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會

基督教會

基督教會或大公教會一詞可追溯至公元第二世紀的基督徒對基督教(新教)、(基督徒的宗教)組織的習慣稱呼。教會一詞在這兒來說,和基督教會(即“基督的身體”)是相同的意思,但教會一詞的意思比較廣泛。在傳統基督教教會裡,這一詞則被借代為指會眾(這是在希臘文中的原來意思,希臘文為εκκλησια)。在主裡面信靠耶穌基督、由神選召出來的人聚集在一起就叫教會。“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里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羅馬書12:4-5)。每個弟兄姊妹都是教會的肢體。

基本信息

簡介

基督教會或大公教會一詞可追溯至公元第二世紀的基督徒對基督教(基督徒的宗教)組織的習慣稱呼。教會一詞在這兒來說,和基督教會(即“基督的身體”)是相同的意思,但教會一詞的意思比較廣泛。在傳統基督教教會裡,這一詞則被借代為指會眾(這是在希臘文中的原來意思,希臘文為ησιαεκκλ)。

若從歷史來看,教會一詞可能是源自羅馬帝國時期的大公教會,因為這是最古老及最確實的基督教教會──泛指所有主張繼承使徒彼得和保羅的基督教教會。天主教在公元1054年大分裂之後,於西歐仍保持著正統教會的地位。直至十六世紀(由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時,才因當時分裂的新教而失去了在歐洲身為唯一的教會的地位。其實在改革運動的早期。東正教與天主教同樣主張自己有相同的正統性地位,而直到現今的東正教,教會這一詞依然常用來僅指東正教的教會。基督教是神所喜悅的教會!

事實上,整個的基督教會差不多由一開始就是不完整的。多個世紀以來,不少獨立的“基督教會”出現,反對教會原有傳統的習慣以及視其他教派為阿里烏教派的宗派或異端。因此,“真正”基督教會的定義是很廣泛的。

基督教會一詞亦可以解釋為特定的基督教的宗派,例如基督會、獨立基督教教會和北美基督教教會。

1054年,以羅馬為中心的西方教會與以拜占庭為中心的東方教會決裂,前者稱為公教,又稱羅馬公教(漢語翻譯為天主教);後者稱正教,又稱東1054年,以羅馬為中心的西方教會與以拜占庭為中心的東方教會決裂,前者稱為公教,又稱羅馬公教(漢語翻譯為天主教);後者稱正教,又稱東正教。正教

教會建築教會建築

天主教

是基督教的一個派別,和東正教、新教並稱基督教三大教派。亦稱“公教”,有時也被稱為“舊教。,以區分於基督教的新教。其領導中心設在梵蒂岡,首腦是教皇,掌握世界各地的傳教事業,是大部分的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

東正教

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基督教在產生之後,逐漸分化為東西兩派。1054年,兩派教會為了爭奪領導權及神學上的分歧,公開決裂。西派發展成為天主教,東派則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發展成為東正教。東歐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是東正教占據著宗教的主導地位,個教區獨立,其最高首腦為牧首。教義保守,修行生活神秘嚴格,與世俗社會緊密聯繫,宗教氣氛濃厚,氣勢莊嚴,華麗。

新教

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的基督教三大派別之一,是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中脫離出來的新教派和後來繼續分化出來的眾多新宗派的統稱,它強調因信稱義、信徒人人都可為祭司和《聖經》具有最高權威三大原則,反對崇拜聖像和聖物,拒絕天主教的彌撒,而採取講道、同唱讚美詩等崇拜儀式的改革。中國的新教各教會自稱基督教或耶穌教,而不稱新教。

教會標誌

(1)、十字架:源於拉丁文Crux,意為“叉子”。耶穌受難的刑具,由兩根木料相交叉而成,形狀近於漢字“十”,故漢譯作“十字架”。天主教相信,耶穌為救贖人類,被釘十字架而死,故尊十字架為信仰的標記。教會以十字架為神聖的記號——聖號。信教人在行各種神功,如進堂、出堂、祈禱前後和飯前飯後、睡覺前起床後以及遇險、受誘惑時都要劃十字。十字架在教會的各種場所、信徒家中以及在教會組織的標誌、禮儀用品、聖書聖物上隨處可見。十字架的式樣很多,最常見的有豎長橫短的拉丁字架及正十字形的希臘十字架。

(2)、苦像:凡帶有耶穌被釘雕像的十字架稱為“苦像”。在苦像上端十字架豎木上有一個牌子,牌上有“INRI”四個字母,這是拉丁文JesusNazarenusRexIudeorum的縮寫,意思是“納匝肋人耶穌,猶太人的君王”。根據《若望福音》記載,耶穌被判釘十字架時,比拉多寫了一個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若19:19)這在當時是耶穌的罪狀牌,以後,教會認為這牌子上的話實際說明了耶穌的真正身份。教會舉行彌撒時,在教堂“彌撒間”或祭台上,必須有苦像,以表明彌撒聖祭是耶穌加爾瓦略山十字架祭獻的重演。在聖周五“主受難節”的禮儀中,教友們朝拜十字架時都要“親苦像”;平常信友們也有“親苦像”的熱心習慣。

