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城

堯城,即山西省清徐縣孟封鎮堯城村,古時隸屬徐溝縣。

基本信息

概述

堯城,即山西省清徐縣孟封鎮堯城村,古時隸屬徐溝縣
堯城在今清徐縣城東南45里處。據史料記載,距今4000年前,帝堯首先在此地建都。據《帝王世紀》載:堯始於唐,後徙晉陽(當時堯城屬晉陽),及為天子都平陽。《尚書古文疏證》又載:堯為天子,先都晉陽,後遷於平陽。《山西通志》卷三也記載:太原縣府城(即晉源)西南40里,唐堯始都於此。後因水患太甚,遷河東平陽(即臨汾)。
據史料,徐溝堯城,是帝堯建的第一個都城。 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城正南偏西2公里處有堯城(東、西、南、北)4個行政自然村順保阜公路環繞乃堯居住之所。
河北順平縣,位於太行山北麓,歷史上曾以曲逆、燕平、北平、蒲陰、完縣等為縣名。順平現在仍有許多關於堯的民間傳說。千百年來,民間一直有著祭祀堯的活動。
順平對堯的祭祀活動至今不衰。如《完縣誌》所載:“堯帝二月十五祀,堯城有堯帝廟。舊日知縣親往致祭,商賈輻輳百貨畢集。”堯城廟會,至今仍為華北最大廟會之一。現順平城西南二公里處的堯帝廟,始建於隋唐,至今香火不斷。廟宇幾經修葺,現存文字,最完整的當屬元初郝經所撰《唐帝堯廟碑》。
《史記·五帝本紀》所列上古帝系,堯為帝嚳之子。《史記索隱》說,堯的母親名慶都,是帝嚳的一個次妃。民間傳說堯受禪後,曾建堯城而居。今順平縣城西南二公里處,仍有堯城村地名。本世紀4 0 年代,尚存有一段堯城城牆。考古學家曾發現堯城有5 0 0 0 年的古文化遺蹟。
順平為堯帝故里,“堯生伊祁”,“慶都,赤龍感知,孕十四月而生於丹陵。”,丹陵,即伊祁山。今順平境內伊祁山頂仍然有堯母洞和太子洞遺址。是堯出生的地方和堯少年時居住地。較為全面反映了當時氏族部落生活。“堯住此山,後因作姓”。這些遺址和諸多典籍記載,已為史學界所公認。即堯出生在今河北順平。然,堯初定都,因年代久遠,典籍寥寥,缺乏記述。儘管如此,後人典注,文獻考據,地理區域,部落活動,等綜合可考,依然清晰明鑑:順平之堯城村,乃為堯受禪稱帝定都之第一皇城,即堯初定都今順平堯城村一代。
大量歷史文獻堪察當地地理脈絡變遷的基礎上: 明確標示了堯被其兄摯在唐縣固城(古陽邑)封為唐侯的地理位置。後因其兄摯“政微弱”,率眾為堯選擇新址建造都城而“致禪”。放勛因此由固城(古陽邑)遷入新都稱帝,號堯,其新建的帝都為(堯城):這就是堯在歷史上建立的第一座帝都皇城。
見附:
《堯初稱帝定都堯城示意圖》。
堯稱帝後封兄摯於高辛,今唐縣長古城一帶作了諸侯。又封長子丹珠為侯,於今順平大王、子城一帶建丹朱城。同時還在今順平縣安陽村、下邑村等地封了其他子嗣。他的掌握農事的四岳方臣之一的重臣夏叔(即羲叔)也緊挨帝都之南建立了夏叔府邸。這一示意圖基本勾勒出堯初定都稱帝的政治,軍事,宗教,教育,農耕及百姓生活的布局。 ”堯初定都今順平(堯城村)是有足夠考據的: 
其一:歷史文獻。據《史記》記載,帝嚳崩而摯代立,封放勛為唐候,古陽邑,今唐縣固城,唐縣有封山。是堯作唐候受封舉行儀式的地方,另有“古唐候國碑”為證。有人也說,堯初定都是唐縣的固城,(古陽邑)。可有唐縣至今保存的‘古唐候國碑’為證。為證什麼?先且不說,“古唐候國碑”是有,現在唐縣城東門瓮城中矗立。立於清康熙年間,“古唐候國”四字,刻於清光緒年間。碑文記述了“唐縣有一座古唐候國碑’,記載了四千年前摯為帝時,放勛於唐地被封為唐候後,管理開發,造福百姓的不朽功德。”的內容。看來,“古唐候國碑,”就是能充分佐證堯在今固城(古陽邑)唐候國做諸侯的事,那裡還有舉行受封儀式的地方——封山,今以此命名的村莊封山莊。看來用它作證在這裡稱帝,實屬無中生有,因“古唐候國碑”所記,無堯在此稱帝的隻言片語。用它證實堯與此做諸侯,建諸侯國,那真是鐵證!
