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子祭神

禮畢,回宮。 詔令,元旦拜堂子用鳴贊官。 二十九年,諭令皇子隨行禮,內府大臣圜殿進楮帛畢,次進皇太子楮帛。

祀禮名。清代宮廷內特有的祭祀制度。其制源於薩滿教祭神儀式。後金努爾哈赤建國之初,定謁拜堂子之禮。進駐遼瀋地區後,行立桿大祭儀,又仿古代明堂會祀群神之制,於靜室奉社稷諸神祇,於盛京內治門外建堂子。世祖定鼎北京,襲舊俗,於長安左門外建堂子。正中享殿五間,奉群神;前為拜天圜殿,中設神桿石座。東南為上神殿三間,南向。其祭儀無定製, 惟以元旦拜天、出征凱旋為重,皇帝均親自行祭。凡皇帝元旦拜天親行祭禮,於前期十二月二十六日,由內務府官赴坤寧宮請朝夕神位,置於轎,前引設御仗八、燈四,司俎官六人、掌儀司一人、侍衛十人。由內監抬轎至堂子享殿供奉,朝夕仍上香如儀。祭日昩爽,皇帝乘輿出宮,陪祀王公官員等隨行,至堂子內門降輿,入中門,至圜殿拜位, 率群臣行三跪九叩禮。禮畢,回宮。康熙十一年(1672) 詔令,元旦拜堂子用鳴贊官。次年又令罷漢官行祭。二十九年,諭令皇子隨行禮,內府大臣圜殿進楮帛畢,次進皇太子楮帛。其餘祭堂子有月祭、立桿大祭、浴佛祭、馬祭、朝祭、夕祭、背燈祭等名目,均備有儀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