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特存在主義“境遇劇”的哲理性
2西文通過對薩特存在主義“境遇劇”代表作《禁閉》的分析,指出薩特“境遇劇”具有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的載體功能,使薩特戲劇中人物的境遇體現為他的哲學著作中的人的境遇,而人物的“自由選擇”也是一種超越生活現實的哲學思辨,而不是一般意義上表現生活現這的戲劇。
旨在自由的境遇劇
我們都知道薩特是一位著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但如果他不同時也是一位文學家的話,其聲名大概不會那樣響亮,他的思想也不會那樣流行。薩特很擅長通過具體生動的形象化手段來影響人們。雖然他自稱寫不來詩,但他寫小說、戲劇、以及傳記、評論等卻都是一把好手,尤其是戲劇,其影響可能勝過他所使用過的其它所有藝術形式,這不僅因為薩特在戲劇中傾注了很多的心血,而且跟戲劇形式的本身特徵以及它在法國的特殊地位有關。訴諸戲劇往往就意味著直接訴諸公眾。現在收在這本《薩特戲劇集》中的八種戲劇,除《涅克拉索夫》不太成功以外,幾乎每一個上演後都曾引起過轟動和巨大的反響,並且歷演不衰,有時甚至他的好幾個戲劇同時在巴黎上演,這在戲劇史上也是不多見的現象。
薩特的戲劇成功的秘密
薩特對戲劇的藝術形式並無多少創新,他的戲劇成功的秘密主要還在於他澆注和融貫在其戲劇中的哲學思想,這種思想深刻地反映了當時法國人的某些基本情緒:苦惱、焦慮、緊張、猶疑、失望、噁心、希望、渴求等等,總之,這是一種陷入困境而又企圖擺脫困境的情緒。薩特自稱他的戲劇是一種情境劇(或譯為“境遇劇”),他總是使他的主人公處於某種極端的、邊緣狀態的處境中,但他並不只是想暴露和描述人生常常面臨的這種困境,而是想揭示他的一個基本思想:人是完全自由的。在薩特看來,雖然人生在世,總要受到種種限制,但從本體上說,人是絕對自由的,這種自由又常常在某種特定的境遇中爆發,即使在最極端、看起來最無自由的境遇中,人也能通過自己的逆向選擇確證這種自由。至於性格,不過是選擇的凝固,本質,只是存在的結果。所以,我們可以說,薩特境遇劇的主旨和中心是自由,而且是在各種境遇中體現和爆發的自由,由這種自由又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自由選擇的標準問題、責任問題、目的與手段的關係等等,這些問題都在他的戲劇中得到了反映。有意思的是,薩特晚年對自己的絕對自由觀又有所後退,他意識到:人有時也會被他的處境束縛住而無法自由選擇,有時是“勢所必然”而並不總是能“自使其然”。
薩特創作和改編的劇本
如果除去薩特早年的試作不算,薩特創作和改編的劇本共十一種,這本書收了八種,雖然還差三種(它們是《嚙合》(一九五三)、《金恩》(一九五三)和《特洛亞婦女》(一九六五)),但我們可以說,薩特最重要、最有影響的劇作都在這裡了。書內還附有一個薩特自己解釋自己的戲劇的長篇資料,這種解釋確實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在薩特已經去世的情況下。全書總的說來譯筆流暢,但由於譯者不一,譯文風格上還不夠統一。另外,第987頁上的“格拉姆奇學院”似套用目前通行的譯名“葛蘭西學院”;《髒手》似不如原譯《骯髒的手》更能強調出該劇的主旨,當然,後面這種感覺或許只是受了第一印象的影響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