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父古遺址群
千年古鎮——城父鎮,是亳州市唯一的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在亳州東南35公里,處於渦河與漳河交接的淤沙區,高阜聳立,極占形勝。
城父古稱夷。楚平王元年,派太子建鎮守,“太子建受父所賜,感念父恩”,改“夷”為“城父”。其名沿襲至今,已有2400多年。
位於漳河北岸的鐵營遺址,屬於大汶口時期的一個原始人生活居住地,距今約有5500年到6000年的歷史,比傅莊遺址和尉遲寺遺址分別早500年和1000年,它無疑也是城父的一座地下文明寶庫。
國外一些考古專家對鐵營遺址也很感興趣,鐵營遺址豐富的文物蘊藏曾引起了通過衛星遙感技術獲取信息的美國某大公司極大關注。1995年,他們專程從美國趕來,提出聯合發掘地下文物,但出土的文物70%歸美方,我方斷然拒絕。之後,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局對鐵營遺址組織了發掘。僅僅400平方米的面積,就出土了珍貴文物100餘件。
當我們還沉浸在這濃重的古老氣息中時,不遠處大片濃郁的松樹林又一次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這就是蒙著神秘面紗的“四女孤堆”!
走進松樹林,是四座高大的陵丘。但站在遠處的任何角度,卻只能看到三座墓冢。經文物工作者鑽探,四女孤堆為四座大型磚石結構的漢墓葬。
從四女孤堆南行,在乾溪溝附近,是“二女孤堆”,傳說是戰國時申姓二女為戰敗而死的楚靈王自殉的埋香之冢,當年國民黨的一個團長曾以抗戰為名開掘,盜物不詳。目前,兩座孤堆略高於周圍,上面種了莊稼。
轉而向西,在乾溪溝的西側,有一座占地數十畝的高台,四面臨溝,一棵巨大蒼老的銀杏樹獨踞台中,這就是章華台了。章華台是章華宮的遺址,說起章華宮似乎其名不顯,如說起“楚王好細腰,宮人多餓死”的詩句,怕是無人不曉。章華宮又稱“細腰宮”,是楚王儲藏細腰美女的宮室。
現在,章華宮只剩下一處高台和一棵已有千年歷史的銀杏樹。奇怪的是,這棵古樹曾多次死而復生。為了保護它,附近民眾自發在周圍修建了水泥護欄。在他們看來,這棵古樹蘊含著太多神秘,由神秘而信奉,由信奉而膜拜。
在歷經滄桑變遷後,章華宮已不復存在。只有這棵在歷史的風雨中飄搖了一千多年的銀杏樹還能見證這裡曾經有過的繁華。不知是這裡水土的不同尋常還是沾染了古銀杏樹的靈氣,附近這個只有500多人的村莊,八旬以上的老人就有10多個。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長壽村”。
從章華台折向北行,過漳河北岸,就是“伍員莊堌”, 是春秋名將伍子胥的莊堌遺址。
1972年,當地村民在此發現大量西漢時期帶有花紋的漢磚花牆、釉陶雞、八仙人以及兩塊石門等文物。現遺址面積1.5平方公里,高出地面約2米。遺址被一條柏油路橫穿,受到較為嚴重的破壞。伍員莊堌屬於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之對應的還有利辛縣的伍子胥墓葬 ——伍奢冢,也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漳河西面,有一處新石器時期聚落遺址——清鳳嶺遺址。1955年,省、縣考古工作者進行過試掘,發現有原始社會人類用過的石斧、石錛、礪石、殘骨器、陶網墜等生產和生活用具。從特徵分析,為龍山文化範疇。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鳳嶺遺址高出周圍平地約2米,面積約5萬平方米,其現狀和伍員莊堌、章華台及二女孤堆遺址相似,都只剩下一座高崗或孤堆,表層為農耕地,也可以說這是對遺址的天然保護。
城父大橋東北約500米處,即是望花台遺址,系春秋時期楚太子建的玩花賞景之台。公元前523年(平王六年),楚平王使太子建鎮守城父,望花台就是太子建宮殿後花園遺址。該台面積約3600平方米,高約2米,屬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的望花台遺址也只剩一個孤堆,上面種植了莊稼。
在城父鎮西蔣樓村東南約100米的渦河南岸,有廟台子遺址。這裡北依渦河,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又是城父鎮的北門,曾是一個繁華之地。廟台之上,曾建有古廟,現在只剩一座土丘,因此被後人稱為“廟台子”。
經過文物工作者的鑽探考證,廟台子是漢代的一座大型古墓葬,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沿廟台子往北,在城父北端趙王河入渦河的河口有一座回龍寺,相傳是宋太祖趙匡胤南巡休憩之地。
回龍寺歷經百年風吹雨打仍然巍然屹立,與當地人一直對它愛護有著直接的關係。從1988年至今,當地村民先後兩次自願捐款對其進行了兩次修復。
現在的回龍寺有大門、圍牆,有大殿、閣樓等房屋十餘間。內有觀音、千手千眼佛、釋迦牟尼、關羽等佛像十餘尊。這是我們在尋訪遺蹟中,發現的為數不多的一個保存較為完整的寺廟。
文化融入歷史,歷史承載著文化。城父的古老文明是多層次、多方位、視而可見的。這是一個充滿著濃厚歷史文化氣息的古鎮,鐵營遺址、四女孤堆、二女孤堆、章華台、伍員莊堌遺址,等等,無不顯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亳州的一張文化名片。
如今,亳州境內的渦河兩岸仍然青草依依,鳥翔魚悠。可歷史上的這片熱土是那么的熱鬧非凡,商、楚文化在這裡匯流,形成了亳州文化的根。
源文:http://www.cnxi.gov.cn/bozhoujingdian/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