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山聖母廟會

堯山聖母廟會

蒲城縣北約25公里有一座風景秀麗的堯山。山上有廟宇90多間,一聖母正殿為主,周圍有馬王廟、牛王廟、文昌廟、藥王廟、白馬將軍廟、松子娘娘廟、關帝廟、九天三聖廟等。據說唐宋時就開始每年在清明節舉辦盛大的堯山廟會祭祀。公元1623年(明天啟三年)縣令王佑奏請將堯山廟勝跡載入祀典。從此,堯山廟香火更盛,祭祀隆重,同時,還有了十一社的祭祀迎神、送神活動。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堯山聖母廟會 堯山聖母廟會

所屬地區:陝西·渭南·蒲城縣

遺產編號:Ⅸ—15

遺產類別:民俗

遺產級別:省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渭南市蒲城縣

內容介紹

堯山聖母廟會 堯山聖母廟會

堯山廟會的傳統祭祀和社火,豐富多彩且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的傳 統民俗文化,極受民眾歡迎,並在省內享有很高聲譽。每年清明,堯山十一社的村民、周邊縣的民眾數十萬人云集,同時有眾多小商販到堯山和接送神社的地域進行買賣活動,先後持續6—7天,規模宏大,熱鬧非凡。五百年來,傳統的祭祀過程和社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來。堯山聖母廟會是歷史悠久的民俗及民間宗教信仰活動。

堯山聖母廟中供奉之靈應夫人,是當地以祈雨和求子靈驗而出名的女神,深受民眾崇敬膜拜。自古以來,堯山聖母清明廟會,前來求子還願的人絡繹不絕,廟內外人山人海,香火十分旺盛。求子時人們先到堯山正殿為聖母叩頭上香,心中默默許願,如要男孩,主事者發給一支黃紙花和白紙花,如要女孩則發給一支紅花。再到正殿西側的娘娘廟叩頭上香,領取一隻由黃裱紙包的童鞋和一束紙花,由主事者將童鞋和紙花在娘娘像前蠟燭火焰上方繞三圈賜以靈氣,意思是說由娘娘具體執行,然後人們就將童鞋藏於懷中,善男信女滿懷憧憬和希望速下山去,回家將紙花和童鞋再壓入床下,等待喜訊。還願時由家人帶小孩上山,要給靈應夫人帶顏色各異的一大把紙花、一雙童鞋、一條紅綢被面和鞭炮若干。在聖母正殿將花束、童鞋、紅綢交於主事者,然後帶小孩上香瞌頭,燃放鞭炮。再由主事者給紅綢賜於福氣,披於小孩身上。走出大殿,由小孩在廟前一棵千年古柏前環抱一周,以示健康成長,長命百(柏)歲。

據神社中的耄耋老人相傳及參考《堯山神社交接簿》相關內容得知,接送神駕儀仗盛大,於前一年的陰曆八月十五日即開始計畫,安排活動日程與人員分工。清明前搭建神棚,各村排演社火。

環繞祠廟周圍數百平方公里內的村莊組成十一個神社,每年清明輪流從山上迎接神像至社中,供奉一年,次年清明節前送神歸山,再由下一社接去,如此周而復始。每年清明節前一兩天送神的社唱著大戲,將接神時的社火重新操演,隨堯山聖母神樓一起週遊本社的各個自然村,眾人自覺夾道跪拜。送神之日排列好神樓前所有儀仗,鼓樂喧天,抬著神樓前行,社火隨後,啟動送神儀式。直至堯山山門。此時,十一個神社的所有會長和上廟會來的信徒當道兩邊跪迎,鞭炮齊鳴。神樓在神棍和神杈的保護下踏上廟前的11個台階,此時忠實的信徒們爭先恐後,排列好準備抱爺(即聖母像,傳說抱了聖母像,可保佑全家平安)。神樓在管事者的吆喝聲中,一步一步平衡上了台階,民眾蜂擁而上,爭摸神樓祈福,氣氛既虔誠又熱烈。神樓進廟後敬在前殿,在神場操演送神直至下午前結束。

