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埃本埃馬爾要塞
概況
埃本.埃馬爾要塞地處荷蘭與比利時國境德比利時一側,位於馬斯特里赫特城和維斯城之間。該要塞是艾伯特運河防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奇諾防線北面延伸部的強大築壘和重要支撐點,同時也是比利時東部防禦體系的核心。其炮兵火力可以控制艾伯特運河和馬斯河16公里之內的所有渡口。要塞建築在一個花崗岩的小高地上,高地南北長900米,東西寬700米。它的東北和西北面幾乎是垂直的斷崖峭壁,高約40米,水勢滔滔的艾伯特運河經崖下;南面橫隔著寬大的反坦克壕和7米高的防護牆。要塞的各個側面都被所謂的“運河帶”和“塹壕帶”包圍著,並築有鋼筋水泥碉堡,裡面配有探照燈、60毫米反坦克炮和重機槍。要塞東面的馬斯河與艾伯特運河平行,形成外圍障礙。
埃本.埃馬爾要塞實際上是一個精心設計建造的堡壘群。它是仿照馬奇諾防線的錯綜複雜的防禦工事構築的。乍一看,每座堡壘仿佛都是零散分布自一塊五角形的區域內,但實際上,它是一個把炮台、轉動式裝甲炮塔、高射炮陣地、反坦克炮陣地、重機槍陣地等巧妙地結合起來的防禦體系,各部分之間由長達4.5公里的地下加固坑道河交通壕連線在一起。每件武器都經過精心地布設,以便使之發揮最大效力。要塞對任何方向都便於觀察。通入要塞的每條坑道都可以阻止敵人的進攻。在要塞的上面沒有暴露的石工痕跡,也沒有暴露陣地的建築物,到處長滿了雜草。在要塞頂部有4座暗炮塔,用液壓升降機供給彈藥。為了迷惑敵人,比軍還在要塞各處設定了假炮塔。要塞是在和平時期由一批專家設計,經過3年精心施工,於1935年竣工的。它在當時被列為歐洲最重要的防禦陣地之一和世界上最堅固的要塞,並被形象地比喻為比利時東邊的“大門”,艾伯特運河防線上的一把“鎖”。
影響
人們普遍認為該要塞固若金湯,堅不可摧。在這座現代化要塞的建造上,儘管比利時軍隊絞盡了腦汁,但因要塞主要是為了防禦地面進攻,所以有一點他們沒有考慮到,那就是敵人有可能來自空中,降落在炮台和裝甲炮塔之間的空地上。
埃本.埃馬爾要塞的防守部隊共1200人,由橋特蘭少校指揮,屬第7步兵師。全部人員均可處於距地面25米以下的掩體內,並備有可供長期使用的飲水、食品以及大量彈藥。要塞的武器配備齊全,沿著要塞的外緣,在壕溝和河旁,還有很多掩體和掩蔽壕,以及互相支援的活力發射陣地。對於一般的炮擊,埃本.埃馬爾要塞無疑是可以經得住的。
埃本.埃馬爾要塞西北側艾伯特運河上的坎尼橋、弗羅恩哈芬橋、費爾德韋茲爾特橋,是由東向西越過運河必經之路。每座橋樑由1個班防守,包括1名軍官和12名士兵。各橋配備有反坦克炮1門和機槍等其他輕武器。為了防止萬一,橋墩上安放了炸藥,隨時都可以對橋樑實施爆破。平時這3座橋的守備分隊屬埃本.埃馬爾要塞指揮,在要塞炮兵火力的控制之內。而且增援部隊相距不遠,一旦橋頭吃緊可及時到達。即使橋樑失陷, 埃本.埃馬爾要塞的大炮也能制止對方的前進,使對方不管奪取哪座橋,都得付出巨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