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象徵

國家政要
國家政要:總統斯韋托扎爾·馬羅維奇(SvetozarMarovic)2003年3月任職。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中北部,西與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接壤,北部和東北部同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為鄰,東部與保加利亞交界,南鄰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南部部分地區瀕臨亞得里亞海,領土面積10.2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00公里。氣候主要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和地中海式氣候。
人口
人口:1063萬(2005年),其中塞爾維亞族占62.6%、阿爾巴尼亞族(16.5%)、黑山族(5%)、匈牙利人(3.3%)和穆斯林族(3.2%)等。官方語方為塞爾維亞語。主要宗教是東正教。
首都

美麗的薩瓦河從市區穿過,將貝爾格勒一分為二,一邊是古香古色的老城區,一邊是現代化建築群集中的新城區。地勢南高北低,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最低氣溫可至-25℃,夏季最高氣溫40℃,年降水量688毫米且年際變化大。面積200平方公里。人口155萬,居民以塞爾維亞人居多,余為克羅埃西亞人和黑山人。
歷史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議會兩院通過《塞爾維亞和黑山憲法憲章》,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SerbiaandMontenegro,簡稱“塞蒙”)。塞蒙成為建立在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平等成員基礎上的國家共同體。塞爾維亞共和國還包括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科索沃自治省。
政治
1992年4月通過的《憲法宣言》表示,南聯盟共和國將繼續繼承原南斯拉夫國家、國際法和政治主體性,願履行原南斯拉夫所有的國際義務;主張和平解決南危機,沒有領土野心,願同原南各共和國發展各方面合作;主張民族平等,尊重民族和公民的權力;將繼續維護不結盟運動的宗旨,同各國開展平等合作。南是建立在公民平等和各共和國平等基礎上的主權聯盟國家,聯盟總統和總理不能來自同一個共和國。2003年2月,南斯拉夫聯盟議會兩院通過《塞爾維亞和黑山憲章》,南聯盟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塞爾維亞和黑山”擁有共同的總統、議會、部長會議、軍隊和法院以及統一的國旗、國歌和國徽。塞爾維亞共和國和黑山共和國仍有自己的總統。塞蒙議會實行一院制,由126名議員組成,其中91名來自塞爾維亞,35名來自黑山。塞蒙議會通過憲章修訂案。2006年5月21日,塞蒙就黑山獨立問題進行全民公決,決定是否繼續維持現行國體。這件事的現實意義在於,分裂與否將影響從巴爾幹到歐洲的政治版圖;歷史意義在於,將決定南斯拉夫殘存的血脈是否得以保留。
當地時間2006年6月3日晚,黑山共和國議會在首都波德戈里察舉行特別會議,通過了黑山獨立決議和獨立宣言,黑山正式成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
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2006年6月14日致黑山共和國外長米奧德拉格·弗拉霍維奇,表示中國政府決定自即日起承認黑山共和國,並強調中方願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黑山共和國的友好合作關係。
塞爾維亞政府2006年6月15日宣布承認獨立的黑山共和國,並表示將同黑山建立起外交關係。
外交:奉行獨立自主和不結盟政策。
與中國關係:1955年1月2日,南斯拉夫與中國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