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循環經濟的現代農業研究

內容介紹

《基於循環經濟的現代農業研究:高效生態農業的理論與區域實踐》認為,高效生態農業是一種以市場為導向,以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基本原則(3R原則),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追求更大經濟效益、更少資源消耗、更低環境污染和更多勞動力就業為目標的先進農業發展模式,是效益農業導人循環經濟與生態學理念引發的發展形態變革,也是生態農業按照現代化大生產的目標和產業競爭的指向實現的轉型升級;既具有現代農業的一般特徵,又充分體現和滿足了人多地少、資源相對緊缺、經濟較發達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及其特殊性,使現代農業真正建立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社會可接受、環境更友好的基礎之上,實現生產、生活與生態的良性循環,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現實指導性,是新時期浙江現代農業發展的現實選擇與發展創新,也是沿海發達地區乃至全國農業二次現代化的成功探索與典型實踐。

作品目錄

1導論1.1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1.1.1實踐發展的需要 1.1.2理論研究的需要 1.1.3其他方面的需要1.2研究的主要目標與內容 1.2.1研究的主要目標 1.2.2研究的主要內容1.3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3.1什麼是高效生態農業 1.3.2怎樣建設高效生態農業 1.3.3如何提高建設高效生態農業的能力 1.3.4如何對高效生態農業進行實證分析1.4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1.4.1研究的思路 1.4.2研究的方法1.5主要創新點與不足 1.5.1主要創新點 1.5.2主要不足之處2農業現代化及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進展2.1農業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進展 2.1.1農業現代化理論的提出與實踐發展 2.1.2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現狀與趨勢2.2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進展 2.2.1循環經濟理論的發展階段 2.2.2循環經濟理論的運行機理 2.2.3循環經濟理論的發展戰略 2.2.4循環經濟理論的成功實踐2.3農業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進展 2.3.1循環型農業的基本內涵 2.3.2循環型農業的研究內容 2.3.3循環型農業的實踐模式 2.3.4循環型農業的發展道路2.4簡要評述與研究選題3二次現代化:現代農業建設的新趨勢與方向 3.1主要已開發國家農業現代化歷程及其發展變革 3.1.1主要已開發國家農業現代化的實踐與成效 3.1.2主要已開發國家現代農業發展變革的趨勢3.2以色列資源節約型現代農業的發展變革及啟示 3.2.1以色列資源節約型現代農業的背景分析 3.2.2以色列資源節約型現代農業的成效分析 3.2.3以色列資源節約型現代農業建設的經驗 3.2.4以色列資源節約型現代農業建設的啟示3.3中國台灣地區現代永續農業的發展變革及啟示 3.3.1台灣地區農業現代化的背景分析 3.3.2台灣地區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歷程 3.3.3台灣地區農業現代化的成效分析 3.3.4台灣地區新農業運動之施政架構 3.3.5台灣地區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分析 3.3.6台灣地區現代農業建設經驗借鑑3.4中國大陸循環型農業的典型實踐及其成效分析 3.4.1遼寧省 3.4.2江蘇省 3.4.3上海市 3.4.4福建省3.5二次農業現代化:現代農業發展變革的新趨勢 3.5.1二次農業現代化的內涵與基本特徵 3.5.2現代持續農業發展變革的經驗借鑑4高效生態農業:浙江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選擇4.1浙江高效生態農業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4.1.1農業發展階段論 4.1.2農業持續發展論 4.1.3農業多功能性論 4.1.4生態農業及其在浙江的實踐 4.1.5效益農業的提出與成功實踐 4.1.6其他方面的理論與實踐基礎4.2浙江高效生態農業的提出與實踐發展 4.2.1高效生態農業的提出 4.2.2高效生態農業的生動實踐4.3循環經濟視角下的浙江高效生態農業 4.3.1高效生態農業的科學內涵 4.3.2高效生態農業的基本特徵 4.3.3高效生態農業的主要功能4.4浙江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思路與框架 4.4.1高效生態農業的SWOT分析 4.4.2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前景 4.4.3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框架5影響不同主體參與高效生態農業的因素分析5.1研究的問題與目標5.2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5.2.1理論分析 5.2.2研究假說5.3數據來源與樣本概況 5.3.1數據來源 5.3.2樣本特徵 5.3.3統計分析5.4模型的選擇與解釋變數說明 5.4.1Logistic模型構建 5.4.2模型解釋變數說明5.5模型估計結果及其分析說明 5.5.1計量模型估計結果 5.5.2模型估計結果分析5.6主要結論與政策啟示 5.6.1主要結論 5.6.2政策含義6基於生態養殖的高效生態農業建設成效分析6.1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思路6.2浙江畜牧業的發展現狀與生態養殖小區建設 6.2.1浙江畜牧業的發展現狀 6.2.2浙江生態養殖小區建設。6.3基於技術骨幹的生態養殖小區建設成效分析 6.3.1數據來源 6.3.2樣本特徵 6.3.3統計分析6.4生態養殖戶與其他高效生態農業戶間的比較 6.4.1戶主特徵與家庭特徵比較 6.4.2質量安全及生態意識比較 6.4.3所在地環境特徵比較 6.4.4政府扶持與引導比較 6.4.5組織化與社會化服務比較6.5典型案例分析:金色平湖的綠色“點金術” 6.5.1發展背景 6.5.2模式創新 6.5.3成功之路6.6若干結論與政策啟示7高效生態農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踐套用7.1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思路7.2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理 7.2.1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 7.2.2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7.2.3評價標準的相對性與權重的確定 7.2.4研究的目標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7.2.5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程式與方法7.3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7.3.1與已有評價指標體系的關係 7.3.2一般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7.3.3指標體系及相關指標描述 7.3.4具體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7.4評價指標體系的套用與完善 7.4.1指標權重的初步確定 7.4.2套用前景與發展完善8高效生態農業政府扶持體系與組織制度創新8.1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思路8.2政府扶持農業的主要理論與政策依據 8.2.1主要理論依據 8.2.2WTO《農業協定》相關規定 8.2.3農業支持與保護的客觀必然性8.3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策略與政府扶持體系構建 8.3.1政府扶持目標與發展策略選擇 8.3.2政府需要加強的重點扶持領域 8.3.3政府扶持政策與實施體系構建8.4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需要的組織制度創新 8.4.1培育核心農戶,建立健全生產經營者進入退出機制 8.4.2加強人力資源開發,解決農業勞動者的結構性矛盾 8.4.3加強農業專業合作,提高組織化程度與市場競爭力 8.4.4深化農地制度改革,為適度規模經營提供制度保障8.5對現代農業發展循環經濟的補充思考9結論與展望9.1主要結論9.2政策啟示9.3發展前景9.4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附錄 附錄1浙江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情況調查問卷 附錄2浙江省生態養殖小區(養豬場)建設與環境管理問題調查問卷參考文獻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