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埃米爾·安托萬·布德爾(Emile Antoine Bourdelle, 1869-1929):布德爾是法國現實主義雕塑家。其父是細木工,而母親出身上等世家。布德爾繼承了父母的天賦素質,在今後的藝術事業中,得到新的統一。
人物履歷
布德爾祖居庇里牛斯山東部的丘陵地帶,在這塊美麗富饒的牧人山區,小時的布德爾受到勞動和勞動者生活環境的薰陶,養成一種質樸的農民氣質,他始終以一個勞動者的姿態,在藝術的征途上頑強地拼搏。他的藝術從未背棄過人民。布德爾從國小會木工技藝,尤善木雕,並在當地小有名氣。15歲由市政府資助到圖魯茲美術學校學習。八年後,繼續獲獎學金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巴黎國立美術學校。
在巴黎美術學校,布德爾的個人抱負無法與死氣沉沉的學院派教學共處。他繼續保持著自己美好的鄉土情操。因此,他在獲得獎學金的期望的優異條件下,竟中途退學了。隨之而來的是貧窮、孤獨,布德爾對他自己本來有可能飛黃騰達的前途毫不留戀。布德爾的破釜沉舟,勇於進取的精神。在他以後一生的每一件作品中,無不滲透著這種不苟同世俗的獨立精神,其藝術散發出與眾不同的光輝。後來,布德爾通過雕塑家達盧介紹,認識了當時已經成名的雕塑大師羅丹,並進入其工作室,成為他的學生和助手,一呆就是15年。
羅丹和布德爾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藝術分歧。所以他們彼此經常發生爭論,但爭論的結果,只是他們在藝術上的分道揚鑣,並非意味著結束他們友好的師生關係。布德爾要自己開始獨立的藝術探索。直到羅丹去世,他始終熱愛和尊敬他。羅丹追求嚴格的真實,從真實中激發靈感。但布德爾特別注重把建築的構成因素運用到雕塑中去。在這一點上,布德爾研究並汲取了古代東方和哥特時期的雕塑的特點,使其作品在空間上顯示出體積和真感實的曲線之美,並以此震動人心。它們和環境、大自然互相襯補,構成一首響徹空間的立體交響樂。布德爾的創作,往往經過反覆的揣摩,不斷的分析和綜合,把特定藝術形式的造型美保留下來,構成一種比現實更升華的美。所以,他的作品中亦體現出與本質密切聯繫的變形。他的創作規律是:“感動-科學-創造”,力求藝術形式與內容的緊密融合。
布德爾一生勤勞創作,每天早晨四點開始工作,晚上九、十點鐘結束,並且在音樂上有著較高的修養。布德爾對20世紀的影響很大,賈科梅蒂和里希埃均出自他的門下,從他的風格化的表現寫實藝術中頗有領悟。
作品
布德爾的著名作品有《阿維爾將軍紀念碑》《貝多芬》《舞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