(3)、聖號:除十架被稱為“聖號”外,天主教的“聖號”還有兩種,一種是“JHS”與一個“拉丁十字架”的組合,另一種是“X”與“P”的組合。在“JHS”中間加一個“拉丁十字架”:“JHS”是拉丁文“Jesus(耶穌)Hominum(人類的)Salvator(救主)”的縮寫;十字架表示耶穌死於十字架上救贖了人類。在X上加P:它代表“基督”,是希臘文“基督”一詞開頭的兩個字母,也可以譯成Paxchristus,即“在基督內平安”。這兩種“聖號”在教堂門上、禮儀服飾、經本及祝聖用的大麵餅上都可以看到。

(4)、A和Ω:希臘文字母首、末二字,念作“阿爾法”、“敖默加”,意為“元始”和“終末”。聖經《默示錄》第一章8節:“我是‘阿爾法’和‘敖默加’,那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的全能者天主這樣說。”因此,教會用A和Ω表示天主是萬物的根源與歸宿。

5)、魚:在天主教的藝術中,經常用“魚”代表基督。這個標誌源於希臘文“魚”一詞是希臘文“耶穌、基督、天主、兒子、救世主”五個詞的縮寫,其中I代表耶穌、x代表基督、Θ代表天主、γ代表兒子、∑代表救世主。因而,從教會早期便以“魚”象徵基督。

(6)、羔羊:聖經上提及“羔羊”的次數非常多。所謂羔羊是指不超過一年的小羊,其肉可食。(肋7:23)舊約中幾時提到羔羊,常有兩種意義:或是用來作為祭品,或是用來象徵喜樂、馴服及無瑕等美德。作為祭品用的羔羊,至少應在出生八天后,(肋22:27)都應是公的,早晚各獻一隻,(出29:38—42)安息日則雙倍;(戶28:9等)其次在每月月朔、逾越節、初熟節、新年等,都應向上主奉獻羔羊。羔羊是喜樂的象徵,(智19:9)以民的象徵。(耶51:40)良善的耶肋米亞先知、(耶11:19)受 虐待的默西亞、(依53:7)得救的以民、(依40:11)皆比作羔羊。羔羊的馴服與豺狼的兇悍相對,(德13:21)但羔羊與豺狼的共處,卻是默西亞時代太平幸福的象徵。(依11:6)羔羊在新約中特別用於耶穌身上,他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若l:29)他甘心接受了苦難,為救贖人類。(宗8:32,伯前1:19)羔羊一詞在《默示錄》中用了28次之多,大多是指耶穌的得勝及完善無缺。所以,教會用羔羊象徵基督及他的良善服從、犧牲奉獻。

(7)、鴿子:代表天主聖神。《路加福音》第3章2l一22節記載耶穌受洗:“當他正在祈禱時,天開了,聖神借著形體,象鴿子一樣降在他上面。”所以,教會常用鴿子表示天主聖神。聖經舊約《創世紀》記載洪水滅世後,諾厄從方舟中放出鴿子觀測天候;鴿子銜著一枝青綠的橄欖枝回來,告訴諾厄全家大地已恢復了平靜。因而,鴿子也象徵和平與平安。

(8)、耶穌聖心:耶穌聖心曾向聖女瑪加利大顯現,表達他對人類的愛。聖心上的火焰,表示耶穌聖心愛火炎炎,如同烈窯;聖心上的十字架,是耶穌愛世人的大憑據,他為愛人而受苦受難死於十字架上,舍了性命;茨冠圍繞聖心,表示耶穌聖心為人類所受的苦辱與傷痛;聖心上的傷痕,即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一個兵士用長槍所刺,(若19:34)他為救贖人類而流盡了最後一滴寶血。耶穌聖心流露著對人類無限的恩愛,是人類救恩的泉源。

(9)、麥穗與葡萄:代表聖體聖血。福音書記載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祝聖麥麵餅和葡萄酒為他的聖體聖血,給門徒們吃、喝.並要求門徒們如此做,為紀念他。以後教會舉行彌撒常以麥麵餅和葡萄酒做為成聖體聖血的材料,因而用麥穗和葡萄來象徵奉獻、祭品和聖體聖事。

⑽、餅與杯:代表聖體聖血及祭獻。教會舉行彌撒聖祭時,根據耶穌在最後晚餐中所做的,用麥麵餅成聖體,用盛有葡萄酒的杯成聖血,這樣,餅與杯便成了耶穌聖體聖血與感恩祭獻的象徵。

⑾、聖母的標記:在許多教堂或聖母像前,常會看到一個記號,由拉丁文字母A和M組合而成,它是拉丁文“聖母經”第一句“AveMaria”的縮寫,意思是“萬福瑪利亞”,教會以此作為聖母的標記。

⑿、聖牌:是用金屬、有機玻璃或其它工藝材料製成的徽章,上面有耶穌、聖母、聖人聖女的肖像或表示信仰的標誌圖案,經神父祝福後,稱為“聖牌”。教友們將聖牌懸掛 在頸項下,或佩戴在衣服上,以表示紀念、敬禮耶穌或聖者,並為信仰作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