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提烏斯

埃提烏斯

弗拉維斯·埃蒂烏斯(Flavius Aetius,391年—454年),羅馬護國公,對瓦倫提尼安三世皇帝(396~454)具有左右一切的影響,曾統兵先後擊敗過匈人、法蘭克人、勃艮地人和哥特人,被稱為最後的羅馬人。 騎兵長官之子。早年在西哥特人和匈奴人那裡作過人質,因而對當時幾個主要的部落民族比較了解。在高盧連續擊敗西哥特人和法蘭克人以後,他於430年被任命為海陸兩軍統兵官。後三度出任執政官(432、437、446)。433年獲貴族封號。此後幾年一直在高盧作戰,陸續鎮壓各地的叛亂和不屈服的部族。435~437年他殘酷消滅勃艮地人在沃爾姆斯建立的王國。437~439年在土魯斯挫敗西哥特人的進攻,440年返回義大利。451年聯合西哥特人在沙隆會戰中擊敗阿提拉和匈人。但是翌年阿提拉再次入侵義大利時,他卻無所作為。 454年,埃提烏斯被瓦倫提尼安謀殺 。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埃提烏斯 埃提烏斯
埃提烏斯像 埃提烏斯像

弗拉維斯 · 埃蒂烏斯(Flavius Aetius ,391–454),,也翻譯為艾提亞斯,西羅馬帝國末期的主要軍事統帥。羅馬向以兵精將足而稱雄於世,歷代名將輩出,戰無不勝。到了它的末期,軍事形勢一落千丈,屢次發生危及國家生存的外來入侵,羅馬急需良將來抵禦外敵,挽救危亡,埃提烏斯就是僅有的最後一、二個優秀的羅馬將軍中的一人。他的主要戰績為擊敗匈人入侵,並取得了古代歐洲規模最大一場會戰的勝利。451年,匈人首領阿提拉入侵西羅馬帝國,埃提烏斯聯合西哥特王國反擊並將其擊退。後來,他又多次擊退蠻族進攻。454年,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誣告埃提烏斯謀反。皇帝瓦倫蒂尼安三世信以為真,殺死了埃提烏斯。

蠻族人質

埃提烏斯四世紀晚期出生於莫西亞行省的Dorostolus。他的母親是義大利人(其姓名已不可考),父親名叫高登提烏斯,可能是日耳曼裔,戎馬一生,從普通軍官升到帝國的騎兵統帥,後為阿非利加行省總督。埃提烏斯呱呱墜地的時候,羅馬帝國正步入它的暮年晚景,早已不復當年的太平盛世。公元395年,帝國正式永久性分裂為東、西兩個部分,國事日衰。軍人之家和那一年代的頻繁的征戰,使埃提烏斯在孩提時代就加入軍籍,成為羅馬軍中最幼小的戰士。

當時,西羅馬帝國國難方殷,蠻族環伺國門之外,強兵壓境,連續向界內發動進攻。410年,西哥特首領阿拉里克帶領蠻族軍隊長驅直入,攻陷了永恆之城---羅馬。而高登提烏斯身為鎮守一方的軍事首長,必須阻止蠻族侵入他的防區,他使用各種方法與蠻族首領周鏇,同他們談判,達成休戰協定。為了取得蠻族首領的信任,高登提烏斯將16歲的兒子交給蠻族做人質。先是在占據西班牙北部和高盧南部的哥特人阿拉里克那裡,阿拉里剋死後,他又到了潘諾西亞平原(今匈牙利)的匈王盧阿的營帳中做人質。正是在匈人那裡,他認識到了匈王的侄子,一個身材矮小,皮膚黝黑,大腦袋、圓眼睛,扁平鼻子,頷下有幾根山羊鬍子的人物---阿提拉,他們時常會晤,關係好的就像小說中的郭靖和托雷。誰也沒有想到有朝一日他們會在戰場上一決雌雄。時光流逝,埃提烏斯不知不覺中在羈留中渡過了他的青年時光,等他結束了漫長的人質生活的,回到國內的時候,他已經對西哥特人和匈人的情況了如指掌,學到了日後能夠擊敗他們的知識 。

