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和面向21世紀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為指導思想,結合相關學科對化學知識的基本要求,以基礎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為重點,以實際套用為知識點的連線手段,採用“模組式”結構來編寫的。本書由無機篇、分析篇、有機篇和附錄四個模組組成。無機篇包括溶液的性質、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電解質溶液和離解平衡、氧化還原和電化學、原子結構與分子結構、配位化合物、重要元素和化合物;分析篇包括定量分析、誤差與數據處理、滴定分析概述和酸鹼滴定、分光光度法簡述、分析過程;有機篇包括有機化合物的概念、結構、價鍵、特性、反應類型,開鍵烴、環烴、鹵代烴、醇、酚、醚、醛、酮及其衍生物,胺及含硫磷有機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附錄包括化學與日常生活,化學與能源,化學與環境,化學與生命。本書可作為化工、輕工、食品、環境、生物、體育等相關專業的基礎課教材,也可供相關人員參考閱讀。
目錄
第一篇 無機篇
第1章 溶液和膠體
1.1 溶液
1.1.1 分散系
1.1.2 溶液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
1.1.3 稀溶液的通性
1.2 膠體
1.2.1 膠體的製備
1.2.2 膠體溶液的性質
1.2.3 膠粒帶電的原因
1.2.4 膠團結構
1.2.5 電動電勢
1.2.6 溶膠的穩定性與聚沉
習題
第2章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2.1 化學反應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2.1.1 化學反應的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
2.1.2 用反應進度表示的反應速率
2.2 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述
2.2.1 碰撞理論
2.2.2 過渡狀態理論
2.3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2.3.1 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3.2 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3.3 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4 化學反應平衡及平衡常數
2.4.1 可逆反應與化學平衡
2.4.2 平衡常數
2.5 化學平衡的移動
2.5.1 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2.5.2 壓力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2.5.3 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習題
第3章 電解質溶液
3.1 強電解質溶滾
3.1.1 表觀離解度
3.1.2 離子強度
3.2 弱電解質溶液
3.2.1 弱電解質的離解平衡
3.2.2 同離子效應和鹽效應
3.3 酸鹼質子理論
3.3.1 酸鹼的定義
3.3.2 酸鹼反應的實質
3.3.3 共軛酸鹼對與酸鹼離解常數之間的關係
3.3.4 酸鹼指示劑
3.4 溶液的酸鹼性
3.4.1 水的離解和pH標度
3.4.2 弱酸或弱鹼溶液pH值的計算
3.4.3 鹽類水解
3.4.4 緩衝溶液
3.5 沉澱溶解平衡
3.5.1 溶度積常數
3.5.2 溶度積和溶解度的相互換算
3.5.3 溶度積規則
3.5.4 沉澱的生成
3.5.5 沉澱的溶解
習題
第4章 氧化還原反應
4.1 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
4.1.1 氧化還原反應
4.1.2 氧化數
4.1.3 氧化還原電對
4.2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4.2.1 氧化數法
4.2.2 離子一電子法
4.3 原電池
4.3.1 原電池的概念
4.3.2 原電池符號
4.3.3 原電池的電極類型
4.4 電極電勢
4.4.1 電極電勢的形成
4.4.2 標準電極電勢
4.5 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
4.5.1 能斯特方程式
4.5.2 溶液酸度對電極電勢的影響
4.5.3 離子濃度改變對電極電勢的影響
4.6 電極電勢的套用
4.6.1 計算原電池的電動勢
4.6.2 判斷氧化劑、還原劑的相對強弱
4.6.3 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方向
4.6.4 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
4.6.5 求弱電解質的電離常數
和難溶電解質的溶度積常數
習題
第5章 原子結構
5.1 核外電子的運動特性
5.1.1 氫原子光譜和玻爾理論
5.1.2 核外電子運動的渡粒二象性
5.2 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描述
5.2.1 薛丁格方程
5.2.2 波函式與原子軌道
5.2.3 機率密度和電子云
5.3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5.3.1 禁止效應
5.3.2 鑽穿效應
5.3.3 鮑林原子軌道近似能級圖
5.3.4 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則
5.4 元素周期律
5.4.1 原子的電子層結構和元素周期表
5.4.2 元素性質的周期性
習題
第6章化學鍵與分子結構
6.1 化學鍵的鍵參數
6.1.1 鍵能
6.1.2 鍵長
6.1.3 鍵角
6.1.4 鍵的極性
6.2 離子鍵理論
6.2.1 離子鍵的形成
6.2.2 離子鍵的特點
6.2.3 離子鍵的強度
6.2.4 離子的特徵
6.3 共價鍵理論
6.3.1 價鍵理論
6.3.2 雜化軌道理論
6.4 分子間作用力和氫鍵
6.4.1分子的極性
6.4.2 分子的極化
6.4.3 分子間力
6.4.4 氫鍵
第二篇 分析篇
第三篇 有機篇
附錄化學與生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