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化學[慕慧編著圖書]

基礎化學[慕慧編著圖書]

本書為教育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為醫學各專業本科生的化學基礎課教材之一,涵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本書可供高等學校醫療、口腔、兒科、護理、衛生、影像等醫學專業本科化學基礎課教材,也可供相關人員參考。

內容簡介

本書為醫科類院校的基礎化學課程教材,在第一版內容的基礎上改編而成。本書在研討基礎化學教學內容與化學領域最新進展的銜接性、與交叉學科的滲透性和學生所學專業的相關性的基礎上,建立了醫學類基礎化學教學內容的新體系,使教材既能系統的將化學學科的基礎理論框架和知識結構介紹給學生,又能夠有機而不是機械的將醫學及最新研究進展知識結合起來,力爭使學生在學習基礎化學課程中,對化學在生命科學重要知識有深刻的印象,並能了解一些的最新進展及其對生命科學的發展所起的作用。

目錄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0章 緒論

0.1化學及化學發展

O.2化學科學與生命科學

0.3溶液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

O.3.1質量分數

O.3.2質量濃度

O.3.3摩爾分數

0.3.4物質的量濃度

o.3.5質量摩爾濃度

第1篇化學反應的基本理論

第1章 化學熱力學基礎

1.1熱力學第一定律

1.1.1熱力學的基本術語

1.1.2熱力學第一定律表達式

1.1.3焓

1.2熱化學

1.2.1反應進度

1.2.2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1.2.3赫斯定律

1.2.4標準摩爾生成焓和標準摩爾燃燒焓

1.3化學反應的方向

1.3.1反應方向的概念

1.3.2化學反應方向的判斷

1.4化學反應的吉布斯函式變的計算

1.4.1標準摩爾生成吉布斯函式

1.4.2標準狀態下化學反應的摩爾吉布斯函式變的計算

1.4.3非標準狀態下化學反應的摩爾吉布斯函式變的計算

1.5熱力學在生物系統中的作用

1.5.1生物化學中的標準狀態

1.5.2生物體內的偶合(聯)反應

Summary

化學視窗

習題

第2章 化學平衡

2.1可逆反應與化學平衡

2.1.1可逆反應

2.1.2化學平衡

2.2平衡常數

2.2.1標準平衡常數與實驗平衡常數

2.2.2多重平衡

2.3標準平衡常數與摩爾吉布斯函式變的關係

2.4標準平衡常數的套用

2.4.1判斷反應進行的限度

2.4.2預測反應的方向

2.4.3計算平衡組成

2.5化學平衡的移動

2.5.1濃度對平衡的影響

2.5.2壓力對平衡的影響

2.5.3溫度對平衡的影響

Summary

化學視窗

習題

第3章 化學反應速率

3.1化學反應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3.1.1化學反應速率的定義

3.1.2用反應進度表示的反應速率

3.2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介

3.2.1化學反應機理

3.2.2化學反應速率理論及活化能

3.3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3.3.1質量作用定律

3.3.2反應級數和反應分子數

3.3.3簡單眼應級數

3.4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3.4.1碰撞理論的解釋

3.4.2阿倫尼烏斯方程式

3.4.3阿倫尼烏斯方程式的套用

3.5催化劑對化學反應的影響

3.5.1催化劑與催化作用

3.5.2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

3.5.3酶催化

Summary

化學視窗

習題

第4章 氧化還原反應與電極電勢

4.1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

4.1.1元素的氧化值

4.1.2氧化和還原

4.1.3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4.2原電池

4.2.1原電池的概念

4.2.2原電池符號

4.3電極電勢

4.3.1電極電勢

4.3.2原電池電動勢

4.3.3標準電極電勢

4.4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

4.4.1能斯特方程式

4.4.2電極電勢的影響因素

4.5電極電勢的套用

4.5.1 比較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相對強弱