回國奪權

回國後,埃提烏斯擔任了軍隊的要職,成為西帝國的支柱之一。425年,為了支持試圖自立為帝的Joannes,埃提烏斯首次僱傭匈人軍隊,帶領他們進入義大利,但當他到達拉文納時,Joannes已在三天前被擊敗並被處死。依靠著手上的匈人大軍,埃提烏斯獲得了皇帝的母親兼攝政者普拉茜蒂婭的諒解,並得到了高盧行省的士兵統帥職位。在高盧,埃提烏斯於阿爾戰役中擊敗了西哥特人,迫使他們退回阿奎塔尼。接著,他又前去鞏固萊茵邊防,在諾里庫姆打敗了日耳曼人的進犯。430年,他被任命為步兵和騎兵兩個兵種的司令。

同一時期,可能部分是因為埃提烏斯和其他羅馬將軍的陷害,正在阿非利加的伯尼法斯伯爵失去了普拉茜蒂婭的寵信。伯尼法斯最後重新獲得了普拉茜蒂婭的寵信(但在此之前他曾在阿非利加發動叛變並召來了汪達爾人),於432年被召回義大利並授予貴族頭銜。埃提烏斯相信普拉茜蒂婭打算要除掉自己,於是起兵對抗伯尼法斯,兩人在里米尼附近展開了會戰。伯尼法斯贏得了戰鬥的勝利,但他本人卻身受重傷,於一個月後死去。埃提烏斯逃亡到達爾馬提亞,在匈人的幫助下,迫使普拉茜蒂婭於433年恢復了他的權力。成為西帝國的統帥。

保衛邊疆

由於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少不更事,生性懦弱,又貪圖享樂,不得不依靠埃提烏斯擊退外敵,於是授予他“護國公”的稱號,從433年到450年,埃提烏斯都是西帝國的實際支配者。在恢復權力後,埃提烏斯將他的全部身心都放在保衛西帝國的邊陲上,哪裡有警報他的軍馬就指向哪裡。

436年,蠻族人試圖借巴高達騷動(一群無法無天的暴徒)之機侵占更多領地。大隊西哥特人來搶高盧南部的商業都市阿爾勒,眼看就要失陷了,守軍正在張皇失措時,埃提烏斯帶領的援軍似飛將軍從天而降,緊急趕來馳援,解了阿爾勒之圍。埃提烏斯用了一個計謀,給了西哥特人一筆安撫金。把這支蠻族部隊引向西班牙,去和其他蠻族相爭。與此同時,占據布列塔尼的蠻族阿利摩人也來和西羅馬作梗。埃提烏斯派大將利托略帶一支部隊趕到出事地點,把阿摩利人的侵擾迅速粉碎。

西哥特人覬覦西羅馬邊地之心不死,時過不久,乘另一隻蠻族勃艮第人入侵西羅馬帝國之機,又發兵攻納爾榜城,埃提烏斯正在與勃艮第人打仗,急切不能分身。納爾榜城抗拒西哥特軍,堅守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城市被入侵軍包圍著,貯備梁全部用完了,城牆在西哥特撞城機的撞擊下震盪著,處境異常困難。埃提烏斯分兵及時趕來援救,由利托略率領的騎兵每人都在健馬身後栓兩大袋麵粉,用以解救城中的饑荒。他們從西哥特軍背後殺開一條道路,奔向城內。納爾榜終於保住了,敵軍不久就撤圍離去。

埃提烏斯這一路,在他親自指揮下有力地阻遏了勃艮第人的攻勢,並向勃艮第王國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戰鬥十分激烈。西羅馬軍共殺死了2萬勃艮第軍,大獲全勝。埃提烏斯領兵一直打到沃姆斯,無情的摧毀了勃艮第王國,這場大屠殺便是日耳曼史詩《尼伯龍根之歌》的原型。443年,埃提烏斯將剩餘的勃艮第人遷移到日內瓦湖南部的薩伏伊去定居。接著,他準備對付邊界上最強的蠻族西哥特王國。

埃提烏斯的兵馬開抵高盧後,就於西哥特進行了決戰,他以熟知西哥特人的戰術和習性,在同他們作戰時能駕輕就熟,穩操勝券。在這次戰役中,他施計大敗西哥特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西哥特方面損失慘重,陣亡八千人。西羅馬統帥獲勝後把軍事指揮權交給大將利托略,先回義大利去了。幾次勝利,利托略生了輕敵情緒,他冒險進攻西哥特王國的首都土魯斯城。西哥特人上次吃了敗仗後變得十分謹慎,他們包抄了利托略的軍營。隨後發生了混戰,相持了好一陣子,利托略一軍全面潰敗,他本人也當了西哥特的俘虜。西哥特人的氣焰又高漲起來,埃提烏斯不得不再度親自出馬,把他們阻止在土魯斯一線。埃提烏斯本來可以採取攻勢,但考慮到利托略新敗,兵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失,需要保存實力防備其他蠻族的進攻,因而採取了保守領土的戰略。西哥特王提奧多里克(阿拉里克之子)是一個明智的君主,他也有意與埃提烏斯達成協定,保持邊界上的和平,雙方一拍即合,同意各守疆土,互不越界,此後與西哥特接界處始終保持相安無事。

