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基塘農業是 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特點,創造的一種獨特的 農業生產方式。魚塘的塘基上種桑、種蔗、種果樹等,與魚塘結合分別稱為 桑基魚塘、蔗基魚塘、 果基魚塘。基塘互相促進,以桑基魚塘最典型。基塘農業是珠江三角洲農業的特色,集中分布在 順德、 南海等市。
新的基塘農業模式和科學的方法,使農副產品更多樣化,質量更提高,更具有進入港澳市場和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居民將低洼易有洪患之處挖成池塘飼養魚類,挖出的塘泥堆於周圍,稱為“基堤”,基堤上種植果樹、甘蔗、桑樹、花卉等,如此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而農作物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物料,尚可投入池中作為飼料,是一種具有生態特色的農業經營方式。
原理介紹
隨著農業生產部門的多樣化和商品農業的發展,基塘農業的“基”和“塘”都發生了新的變化,表現為:
“基”上作物多樣化 “塘”魚養殖科學化
雜基← 桑基 →菜基 飼料養殖
(花卉、玉米、花生等) (蔬菜、瓜果)
草基 網箱養殖←蠶沙餵養→使用機械養魚
(橡草) (配合飼料)
割草、蠶沙餵養
優點
◎改善多水患的自然環境
◎形成土地利用精細、水陸互養、能量循環、地力歷久不竭的農耕系統
主導因素
主導因素為地形,因為地勢低洼使它只能發展基塘農業。
適宜地區
適農業發展,但常常發生水患的地方
發展情況
以「桑/魚/蔗基魚塘」為例
◎在低洼處挖築池塘,飼養魚蝦,並種植菱、藕塘
◎挖出來的淤泥,在塘邊填築成寬平高亢的田地,種植稻米或甘蔗
◎ 田邊則是填築稍高的基堤,栽種桑樹或蔗樹基
◎一方面鞏固池岸,一方面用桑葉養蠶,發展絲織業;或生產更多的蔗糖
◎以農作物的殘渣,以及蠶糞、蠶蛹養魚
◎魚蝦撈捕後,挖取塘中的淤泥或利用糖廠的濾泥補充田地的養分
形式轉變
◎基塘作物改變:多改為專業化種植蔬菜水果
◎基塘面積大幅減少,轉為都市或工廠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