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毛叢 相關資料
毛叢直徑形態特徵與毛叢強度之間關係的探討
分析國毛毛叢強度與纖維直徑形態特徵之間的關係,並採用多元回歸分析建立了毛叢強度和原毛特徵參數之間的模型.測試結果表明,國毛毛叢纖維直徑最細處位於毛叢根部附近,且毛叢斷裂位置也幾乎發生在根部.試驗結果表明,毛叢強度94.5%(R2)的變化可由毛叢最細處的纖維平均直徑、最細處距毛尖的位置和原毛總體平均細度來解釋.
相關內容
種中文名:基毛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rigidumFranch.
國內分布:產四川西南部、雲南中部至西北部。生於灌叢或林緣,海拔2000—34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洱源孟獲營。
海拔:2000-3400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BulletindelaSocieteBotaniquedeFrance33:2331886]
中國植物志:57(1):072
亞組中文名:三花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甌riflora(Hutch.)Sleumer
組中文名: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Rhododendron
亞屬中文名: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Rhododendron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灌木,偶成小喬木,高1--2(--10)米。幼枝無鱗片或疏生鱗片,無毛或有微柔毛,老枝光滑。葉橢圓形,長圓狀橢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2.5--6.日厘米,寬1—3.2厘米,頂端鈍、銳尖、短漸尖或圓,有短尖頭,基部漸狹或鈍圓,上面褐綠色,無鱗片或疏生鱗片,無毛或沿中脈被微毛,下面灰綠色,網脈纖細而清晰,疏生鱗片,鱗片不等大,大或中等大小,相距為其直徑的4--8倍,稀2--3倍;葉柄長2—12毫米,無鱗片或疏生鱗片,無毛或稀有微毛。花序頂生或同時枝頂腋生,2—6花,短總狀;花序軸長2--4毫米;花梗長0.5--2厘米,無鱗片或疏生鱗片;花萼環狀或5裂,長0.5—1毫米,無鱗片或被鱗片,無緣毛或稀有微毛;花冠寬漏斗狀,略呈兩側對稱,長1.8--3厘米,初始淡紫色,開放後白色、淡紅或深紅紫色,內面有綠褐色或紫色斑點,外面無鱗片或稀有鱗片;雄蕊不等長,長雄蕊伸出花冠外,花絲基部密被短柔毛;子房5室,密被鱗片,稀頂部有微柔毛,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潔淨。蒴果長圓形,長0.8—1厘米。
產地分布:產四川西南部、雲南中部至西北部。生於灌叢或林緣,海拔2000—34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洱源孟獲營。
本種提示:《雲南植物志》第4卷中,此種曾被歸併在雲南杜鵑R.Yunnanense作異名。但根據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馮國楣、張長芹長期觀察的結果認為,在標本室中不易分辨的這兩個種,活植物是可分辨的,不應歸併處理。本種與雲南杜鵑不同在於:葉常綠;成長葉褐綠色;分枝較多而密聚;花初始時淡紫色;為二倍體,即2n=26;兩者雜交的植株不結實。雲南杜鵑通常落葉;成長葉綠色;分枝較疏長;花初始時多為白色;為4倍體或6倍體,即2n=52,78。被毛與否並不能區分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