從埃提烏斯當政以來,直到440以後,他一直忙於操持邊務。他知道西羅馬兵源不足,必須依靠來自西哥特的僱傭軍,也很能利用這些蠻族傭兵。他同境外的蠻族軍隊打了許多仗,由於了解敵情,總能利於不敗之地,可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西羅馬軍隊中的蠻族僱傭軍對他們的統帥心悅誠服。帝國周圍的蠻族都很欽佩埃提烏斯英勇善戰、信守諾言,對他十分敬畏,連威懾整個歐洲的新匈人之王阿提拉聽到埃提烏斯的名字也畏忌幾分。

埃提烏斯 埃提烏斯

他使用戰爭手段和智謀來對付各蠻族部落,逐次平息了四方的邊患,並恢復了西帝國在高盧和西班牙的威望;用外交手腕同汪達爾人首領蓋瑟里克訂立和平協定,互不侵犯,從而保持了帝國所在的義大利本土的安寧;用武力打敗了法蘭克人和斯威維人,迫使他們與西帝國結盟,後來成為他十分得力的盟友和幫手。埃提烏斯還對蠻族進行安撫,聽取他們的抱怨,考慮到他們存在的問題,與之展開談判和協商,對於蠻族提出的正當要求則予以滿足,但遏制他們的侵略野心。他盡力避免與聲勢最顯赫的阿提拉發生衝突。阿提拉在434年成為匈人之王,從441年起更是變本加厲的對各國發動侵略戰爭,到處製造災難,匈人之兵鋒殺到那裡,那裡就遭殃,整個歐洲在阿提拉的面前發抖。歐洲人稱他為“天鞭”,把他看成是專門替上帝來懲罰人類的煞星。埃提烏斯與匈人保存著友好關係,他甚至有意識的把他兒子送到阿提拉營中去學習軍事,藉以聯絡雙方的交情,顯示友好。由於埃提烏斯的努力,在450前好幾年西帝國邊地無戰事發生。

大破匈人

風雲變幻又一年,轉瞬到了451年,埃提烏斯和阿提拉的關係變得相當緊張,這是事出有因的:日耳曼族中的李普利亞法蘭克人的國王死後,他的兩個兒子為爭奪王位發生了爭鬥,次子尋求西羅馬的支持,埃提烏斯同意給予幫助,並把他收為義子。而長子則投向阿提拉,得到匈王阿提拉的堅決支持,這件事標誌著埃提烏斯和阿提拉的決裂。

同時,西帝國的一段宮廷秘史又為衝突的爆發提供了火藥桶,瓦倫提尼安三世有一個姐姐荷蘿莉婭,在434年她17歲的時候失身於一個侍臣,懷了孕。事情敗露,她的母親,帝國攝政太后普拉茜迪婭十分惱火,認為女兒的行為是皇室的奇恥大辱,就把荷蘿莉婭遠遠的送到東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去,讓她在那裡接受嚴厲的管束,過著修道院般的禁閉生活,等於是流放。一晃十多年過去了,荷蘿莉婭心中的積怨原來越深,她怨恨母親對她太無情,偏愛兒子,便渴望報復,覺得要與瓦倫提尼安三世爭奪王位。東帝國以外的咫尺之地就是匈王阿提拉的用武場所,他又好幾次嚴重威脅到君士坦丁堡的安全,在這個都城中是惡名遠揚的。荷蘿莉婭為了達到報復的目的,什麼事都做的出來,她派侍女把一支指環送去給阿提拉,表示願意嫁給他為妻子,還要把整個西帝國作為嫁妝,阿提拉聽了真是喜出望外,馬上派人拿著荷蘿莉婭的指環到西帝國,聲稱他們兩人秘密訂有婚約,要求迎娶公主並讓西帝國割讓一半領土做嫁妝。西帝國對他們美麗的公主私自許嫁兇殘的匈王大為震驚,這一要求當然遭到拒絕,匈人和西羅馬的關係迅速惡化。而荷蘿莉婭不顧一切的做法把她的國家至於極其危險的境地,這位公主本身也成了一個危險人物,東帝國也不能讓他存身了,她匆匆被送回國幽禁起來。

