為一體。
謀求加入美國亞太地區彈道飛彈防禦系統(TMD)。美國在亞太地區TMD的重要目的之一聲稱是“保護美國海外駐軍及同盟國人員與重要資產的安全”,因此,美國希望日本、韓國、中國台灣、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加入該系統。1998年9月,朝鮮“大浦洞”1號飛彈發射試驗後,曾引起美日等一度恐慌,從而加快了實施TMD步伐,日本、澳大利亞等均已宣布加入。而台灣當局深知,憑藉台灣的財力、軍力、技術及現有的反導武器,不可能有效防禦大陸飛彈襲擊,因此除了上述動向外,台灣更加緊謀求加入這一系統(由於大陸的堅決反對,尚未付諸實施)。這可使台灣從美國獲得更具威懾力的武器,“名正言順”地獲取衛星預警、偵察等反導作戰信息與技術。
資料:
“愛國者”PAC—2系統
“愛國者”地空飛彈武器系統主要由雷錫思公司研製,現分為原型和改型兩種。原型主要用來攔截各種高性能飛機,代號是 MIM—104。
美陸軍為加強自衛能力,從1985年3月開始執行增加“愛國者”反戰術彈道飛彈能力的改進計畫,該項計畫簡寫為PAC(PakioCAdvanced Cap山ihty),分三個階段進行,將持續到2090年以後。改進後的產品型號分別為 PAC—l、PAC一2、PAC一3。
PAC—l於1988年12月完成裝備部隊,其改進之處主要是地面制導設備的軟體,但此改進也只能使戰術彈道飛彈偏離原來彈道而失效,不甚理想。
PAC—2系統是目前美國唯一經過實戰檢驗的戰區飛彈防禦系統。該系統主要由 PAC—2型“愛國者”飛彈及其發射車、
A14/MPQ—53多功能雷達、AN/MSQ—104交戰與火力控制站(FCS)和其它支援設備(如發電車)等組成。每個火力單元(即一個連)有 l部雷達、I個交戰與火力控制站、8輛飛彈發射車(每輛發射車上帶4枚飛彈)。美國現在共有54個火力單元的PAC—2型“愛國者”飛彈系統。
PAC—2“愛國者”飛彈長5.2米,直徑0.41米,尾部有4個活動的尾翼,起飛重量914千克,帶 I個90千克的高能炸藥破片彈頭(每個破片的重量為45克,共有700個破片)。彈頭上有 I個新型的 M818E2脈衝引信。該引信有雙錐波束:窄波束用於對付飛行速度較快的飛彈目標,寬波束用於對付飛行速度較慢的飛機目標。 PAC—2“愛國者”飛彈在中段飛行中採用慣性加指令修正制導,末段制導系統用“通過飛彈跟蹤”(TvM)的半主動雷達制導。PAC—2“愛國者”飛彈裝在四聯裝的飛彈發射箱內,發射箱裝在 I輛 M—901拖車上,拖車由 l輛牽引車牽引。發射時,發射箱仰角約30’。
PAC—2“愛國者”飛彈的確切性能目前未見報導。按照公開的評述,比較合理的性能為:飛彈離開發射箱時的速度為3馬赫,攔截時可加速到6馬赫,攔截戰術彈道飛彈的距離為10—20千米,高度約為5千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