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本寺

報本寺

報本寺,又名「報本塔院」,位於浙江省平湖市城關鎮東南鸚鵡州上;占地四十九畝,四面環水,湖中泓波澄碧,洲上樹木蔥鬱,塔影映帶,風光如畫,置身其間,如臨蓬萊仙境。報本寺因洲上有「報本塔」而得名。明萬曆七年(一五七○年),王陽明弟子王畿曾到此講學,把陽明「良知」學說融入禪學,縣內儒生集於塔院聽講,極一時之盛,此後文人雅士,呤詠其間,每多流連忘返。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日寇自平湖白沙灣登入入侵,報本禪寺被毀,古塔迥廊、曲欄也未能倖免,遊人從此絕跡。

歷史沿革

報本寺報本寺

報本寺因洲上有「報本塔」而得名。

《平湖縣寺》載,明嘉靖四十二年(一五六三年)邑人陸公應眾提議為點綴湖山秀境,選鸚鵡之芳洲,開袈裟之淨域,歷經四載而成。塔名取「報本」,意為;蓋天地者,萬物之本也;大群者,萬民之本也;父母者,身之本也;師者,闡教作人之本也;統宇宙所有,莫不有本,容無以報者乎!清順治十六年(一六五九年)報本塔因地基不固傾圮。至康熙五十四年(一七一五年)重築而成。新築之塔改原來七層為五層,塔高仍為十九丈。四周華檐繞之,上下角皆懸銅鈴,風吹鈴動聲聞數里。現存古塔,高四十九.一四米。平面八色形,五層,底層直徑八.八米,每間外壁以菱角牙裝飾,塔內有螺旋形石級,可拾級而上。

報本寺報本寺

塔立而寺成,報本禪寺作為佛教勝地,自明朝嘉靖以來,代有名僧住持,

香火鼎盛。明萬曆七年(一五七○年),王陽明弟子王畿曾到此講學,把陽明「良知」學說融入禪學,縣內儒生集於塔院聽講,極一時之盛,此後文人雅士,呤詠其間,每多流連忘返。一九三五年平湖籍知名高僧弘一大師在廈門萬壽寺演講其自編的《阿彌陀佛經》時,以自己新聞的實事,提及平湖報本禪寺文物靈跡。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日寇自平湖白沙灣登入入侵,報本禪寺被毀,古塔迥廊、曲欄也未能倖免,遊人從此絕跡。

改革開放以後,平湖市政府批准恢復建設報本禪寺,一九九三年一月「天王殿」落成,並對外開放;一九九六年八月,對鸚鵡洲重新規劃,在恢復報本禪寺主體工程的基礎上,集遊覽、商貿於一體、拓展其深厚的民族文化。

規模建制

重新規劃的鸚鵡洲,總占地三萬四千一百四十六平方米(五十一.二二畝),水面三千三百五十八平方米(五.○四畝)。並依據歷史原貌,將鸚鵡洲大體分為南北二大區。北區占地約二十四.一七畝,以寺院、塔院為主體,並結合部分商業綱點,塔東為寺院主軸線,自南向北依次為照壁、山門、天王殿、平台、大雄寶殿、藏經樓;軸線東、西兩側為配殿,並用四面閉合的廡廊把山門東西配殿和藏經樓連起來,形成碑廊。塔西為塔院軸線,自南向北依次為塔院門廳、配殿、報本塔、方塘水池和僧舍等,南區占地面積二十七.○五畝,由靜綺園、春輝館組成。靜綺園為土山樹林閉合的古典園林,並結合放生池。春輝館北臨水池,南為假山庭院,整個建築群,基本上做到藏而不露。

現任監院

現任監院釋寬修法師,三十餘歲,一九九○年出家,一九九一年在五台山求授三壇大戒,三年後離寺各處參學,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九年於報本禪寺任監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