形式急轉直下, 埃提烏斯和阿提拉的戰爭看來是在所難免了。埃提烏斯考慮到以西帝國的兵力難以與匈人的大軍抗衡,決定採用以夷制夷的辦法,聯合周圍的日耳曼蠻族王國,共同抗擊阿提拉。由於各日耳曼王國本身也受匈人的兵鋒之害,因此這一策略是可行的。埃提烏斯了解臨近的日耳曼諸王國中只有在高盧的西哥特人實力最強,而高盧又是阿提拉進攻的必經之地,便派了能言善辯的元老阿維圖斯去見西哥特王提奧多里克,勸說他與帝國共同抵抗阿提拉,並提醒西哥特人不要忘記匈人搶奪他們祖先土地的深仇大恨,以及至今仍在不時騷擾他們這一事實。滔滔不絕的雄辯把提奧多里克說動了,但他還下不了決心。而此時阿提拉已經迫不及待的動手了。

451年匈人進軍路線 451年匈人進軍路線

阿提拉帶領著匈人大軍渡過萊茵河向西挺進,號稱50萬,這支進攻部隊中除了匈人構成的主力外,還雜有受匈人奴役的日耳曼部落,包括部分投向阿提拉的李普利亞法蘭克人。阿提拉恨不得把親羅馬的法蘭克人一口吞掉,匈人大軍對所經之處犁庭掃穴,一路向高盧殺來。阿提拉也不想埃提烏斯和西哥特人聯合,他派出使者對提奧多里克說是借道攻打西羅馬,同時向埃提烏斯傳話說這次出兵只是為了攻打西哥特,實際上他是想一箭雙鵰。提奧多里克沒有被迷惑住,他下定決心,與埃提烏斯聯手抗敵。

匈人通過比利時蜂擁而至,遵循他們的戰爭信條,沿途毀壞一切,高盧北部的阿拉斯、梅斯等許多城市飽受蹂躪後,化成了一堆堆廢墟,阿提拉親自催動大軍,繞過巴黎西奧倫,猛攻高盧中部要鎮奧勒利尼亞(奧爾良)。時值5月初,早在攻城之前,城中領袖阿乃努斯主教向埃提烏斯請求援兵,告知守軍最遲不能挨過六月中旬。埃提烏斯要求他們盡力堅守到底。

阿提拉的戰士一連五周猛烈攻城,勢如潮水,從5月到6月,城市經受了嚴峻的考驗,以阿乃努斯為首的守城者苦苦支撐,挨到6月中旬,城中情況更趨惡化,阿乃努斯幾乎絕望了。就在這山窮水盡之時,匈人攻城背後塵埃大起,塵頭開出露出了羅馬軍團的紫色軍旗和飛鷹標誌、忽又閃現出幾面西哥特的旗幟。埃提烏斯和西哥特王提奧多聯合主力部隊殺到,與匈人大軍激戰在一處,城上守軍也齊向匈人投射矢石,阿提拉支持不住,急令撤退。埃提烏斯的及時達到保全了大半個高盧,對阿提拉來說,他打開高盧腹地的大門,侵入西帝國的計畫功敗垂成。這也是“天鞭' 第一次被迫後撤。匈王放棄了圍城,命令日耳曼附庸斷後,連夜把軍隊拉倒附近的沙隆大平原,誘使埃提烏斯在開闊地帶與他決戰。

茫茫的沙隆平原,一望無際,偶爾有一個隆起的土丘,此外無險可守。這是南下高盧縱深地區的一大缺口,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阿提拉並非有勇無謀,相反,他工於心計,仗著平坦的地形有利於匈人騎兵的展開,想把埃提烏斯及其聯軍一舉殲滅在這裡,然後潮水般南下,吞沒西羅馬。埃提烏斯趁夜急行軍,碰上了擔任阿提拉後衛的附庸部隊,就在一團漆黑中展開夜戰,殺死殺傷敵軍一萬五千人,挺進到沙隆平原的邊緣,雙方在此擺開了兩軍會戰的架勢。

451年6月20日,埃提烏斯全軍,包括西哥特友軍李普法利亞法蘭克人及其他日耳曼盟軍,集結在沙隆附近的一片曠野上,阿提拉的匈人大軍從相反的方向像烏雲蔽日般湧來,昔日在匈人營帳中高談闊論的兩個人在真正的戰場上見面了,展開了一場斗兵斗將、鬥智鬥勇的陣地戰。