清明之日,太陽升起前,迎神社的護神青年手持神棍、神釵來到廟前,站崗護神,11時至12時前,在接神社鼓樂喧天、鞭炮齊鳴聲中,在大殿神像前,由送神社的社長及理事收帳簿及相關祭器交於接神社的社長及理事手中。日正午時,在更加熱烈的鼓樂、鞭炮聲中,在眾人的簇擁下,將神抬出廟中,虔誠送至十一級台階下,出廟回社。此時神馬、神輦相隨,社火隊在前,披紅的神馬、置神的神樓在後,在旗幟花桿神棍的前後簇擁下,回至本社。接神隊伍經過村頭,村人即敲鑼打鼓燃鞭炮,並在門前擺設香案迎樓。沿途各村人家都在門上插有柏枝小紙花和拴紅線,門前擺設香案,上放茶水果點,老太太和中年婦女則成片跪下磕頭。村內提早搭建好的神棚外掛著橫幅軟匾,上繡“佛光普照”大字。在鞭炮和笙、嗩吶等細樂吹打聲中,神樓與抱樓入棚,司儀高唱贊禮,落神,安神。安神後,十一社會首集體參神,他們一字兒排開,向神拈香,三叩九拜,甚是隆重,表示神已入位。

清明次日後連續3—5天,有盛大的廟會和傳統的社火表演,以慰神靈,它充分體現了娛神娛人、人神同樂的和諧盛況,極受民眾歡迎,並在省內享有很高聲譽。1928年、1936年、1945年曾三次進省表演過,轟動一時。解放後的1950年和2000年,堯山社火曾到渭南市進行表演,以其驚天動地的宏大場面、包羅萬象的文化內涵、淋漓盡致的演出風格、千姿百態的藝術形式名冠東府。

斗旗是社火出演的標誌,三人持而舞之,大旗斜立,在激昂的鑼鼓節奏中,上下抖動,進退盤鏇,煞是壯觀。花桿是民眾自己製作的社火儀仗隊,遊行時人手一桿花,彩桿如林,和彩旗相映生輝,威武成陣。

八仙板是由八個以上的年輕女性手拿一種稱做八仙板的木製大拍板舞蹈,伴奏為鑼鼓,舞者隨鼓點一邊拍板打擊,一邊舞蹈,名目依陣容變化有“一條龍”、“兩交叉”、“四對面”、“麻花八”等多種,翻騰跳躍,大開大合。

堯山大鼓是營造大型社火撼天動地氣氛的主要打擊樂,每一組大鼓,有一二十人組成的鑼鑔隊伴擊。鼓分路行鼓和場地鼓,鼓手邊舞邊擊,節奏時緩時急,鼓手圍著大鼓表演各種鼓藝技巧。大鼓的鼓點名稱,因各社風格不同而各異,至少有20多種,如行鼓、獵鼓等,更為風趣者如“拐子拐”、“跛子上坑”、“鴨子拌嘴”等。

芯子造型是一種古老的溶雜技藝術與戲劇藝術為一體的造型藝術展演,分背裝芯子和抬芯子兩類。把高雅的舞台藝術和通俗的民間娛樂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深受民眾喜愛。

堯山廟會對古代秦腔藝術的發展也起著十分重要的推波助瀾的作用。諸多歷史文獻中記載:“……屆時梨園紛集,車馬填塞……”這種多台戲、對台戲,高手雲集,明星薈萃,實際上成了一年一度陝西省秦腔大獎賽,湧現出一代又一代的秦腔著名藝人。清末民初,蒲城辛亥革命老人李桐軒正是在蒲城這種十分普及的秦腔活動的基礎上,組建西安易俗社,使新秦腔改革碩果纍纍,被稱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三”,並得到魯迅先生的高度讚揚。解放戰爭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蒲城組建了兩個秦劇團,即甘肅省張掖劇團和西安市五一劇院,為秦腔在西北地區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主要特徵

1、與集市類廟會相區別,是典型的民間信仰活動廟會,是陝西關中地區古老農耕區廣大農民民眾基本生存信仰的核心空間和聖地。向聖母祈求風調雨順和氏族繁衍,是最樸素、最基本的心愿。

2、自髮結社,自辦廟會,民主自治,和諧發展,體現出古老文明薰陶中民眾組織的協作能力。堯山廟聖母雖經歷代三次皇室誥封,但其祠廟規模和規格,都無法和直接為統治者所親操的文廟、武廟相攀比,都只代表著最低層民眾的最基本生存信仰,是區域內人民建立的一種自發的民間社會秩序。