4.5.2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方向

4.5.3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

4.5.4元素電勢圖

4.6直接電勢法測定溶液的pH

4.6.1常用參比電極

4.6.2 pH指示電極

4.6.3電勢法測定溶液的pH

4.6.4離子選擇電極

Summary

化學視窗

習題

第2篇分散系及水溶液中化學反應規律

第5章 稀溶液的通性

5.1溶液的蒸氣壓下降

5.1.1液體的蒸氣壓

5.1.2溶液蒸氣壓下降的原因

5.2溶液的沸點升高

5.2.1液體的沸點

5.2.2溶液沸點升高的原因

5.3溶液的凝固點降低

5.3.1液體的凝固點

5.3.2溶液凝固點降低的原因

5.4溶液的滲透壓

5.4.1滲透現象和滲透壓

5.4.2溶液的滲透壓與濃度及溫度的關係

5.4.3電解質稀溶液的依數性

5.4.4等滲、低滲和高滲溶液

5.4.5晶體滲透壓和膠體滲透壓

Summary

化學視窗

習題

第6章 電解質溶液

6.1強電解質溶液理論

6.1.1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6.1.2離子互吸理論

6.1.3活度和活度因子

6.1.4離子強度-

6.2酸鹼理論簡介

6.2.1酸鹼質子理論

6.2.2酸鹼電子理論

6.2.3軟硬酸鹼理論

6.3水溶液中的酸鹼質子自遞及有關計算

6.3.1水的質子自遞反應

6.3.2酸鹼在水溶液中的質子轉移平衡

6.3.3酸鹼溶液pH的計算

6.3.4兩性物質溶液

6.4難溶強電解質的沉澱一溶解平衡

6.4.1溶度積常數

6.4.2溶度積常數與溶解度的關係

6.4.3溶度積規則

6.4.4沉澱平衡的移動

6.4.5分步沉澱和沉澱的轉化

6.4.6生物體中的沉澱平衡

Summary

化學視窗

習題Z

第7章 緩衝溶液

7.1緩衝溶液的組成及緩衝作用原理

7.1.1緩衝作用

7.1.2緩衝溶液的組成

7.1.3緩衝溶液的作用原理

7.2緩衝溶液pH的計算

7.2.1緩衝溶液pH的計算公式

7.2.2緩衝溶液pH計算公式的校正

7.2.3影響緩衝溶液pH的因素

7.3緩衝容量

7.3.1緩衝容量的概念

7.3.2緩衝比和總濃度對緩衝容量的影響

7.4緩衝溶液的配製

7.4.1緩衝溶液的配製方法

7.4.2標準緩衝溶液

7.5緩衝溶液在醫學上的意義

7.5.1血液中的緩衝體系

7.5.2血液中的緩衝系及緩衝作用

7.5.3細胞中的緩衝體系

Summary

化學視窗

習題

第8章 膠體化學

8.1分散系

8.1.1分散系分類

8.1.2膠體分散系

8.2表面自由能與吸附作用

8.2.1比表面和表面自由能

8.2.2吸附現象

8.3溶膠及其基本性質

8.3.1溶膠的製備和淨化

8.3.2溶膠的基本性質

8.3.3溶膠的穩定性和聚沉

8.4高分子溶液

8.4.1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特徵

8.4.2高分子溶液與溶膠性質的比較

8.4.3高分子溶液的滲透壓

8.4.4聚電解質溶液

8.4.5高分子化合物對溶膠穩定性的影響

8.5凝膠和膜平衡

8.5.1凝膠

8.5.2膜平衡

8.6膠體化學在醫學上的套用

8.6.1人工腎

8.6.2人工肺

8.6.3凝膠膜

Summary

化學視窗

習題

第3篇物質結構與性質

第9章 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律

9.1微觀粒子運動特徵

9.1.1微觀粒子運動的量子化特性

9.1.2電子的波粒二象性

9.1.3不確定原理

9.2核外電子運動狀態和氫原子結構

9.2.1波函式與原子軌道

9.2.2波函式和電子云圖形

9.3多電子原子結構

9.3.1禁止效應和鑽穿效應

9.3.2原子軌道能級圖

9.3.3基態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9.4元素周期律

9.4.1電子層結構與元素周期表

9.4.2價層電子結構與族

9.4.3價層電子結構與區

9.5元素基本性質的周期性

9.5.1有效核電荷

9.5.2原子半徑

9.5.3元素的電離能

9.5.4電子親和能

9.5.5元素的電負性

Summary

化學視窗

習題

第10章 共價鍵與分子間力

10.1價鍵理論

10.1_1 H2分子的形成

10.1.2價鍵理論的基本要點

10.1.3共價鍵的類型

10.2雜化軌道理論

10.2.1雜化軌道理論的基本要點

10.2.2雜化軌道類型與分子的空間構型

10.3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

10.3.1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的基本要點