阿提拉望見西羅馬和西哥特聯軍已經有準備,兵勢不弱,知道突襲不成,於是非常謹慎的把鐵戰車圍城一個車陣,置身於其中如果城市一般。雙方陣勢固定後,阿提拉發現近旁邊有一個高地,馬上派匈人騎兵疾馳前往加以占領,埃提烏斯敏銳的目光也觀察到這片高地俯瞰著匈人的車城,立即差遣西哥特王子托里斯蒙德搶占這個有利地位。托里斯蒙德果然沒有辜負西羅馬統帥的厚望,率西哥特軍圍著高地的匈人開始了激戰,勇猛的把匈人鐵騎趕下坡去,奪取了高地,大大鼓舞了聯軍的士氣。

阿提拉雖然沒有占到地利,仍不甘心示弱,以自己的威勢練練向部下巡話,替他們打氣,直到下午,匈人才走出車陣,這時羅馬聯軍方面,由埃提烏斯親率羅馬軍團組成左翼,西哥特軍隊在右翼,而中央是阿蘭人和其他蠻族。埃提烏斯這樣部署相當冒險,因為他把羅馬聯軍最弱的部分放在中間,非常容易被匈奴軍隊從中心突破,將羅馬陣線攔腰斬斷;從另一方面講,中心突破的匈人部隊也有被羅馬從兩翼包抄的危險,搞得不好會重蹈羅馬人在坎尼的覆轍。埃提烏斯面對他的老朋友阿提拉,走出一步險棋。阿提拉針鋒相對,親率匈奴精騎居中,把東哥特人放在左翼去面對他們的同胞,而其他各蠻族軍隊組成右翼。

埃提烏斯 埃提烏斯

會戰終於打響,匈奴聯軍首先發動進攻,在遮天蔽日的箭雨掩護下,匈人精騎風馳電掣一般沖向羅馬聯軍的中央,由各蠻族的烏合之眾組成的中央陣線抵擋不住,被匈奴騎兵以楔形深深插了進去。這時匈奴騎兵開始向左鏇轉,包抄西哥特軍隊。年過六十的西哥特王特奧多里克親率鐵甲騎兵反擊,結果中箭落馬,被緊跟其後的西哥特鐵騎踐踏而死。失去首領的西哥特人只出現了片刻的慌亂,在王子托里斯蒙(Torismond)的指揮下迅速恢復了秩序。西哥特騎兵凌厲的反擊將匈奴人壓了回去,此時埃提烏斯已經將西羅馬軍排成密集的隊形,首尾呼應,穩步前進,打垮了匈人的右翼,將其分割圍殲,中央敗退的匈人騎兵慌不擇路的撞上了左翼羅馬軍團的盾牌防線,紛紛倒在羅馬標槍的攢射之下。孤軍深入的匈人主力此時失去兩翼掩護,敗局已定,夜幕悄悄來臨, 阿提拉見情況不妙,趕緊尋找脫身之策,他丟下大部分人馬,衝出重圍,狼狽的逃回用戰車圍住的營地,他命令收集許多馬鞍,燃起一大堆篝火,準備再車城被攻破時跳入火堆自盡,以免當階下囚之辱。入夜以後,戰場上依然一片混亂。托里斯蒙率部追擊時在黑暗中與他的大部隊走散,結果誤入匈奴人的營地,要不是他的隨從拚死搭救,托里斯蒙幾乎就去見了他的父王。埃提烏斯也和他的羅馬軍團失散,不得不在西哥特人的大營里過夜。直到天將破曉,戰場上的兵刃聲漸漸稀落下來。 沙隆平原上屍橫遍野。早上,埃提烏斯在巡視戰場時發現匈人一方的死傷居多、阿提拉再也沒有趨前挑戰,意識到自己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他們也找到了西哥特國王提奧多里克的屍體,西哥特人哀傷不已。根據歷史記載,這次戰役的傷亡數字說法不一,一說雙方死傷16.5萬,一說共達30萬人,反正阿提拉已經無力再發起進攻了,供應補給奇缺,退路也給西羅馬的弓弩手給封住了,阿提拉此時如同一隻受傷的猛虎,雖然縮在營壘里負隅頑抗,依然鬥志不減。匈奴人的戰鼓不分晝夜地響徹雲霄,而托里斯蒙率西哥特騎兵幾次攻擊都被亂箭射了回來。在羅馬陣營的聯席軍事會議上,大家七嘴八舌,有的主張強攻,有的主張圍困,但埃提烏斯心裡卻另有計較。考慮到平衡境外各蠻族對手力量的平衡,提出窮寇莫追,放阿提拉逃生。就在一夜之間,阿提拉帶著匈人殘部逃出了包圍圈,奔向他在潘諾尼亞的木質宮殿去了。沙隆之戰是這條戰無不勝的“天鞭”的第一次慘敗,沙隆大地成了名垂千古的古戰場。人們都說,埃提烏斯在451年使得西羅馬帝國免於滅亡,否則歷史將可能改寫。