說到這裡,人們必須弄清“帝都”和唐候國的“國都”不是一個概念,“帝都”是皇家都城,而諸侯國國都,是諸侯的城府,如同京城和省城一樣,但省會決不是首都。歷史記載很清楚:《史記〉〉載:“堯,九族既睦……合和萬國”。《左傳》“殷湯受命,其所能存者,三千餘國。”西周后期,“諸侯相並,尚存千二百國”,周滅商後“猛津之會”諸侯相附八百。有史可見,“古唐侯國碑”怎能證明是帝都?看來,他們持這種認識的人不知道“帝都”和“國都”這一簡單的歷史概念。
堯初稱帝定都今順平之堯城村一代在《帝王紀》索引中也有載籍:“摯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候德盛,諸侯歸之,摯服其義,乃率群臣造唐而致禪,唐候乃受帝禪。封摯於高辛(今唐縣)據考:高辛,地名,今唐縣長古城,古“因地作姓”今該地仍有近百戶辛姓聚居。另載“唐候受禪唐城為冀方首領,稱堯,住堯城居。”今順平縣城西南二公里處堯城村,並有堯帝宗廟。《說文解字》記:“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廟曰邑,都曰城。”唐縣固城古稱陽邑,不是帝都就很清楚了。
堯帝宗廟歷修,元代堯帝廟碑仍存,已由近千年歷史,在農曆二月十五日堯帝廟會,百姓仍在燒香祭拜。仍為華北最大廟會之一,可見歷史流長。
其二:政治制度格局。這是前人學者據《尚書》《周禮》繪製的《堯五服圖》,現為人民大學等高等教育教材使用,並為學者所認同。如圖:
《堯五服圖》與《堯初定都稱帝政治格局〉〉比較看出,
《堯五服圖》是根據《尚書》《周禮》繪製的政治制度方點陣圖。後圖《堯初稱帝定都堯城政治格局〉〉。從圖中標示了堯帝時以天子為中心,以四岳方臣為近甸,對各諸侯國,及諸侯國子嗣,罪人,三苗,夷狄,由近及遠控制程度的強弱的當時政局格局。最中心是皇帝位置,他集神權和人權為一身,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帝都都城附近是四岳大臣的活動生活府邸,爾後,才是分封的各諸侯國都邑,以及被流放的罪人,遠族,三苗和夷狄。從這兩幅對照圖也可看出,帝都堯城內有堯帝宗廟,外有四岳重臣夏叔府邸,顯然是堯時政治文化中心,堯城為堯帝都是無疑的。從堯部落首領奴隸制社會發展政治格局,到延續至今的首都京城,各部委,直轄市,省城,自治區,邊疆等沿海邊陲,基本也是符合古代《堯五服圖〉的 。當然,時代不同,有其不同的解讀。
堯城:中國堯帝定都第一家皇帝都城。
也進一步得到確認:堯初稱帝定都今順平堯城村。
每年農曆2月15日,堯帝廟會

堯廟

後世人為紀念帝堯在此建都的這一歷史事實,就在當時堯帝建都的地方修建了帝堯廟,作為祭祀帝堯功德之所。即堯城村的堯廟。堯廟是堯城村最有影響的建築。
堯廟中最宏偉壯觀的是帝堯殿,又叫無梁殿。因其殿頂沒有梁架,全部用從大到小的斗拱由四周向中心迭澀而成,不用梁架,故稱無梁殿。其構思之精巧,匠心之獨運,在元明時期的建築中獨領風騷。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民間至今還流傳著一種傳說:清康熙年間翻修堯廟時,一位五台籍高手藝的木匠應聘修繕大殿,拆除殿內斗拱時,發現梁架上掛著一塊木牌,上寫“如我都剩一塊,不如我者剩一堆”,此木匠不服,施展平身本領,將殿內斗拱全部拆卸下來,重新安裝,結果,剩下一大堆斗拱,無法裝上。時至今日,也無人能揭示它的奧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