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隔震

基礎隔震

基礎隔震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學者河合浩藏於1881年提出的,認為先在地基上縱橫交錯放置幾層圓木,圓木上做混凝土基礎,再在混凝土基礎上蓋房,以削弱地震傳遞的能量.1909年,美國的J.A.卡蘭特倫茨提出了另外一種隔震方案,即在基礎與上部建築物之間鋪一層滑石或雲母,這樣地震時建築物會發生滑動,以達到隔離地震的目的。

基礎隔震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學者河合浩藏於1881年提出的,認為先在地基上縱橫交錯放置幾層圓木,圓木上做混凝土基礎,再在混凝土基礎上蓋房,以削弱地震傳遞的能量.1909年,美國的J.A.卡蘭特倫茨提出了另外一種隔震方案,即在基礎與上部建築物之間鋪一層滑石或雲母,這樣地震時建築物會發生滑動,以達到隔離地震的目的.

1921年,美國工程師F.L.萊特在設計日本東京帝國飯店時,有意用密集的短樁穿過表層硬土,直接插到軟泥土層底部,利用軟泥土層作為隔震層.1923年關東大地震發生,附近同類建築毀壞嚴重,但這個建築卻保持完好.

1924年,日本的鬼頭健三郎提出了在建築物的柱腳與基礎之間插入軸承的隔震方案.1927年,日本的中村太郎論述了加裝阻尼器吸能裝置,在隔震理論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這一階段,雖然有了清晰的隔震概念和一定的隔震理論基礎,但限於當時的水平與條件,基礎隔震技術的套用未被很好地研究與開發.

隨著地震工程理論的逐步建立以及實際地震對結構工程的進一步考驗,特別是近二三十年來,由於採用大量的強震記錄儀對地震進行觀測,使人們較快地積累了有關隔震及非隔震結構工作性能的定量化經驗,從而對早期提出的一些隔震方法進行了淘汰與升華.其中疊層橡膠墊基礎隔震體系被認為是隔震技術邁向實用化最卓有成效的體系.1984年紐西蘭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幢以鉛芯疊層橡膠墊作為隔震元件的4層建築物.1985年美國建成第一座4層的疊層橡膠墊隔震大樓加州聖丁司法事務中心.1986年日本又建成一幢5層高技術中心樓,採用鉛芯橡膠墊.目前,世界上大約有30多個國家在開展這方面的研究,這項技術已被套用在橋樑、建築,甚至是核設施上.截止目前,世界上大約已建成了3100多幢基礎隔震建築,其中80%以上採用的是疊層橡膠墊隔震系統

80年代以來,基礎隔震研究開始在我國得到重視,國內不少學者對國際上流行的基礎隔震體系進行了研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現在,我國已建造了2000餘幢各類基礎隔震體系的建築物,有疊層橡膠墊隔震體系、砂墊層滑移摩擦體系、石墨砂漿滑移體系、懸掛隔震結構體系等,其中絕大多數採用的是粘結型疊層橡膠墊隔震體系.現代隔震技術經歷了30年的歷程,得到了廣泛的套用,目前隔震技術的套用程度在日本等國家,已經成為建築的主導;我國將在2008年(在套用面積上)首次超過日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