阿提拉撤回匈牙利以後,並沒有接受教訓,而是於次年領兵避開高盧,翻越阿爾卑斯山脈攻入義大利北部。這時埃提烏斯沒什麼作為,他料定匈人糧盡陷入困境後會自行退去。阿提拉推進到羅馬附近,終因糧草補給不上,加上軍中瘟疫流行,在和教皇利奧一世談判後就收兵回去了。

血濺朝堂

埃提烏斯獨立支撐西帝國的危局達20年之久,在這20多年的時間內,西帝國的民眾相對來說過上比較安定的生活。免除了戰禍之苦。但他為之盡力的國家已經千瘡百孔,埃提烏斯無力挽救這個沒落的帝國。作為西帝國的統帥,埃提烏斯是當之無愧的優秀軍事家,然而不能說他就是最好的政治家。外敵退走後,埃提烏斯得到“帝國棟樑”的美譽。這位護國公集大權於一身,儼然如“皇父”和“國父”,從外省來的使者都向埃提烏斯面述政情而不再覲見皇帝,許多軍政要員都是他的部下、摯友,他的兒子高登提烏斯準備娶瓦倫提尼安三世的女兒小普拉茜蒂婭為妻,真可謂聲勢顯赫。他的威望不免招致皇帝的嫉妒和疑懼,認為埃提烏斯要使自己的兒子取得皇位(皇帝當時只有兩個女兒),在羅馬元老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姆斯和侍從官赫拉克留斯鼓動下,已經35歲的瓦倫提尼安三世產生了殘害功臣的意念,一個暗殺功臣的陰謀形成了。

埃提烏斯只是仗著立下的汗馬功勞,有些盛氣凌人,他是問心無愧的,根本不知道前途布滿了危險,454年9月21日,埃提烏斯聽說瓦倫丁尼安有意毀約,就隻身進宮面見瓦倫丁尼安,兩人發生爭持。埃提烏斯想不到皇帝拔出劍來刺進他的胸膛,瞬時間皇帝的親信大臣和宮中內臣爭相效尤,衝上來把劍紛紛刺入他身上。埃提烏斯身中百餘劍,這位羅馬的末代英雄當即氣絕身亡。皇帝殺死軍隊統帥後,封鎖訊息,接著把在御林軍和軍界擔任要職的埃提烏斯的親信密友一一騙進宮中誅殺,造成了軍隊的巨大損失。得知埃提烏斯的死訊後,皇帝身邊的一個大臣直率地告訴瓦倫丁尼安說:“我不了解陛下和埃提烏斯的過節,我只知道您剛剛用左手砍掉了右手。”帝國軍隊就這樣失去了一位統帥,軍心渙散了。訊息越過國界傳播開去,不論埃提烏斯的盟友或是敵人,都無不惋惜這位英雄的早死。他沒有英勇的殉身戰場,卻死於一個怯懦的君主的劍下。國人本來很蔑視不成器的瓦倫提尼安,現在開始憎恨他了。尤其在羅馬,他特別遭到百姓的唾棄。

馬克西姆斯指望獲得埃提烏斯的位置,但卻被赫拉克留斯搶在了前面。為了報復,馬克西姆斯安排了埃提烏斯的兩個朋友,奧普提拉和薩斯提拉——兩人都是匈人——去暗殺瓦倫提尼安三世和赫拉克留斯。455年3月16日,當皇帝檢閱瑪提厄斯軍營並準備觀看箭術練習時,奧普提拉突然刺向了皇帝。當受驚的皇帝轉身去看是誰在襲擊他時,奧普提拉又捅下第二刀將他殺死。同時,薩斯提拉上前殺死了赫拉克留斯。士兵們大多是埃提烏斯的忠實追隨者,他們站在一邊,無人上前援救皇帝。

埃提烏斯這位軍事領袖是蠻族懼怕的人,他的死使得羅馬帝國失去了最後一員良將,從此再也沒有人來收拾殘局、保衛國土了。政局更加動盪不安,西羅馬帝國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它的傾覆為期不遠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