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生鄉

堯生鄉位於宜君縣東部,全鄉總面積80.3平方公里,轄13個村民委員會,40個村民小組,27個自然村,1711戶,6868口人,其中農業人口6696人。堯生鄉是一個典型的雨養農業鄉、地貌以塬、溝壑為主,地形呈現出大大的“人”字型,南北二梁為全鄉主幹線,平均海拔1200米,平均降水量720.6毫米,年平均氣溫9.1℃,無霜期200天。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堯生鄉歷史悠久,風景優美。1955年成立宜君縣堯生鄉人民公社,1973年從原址堯生村遷至西舍村。境內青山綠水,藍天白雲,鳥語花香,植被錦繡,是休閒、避暑聖地。

經濟狀況

堯生鄉資源豐富,境內土地廣闊。目前已耕種的土地有2萬畝,其中3萬畝荒山荒坡尚待開發,是小麥大豆蘋果柿子等最佳適生區。
境內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降水豐沛,適宜植物生長,主要盛產豆類、蕎麥,目前全鄉種植豆類2000餘畝,蕎麥800畝。可年產豆類40萬斤。豆子因生長期長,維生素多,深受客商青眯,境內森林面積4萬餘畝,林草覆蓋率81.5%,主要樹種有刺槐、楊樹,經濟樹種有核桃、蘋果、柿子,年產蘋果750噸,草場面積廣闊,現有草場面積2萬畝。
堯生鄉條件優越,交通便捷,該鄉是宜君縣東部塬區經濟強鄉,也是我縣唯一財政上解鄉鎮。宜白公路穿境而過,水電路發達,商業、餐飲業繁榮,是投資開發的良好地域。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全鄉上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全鄉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近年來,鄉黨委、政府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積極實施結構調整,開放帶動科技興堯三大戰略,2002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622.2萬元,財政收入6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38元。
蘋果生產成為富民強鄉的第一支柱產業,已走上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新路子,目前,全鄉蘋果面積10800畝,總產量達到750餘噸,1994年以來累計為鄉財政提供稅金240萬元,以紅富士為主的11個主栽品種遍布全鄉,目前,全鄉建成市級示範園3個,縣級示範園5個,在抓好四大新技術的同時成立了蘋果產業化領導小組,下設辦事機構,實行一廳事辦公,並發展基層果農協會13個,確保蘋果銷售“綠色通道”暢通無阻。堯生蘋果暢銷廣東、福建、廣西等27個省、市、自治區,遠銷越南、秦國等國家和地區。
依託草場資源優勢,實施“畜牧富民”工程成效顯著,堯生有十分豐富的草場資源,面積達2萬畝,近年又人工種植牧草3100畝,按照“發展大戶,擴大規模,改良品種,提高效益”的原則,目前,全鄉大家畜存欄達到達2300頭,豬16100餘頭,羊3600隻,畜牧業產值800萬元,同時引進布爾山羊小尾寒羊秦川牛等良種,以鵬飛布爾山羊養殖場為龍頭,輻射帶動全鄉畜牧業發展,目前,全鄉建成養殖專業村5個,形成了多元化養殖,齊頭並進,全面發展的格局。
以實施山川秀美和扶貧攻堅為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改善,堅持以控制水土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為根本,按照“山頂戴帽子,山腰纏帶子,山底穿靴子”的思路,全鄉完成退耕還林6000餘畝,荒山造林2萬餘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3.2平方公里,同時,搶抓國家扶貧攻堅的有利時機,探索出協會牽頭,產業聯動的扶貧模式,2002年移民搬遷25戶89人,全鄉交通、水電、通訊、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迅猛發展,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和招商引資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