10.3.2判斷多原子分子幾何構型的一般規則

10.4分子軌道理論簡介

10.4.1分子軌道理論的基本要點

10.4.2分子軌道能級圖

10.4.3分子軌道的套用實例

10.4.4鍵參數

10.5分子的極性與分子間力

10.5.1分子的極性與極化

10.5.2分子間作用力

Summary

化學視窗

習題

第1l章 配位化合物

11.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11.1.1配合物的結構特徵

11.1.2配合物的組成

11.1.3配合物的命名

11.1.4配合物的類型

11.2配合物的化學鍵理論

11.2.1價鍵理論

11.2.2晶體場理論

11.3配位平衡

11.3.1配合物的穩定常數

11.3.2配位平衡的移動

11.3.3配合物穩定常數的套用

11.4螯合物

11.4.1螯合物的概念

11.4.2影響螯合物穩定性的因素

11.5配合物在醫學上的意義

Summary

化學視窗

習題

第4篇醫學上常用的分析測試技術

第12章 滴定分析法

12.1概述

12.1.1基本概念

12·1.2適用於滴定分析的化學反應的條件

12.1.3滴定分析的操作程式

12.1.4滴定分析的計算

12.2分析結果的誤差和有效數字

12.2.1準確度與誤差

12.2.2精密度與偏差

12.2.3誤差的來源及減免方法

12.2.4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

12.3酸鹼滴定法

12.3.1酸鹼指示劑

12.3.2滴定曲線和指示劑的選擇

12.3.3酸鹼滴定法的套用

12.4氧化還原滴定法

12.4.1高錳酸鉀法

12.4.2碘量法

12.5螯合滴定法

12.5.1基本概念

12.5.2影響螯合滴定的因素

12.5.3金屬指示劑

12.5.4 EDTA標準溶液的配製

12.5.5套用實例——葡萄糖酸鈣含量的測定

12.6沉澱滴定法

12.6.1莫爾法

12.6.2佛爾哈德法

12.6.3法揚司法

Summary

化學視窗

習題

第13章 紫外一可見吸收光譜法

13.1光吸收的基本原理

13.1.1光的性質

13.1.2物質對光的選擇吸收

13.2基本定理

13.2.1朗伯-比爾定律

13.2.2影響朗伯-比爾定律的因素

13.3吸收光譜法分析條件的選擇

13.3.1顯色反應及其條件

13.3.2波長的選擇

13.3.3吸光度範圍的選擇

13.3.4參比溶液的選擇

13.4吸收光譜法

13.4.1分光光度計

13.4.2測定的方法

13.4.3吸收光譜法的誤差

13.4.4紫外吸收光譜法簡介

Summary

化學視窗

習題

第5篇化學與人類

第14章 生命科學中的微量元素

14.1概述

14.1.1生命元素

14.1.2人體內微量元素的分類與含量

14.1.3必需微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14.2人體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14.2.1作為酶的活性因子

14.2.2參與激素和維生素的生理作用

14.2.3參與運載作用

14.2.4維持核酸的正常代謝

14.3生物配體

14.3.1卟啉類化合物

14.3.2胺基酸、肽、蛋白質

14.3.3核苷酸、核酸

14.4微量元素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規律

14.4.1微量元素在生物體內的作用特點

14.4.2微量元素在體內的作用機理——隔室封閉學說

14.4.3微量元素作用的基本規律.

習題

第15章 化學與環境

15.1環境與綠色化學

15.1.1基本概念

15.1.2生物與環境的關係

15.1.3化學與環境的關係

15.1.4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

15.2大氣與污染

15.2.1大氣的組成

15.2.2大氣污染物的危害

15.2.3大氣污染的防治

15.3水體與污染

15.3.1水體污染的危害

15.3.2水體污染的防治

15.4土壤與污染

習題

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附錄

附錄I普通物延警數

附錄Ⅱ單位和換算因數

附錄Ⅲ國際相對原子質量表(1997)

附錄Ⅳ熱力學數據(298.15K)

附錄V一些有機化合物的標準摩爾燃燒熱

附錄Ⅵ弱酸、弱鹼在水中的解離常數(298.15K)

附錄Ⅶ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積(291~298K)

附錄Ⅷ標準電極電勢(298K)

附錄Ⅸ配合物的穩定常數(291~298K)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