3、是關中地區蒲城及周邊渭北各縣人民民眾娛神、娛人的活動空間,是陝西延續時間最長的神社之一,也是保持古代農耕文化風貌最濃郁的歷史空間。各神社民眾及眾多信徒,以誠摯感恩的隆重儀式,以豐富多樣的藝術狂歡,祈雨求子,祈福禳災,表達最質樸原始的生存理念。各神社組織在廟會上展示技藝,營造呈現出賞心悅目的藝術奇葩。廟會傳承不斷。

4、是陝西地區著名的廟會之一,承載著大量的民俗事象,被中外專家學者譽為“彌足珍視的古代文化載體”、“更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可供社會學研究的‘活化石’”。

主要價值

1、保留了西北黃土高原地區,特別是陝西關中古農耕區的以民間信仰為特點的傳統文化,是研究秦民俗和本部農耕文化的重要根據,在民俗學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元代時,堯山廟址曾掘出古人類化石(俗稱仙蛻)而震驚全國。如今廟後壁崖及廟址間,各類化石舉目可見,甚為豐富,有可能成為古人類露天博物館。

3、是保持歷史風貌最濃郁的神社組織,也是中國鄉土基本社會構成的主要框架,極具研究價值。

4、廟會迎神社火是蔚為壯觀的文化活動載體,是自發舉辦的民間文化節,保留了眾多民間藝術、傳統技藝、體育競技活動的原生形態,任何文化表演活動都可以在這裡進行展示。傳承各種傳統表演藝術形式,不僅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重要作用,而且豐富了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5、堯山聖母廟會神棍、八仙板、斗旗狂舞等均是很好的體育運動,能夠增強人民體質。

6、廟會活動是民眾自娛自樂、娛神娛人的活動,具有強大的凝聚力,能夠增強民眾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精神,可以營造安定、祥和的氛圍,激發蓬勃向上的勇氣,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很大作用。

歷史淵源

1998年至2002年,由法國遠東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項目組的15位歷史學、人類學、民俗學、地理學、考古學、水利學等專家學者,對堯山聖母廟與神社的歷史沿革、文化內涵、主要價值等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了解,於2002年編撰出版了陝西地區水資源與民間社會調查資料集(第二集)《堯山聖母廟與神社》專著,此書由中華書局出版。

堯山聖母廟的歷史源遠流長,初建無考。唐時被封為靈應夫人。祠廟東北石壁上存有唐代一批摩崖石刻,最早者為公元799年(唐貞元(原石刻如此)十五年)。公元822年(唐長慶二年),在山腰為誥封靈應夫人重修了頗具規模的祠廟。公元1103年(宋崇寧二年),再次由皇家封號為“靈應夫人”,並正式規範了十一神社接神送神的活動儀式。公元1164年(金大定四年),敕賜祠廟為靈虛觀。公元1623年(明天啟三年),縣令王佐申請將堯山廟載入祀典。清朝年間,堯山聖母廟會活動甚為興盛。民國期間,更由於井勿幕、楊虎城等英傑在全國聞名遐邇,廟會及祭祀活動規模及盛況有增無減。解放後的文革期間,廟宇遭受毀滅性的摧殘,廟會活動停止。1992年廟會活動重新恢復,廟祠重建,已連續舉辦廟會15屆。

相關物品

主要手工製品:一為紅色綢帶,寫有“堯山聖母保你一生平安”戴在胸前,為敬神者必備;二為紅、黑色相間的神棍、神杈,均為堯山柏木製作;三為求子還願時做的童鞋,五顏六色的花朵;四為接送堯山聖母的神樓。

堯山社火豐富多彩 包羅萬象。有:

1、一般社火。舞獅、舞龍、竹馬、旱船、大頭娃、神棍等。

2、地方社火。斗子旗、三眼槍、花桿、花籃、八仙板、八仙鼓、腰鼓、花鼓、堯山大鼓、芯子(芯子多以鐵件、圓鋼、彈簧鋼板、扣件組成)。

3、堯山神社交接簿、金書鐵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