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薩滿祭祀

清宮薩滿祭祀

清代宮廷舉行薩滿祭祀的地方有兩處,一在大內後三宮的坤寧宮,一在皇城東南角的堂子。 宮中的薩滿祭神活動有薩滿頭目婦人2名,薩滿婦人10名,分工舉行。 日祭中又有朝祭、夕祭,每天的朝祭、夕祭,在坤寧宮內各殺兩口豬,在宮內肢解、煮熟。

清代宮廷舉行薩滿祭祀的地方有兩處,一在大內後三宮的坤寧宮,一在皇城東
南角的堂子。另在紫禁城內廷外東路的寧壽宮也有祭神的設定,但因乾隆帝歸政後未移居此太上皇的宮殿區,故寧壽宮未曾有祭神活動。
薩滿祭祀也稱薩滿教,從前在北方有不少民族信奉它,是女真族的傳統信仰,一個地區或一個部落,唯一的神職人員是薩滿。社會上的薩滿多是經老薩滿進行多種訓練和考驗的男性,而宮中薩滿是經過一定訓練的覺羅家族女性成員。
宮中的薩滿祭神活動有薩滿頭目婦人2名,薩滿婦人10名,分工舉行。祭祀名目十分繁多,主要活動有19項,每一項中又有很多煩瑣、重複的儀節。如堂子祭祀中,有亭式殿祭祀、尚錫神亭祭祀和院內的立桿大祭等;坤寧宮祭祀有大祭、四季獻神、月祭、日祭等。日祭中又有朝祭、夕祭,每天的朝祭、夕祭,在坤寧宮內各殺兩口豬,在宮內肢解、煮熟。朝祭供神後,由參加祭祀的人和值班大臣、侍衛就地吃肉,夕祭肉則交御膳房。夕祭中,薩滿誦神歌、搖腰鈴、作舞,並有琵琶、三弦、鼓等伴奏。坤寧宮求福祭祀,程式則更為複雜。
宮中所祀之神,據《清會典事例》載,坤寧宮朝祭之神有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關聖帝君;夕祭神有穆哩罕神、畫象神、蒙古神。此外在各祭祀禱辭中呼喚的神還有22個稱謂。這些稱謂有的在乾隆時即“訓義未詳”。清代宮中為保存滿洲文化,始終保持薩滿祭祀,有時帝後親自參加,但這些帝後是否篤信,則很難確知。從文獻中看,當時薩滿在滿族民間是人神之間的使者,一切天災人禍,特別是疾病,由薩滿跳神驅災。而清朝宮廷,從皇帝到後宮主位以至官員等生病,都由太醫診治。遇天氣大旱,皇帝均親自去天壇、龍王廟等處求雨。因為他們知道,這樣至少可以取得民心,朝廷已經為百姓盡力了,而跳神卻什麼也得不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