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王被稱為“太陽之子”,是神的化身,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獨攬國家一切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顯然是政教法三位一體的古代聯邦體制國家。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印加王建立了以中央集權為中心的政治制度,他以庫斯科(Cuzco)為中心,通過各級官吏,牢牢地控制著全國。除了政權機構外,印加帝國貴族、僧侶、奴隸主階層還擁有一支20萬人的訓練有素的常備軍,是帝國對外擴張、對內鎮壓反叛力量。印加帝國還建立了嚴厲的司法制度,用來維護貴族、僧侶、奴隸主階級的利益。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印加王還採取了一些文化和經濟措施。例如,對於那些剛被征服的地區,強行推廣克丘亞語。再者,在全國大興道路和釋站建躍以庫斯科為中心,修建了條條道路通京城的交通網,以利於對邊遠地區的控制。
印加古國乃是南美西班牙占領之前最有名的帝國,其首都在庫斯科(Cuzco)。 今天的庫斯科(Cuzco ['ku:skəu])為秘魯中南部城市,高踞於安第斯山脈中海拔3,399米的庫斯科山谷的西端。公元11世紀初起至16世紀,這裡曾是印加帝國的首都,以“太陽之城”而聞名。在這座1993年人口為256,000人的城市的周圍地區,至今仍留存著許多印加文明遺址,包括一座古代印加要塞、馬丘比丘古城、太陽神廟等等。1533年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占領該城,1950年發生了一場猛烈的地震,使庫斯科的印加文明珍貴遺蹟深受重創,但現在已大多恢復重建。這座城市今天比較有名的大教堂(1654建)和庫斯科國立聖安東尼奧阿瓦德大學(1692建)則都是殖民時期留下的重要建築。
印加帝國因其文明鼎盛時期的大氣磅礴,在歷史研究者那裡享有“美洲的羅馬”之稱。這個古代帝國以其擁有一套完整的國家機器聞名於世。按照階級論者和馬克思主義者的歷史學觀點,印加帝國是一個奴隸制國家,奴隸主階級包括印加王、王室貴族、高級官吏和祭司等貴族階層。貴族們不從事生產勞動,過著奢侈的生活。
從印第安語群來看,美洲原住民語言(有時也被稱為印第安語)並不是一種語言,甚至也不是屬於一種語系,而是美洲所有原住民的各種語言的總稱。隨著14世紀末開始西方殖民主義者的到來及其政策,以印第安人為主的美洲原住民數量在幾百年的時間裡銳減,再加上文化的同化,美洲原住民的大部分語言已經滅絕,目前即使會說美洲土著語言的大部分人也是操雙語的人群。因為缺少研究材料,對美洲土著語言的研究很不足,目前對許多美洲土著語言的分類說法不一,尚不能把語系確定下來,只能暫時分為若干語組。這些語組竟能像印度中南部一樣有著幾百種語言,有許多語言現在能流利的說的人不足幾十甚至幾個人,大部分已經滅絕。 而中北美洲更早的瑪雅(Maya)文化跟印加文明似乎難以證實確實存在著連續的歷史必然聯繫。
“塔萬廷蘇龍”更像是具有亞洲東部文化的祖系,與此同時也有很多關於史前人類遷徙的推斷。他們指出,南美印加文化遺蹟更像是橫渡太平的大洋洲棕色人種和東亞漁業民族飄洋過海相互雜交形成的一種古代共和制的混血文化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