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垛田鎮位於興化城區東郊,東與林湖鄉、竹泓鎮接壤,南與臨城鎮交界,北鄰城東鎮。全鎮南北長 12.7千米、東西寬7.5千米,總面積 60 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37平方千米、水域面積約為23平方千米。共有耕地面積3.1萬畝。垛田境內大部分耕地為四面環水、形如海島的垛圪,故稱“垛田”,全鎮大約有幾千塊這樣的田塊,有“千島之鄉”的美稱。
行政區劃
全鎮轄22個行政村、387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有居民 15176戶,總人口5.63萬人,人口密度為939人/平方千米。
經濟
有史以來以種植蔬菜為主,是久負盛名的蔬菜之鄉,全鎮現有蔬菜種植面積3萬畝左右,年產蔬菜近30萬噸。所產蔬菜有近百個品種,尤以芋頭、韭菜、瓜果、蘿蔔、香蔥最為優秀。種植效益較高,全鎮畝平年收入達 6000多元,可謂“田無一畝不高效”。
垛田的工業以食品加工、塑膠農膜、消防器材、磚瓦建材四大行業為主。其中,蔬菜脫水加工是垛田鎮的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從1967年開始,這裡就辦起了第一家蔬菜脫水加工廠——興化工貿聯營脫水蔬菜廠,經過多年的發展,全鎮現有蔬菜加工企業46家,年產脫水蔬菜產品3萬多噸,年創產值5.8億元,上繳稅收1153萬元,是全國最大的蔬菜脫水加工基地和脫水蔬菜產品集散地,產品遠銷韓國、日本、東南亞及歐美地區。
旅遊文化
油菜之鄉
垛田曾經是著名的“油菜之鄉”,油菜籽畝產創造了全國高產紀錄。1959年6月30日,新華社曾經報導“興化垛田張皮大隊平均畝產油菜籽159.5公斤,比去年增產29%”,垛田故而享有“垛田油菜,全國掛帥”的美稱。1959年,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了題為《興化油菜》的畫冊,專門介紹了垛田凌溝的油菜籽生產。凌溝大隊長王蘭英曾作為“油菜姑娘”被攝入中央新聞電影紀錄片,1960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並進京受獎,受到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78年,著名攝影家呂厚民拍攝的垛田油菜花照片發表後,“垛田春色”引起國內外的關注。此後,國內外遊客、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紛紛前來遊覽觀賞。李鵬、羅乾、顧秀蓮、費孝通、沈達人、陳煥友等人在垛田留下足跡,憶明珠、馮亦同、陸星兒、黃蓓佳、李宗海、江南春等作家、藝術家都為垛田留下了詩文或書畫作品。進入九十年代後,隨著蔬菜加工工業的發展,垛田的田間作物逐步向香蔥等加工原料調整轉移,油菜籽種植日漸減少。但是,垛田的魅力猶存,垛田地貌成為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重大新發現,已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垛田鎮正在著手制定規劃,劃定核心保護區,採取多種措施保護好垛田的自然風貌與生態環境,在保護的基礎上開發旅遊觀光。
垛田是興化水鄉特色之一。因為興化地面真高平均不足2米,農田易受漬澇災害,於是在低洼地區,挖河泥 墊高農田,形成小塊的高地和密如蛛網的河汊。興化許多地名帶有“垛”字,如垛田鎮、大垛鎮、狄垛鎮等。
每年春季,油菜花開,藍天、碧水、“金島”織就了“ 河有萬灣多碧水,田無一垛不黃花”的奇麗畫面。泛舟其中,如入迷宮,濃郁花香讓人迷醉,旖旎風光令人流連忘返。
每年清明節前後興化都將舉辦 “千島菜花旅遊節”,於 2011年舉辦的“第三屆·千島菜花旅遊節”期間還將在城區的 烏巾盪濕地公園舉行 大型水上實景演出。
文化大鎮
垛田也是文化大鎮,是江蘇省“民間藝術之鄉”、江蘇省體育強鎮。歷史上,岳飛、施耐庵、鄭板橋都在垛田留下足跡;古昭陽十二景中,就有“勝湖秋月”、“十里菱塘”、“兩廂瓜圃”三景在垛田境內。現在,民眾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民俗文化豐富多彩。農民書畫創作成果纍纍,垛田農民畫、拾破小品畫多次在全國、全省獲獎;合唱歌舞等節目多次在全市匯演比賽中獲大獎;高蹺龍、垛田蔬菜種植技藝、漁具漁法、漁民婚俗等被列為泰州市級或興化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文化興化”戰略,該鎮已將建設“文化強鎮”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2011年成立“垛田農民畫研究會”,正在積極發展農民畫創作隊伍,努力形成農民畫產業。
人文歷史
垛田鎮的美麗傳說
垛田鎮風景固然很美,而關於垛田的傳說更美,如同每個旅遊景點都有自己的傳說,垛田也有自己的傳說,一說,八仙過海時,何仙姑抖落的片片段預告瓣。另一說是鐵拐李偷吃蟠桃,被王母罰入凡間種瓜,那垛子就是他隨口吐出的粒粒瓜子。還有一說是大禹治水有功,深得舜的賞識,舜緊急召見,欲委以重任,大禹顧不得滿身泥水,披星戴月,日夜兼程,當走到東海之濱時,只見茫茫澤國,白浪滔天。大禹驚問隨從何故,隨從應答,大概忘了治理。大禹心急如焚,渾身亂抓,泥巴一塊塊掉下來,變成橫一塊豎一塊、大一塊小一塊、雜亂無章的“垛田”了。無論哪一種,都賦予垛田荷花的清香,泥巴的質樸,瓜子的殷實。使我們從中領悟到“垛田”的那份神秘、那份浪漫、那份悠遠……春天的垛田是美麗的,夏秋冬的垛田同樣美麗,如果說金黃的菜花是垛田春的姿容,那么夏秋冬的垛田則是碧綠的宣言,香蔥的天地,那一片片綠色的垛子,連線著天邊,盡情的宣洩著自然的美麗,所以興化的垛田四季如春。
垛田鎮歷史傳說
垛田,這方神奇的土地,同樣留下了無數前賢的足跡。鄭板橋就出生在與興化城隔河想望的下甸村,他的第一腳就踏在垛田的土地上。他的詩書畫三絕,與垛田這充滿靈性、隱藏怪異的土地應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垛田鎮的得勝湖、旗桿盪等地名因岳飛抗金時操練水軍豎立的旗桿而得名。《興化縣誌》載:“飛率軍……途經興化時,曾駐師縣城及城東旗桿盪等處。是垛田縱橫交錯的“八卦陣”,鑄造了岳家軍的機敏、善戰;旗桿蕩氣勢恢弘的蘆葦盪,賦予了岳家軍精忠報國、慷慨就義的凜然正氣。狀元宰相李春芳是垛田的女婿,興化上方寺原先就建在垛田的大徐垛。施耐庵則是一定到過得勝湖的。車路河與得勝湖的入口處就叫“水滸港”,是先有《水滸傳》還是先有“水滸港”,至今未有定論。不過,《水滸傳》與得勝湖無疑是有緊密聯繫的,這在若干《水滸傳》研究專家的論著里得到證實。垛田,好似一塊空靈、飄逸的聖地,使得鄭板橋、施耐庵、李春方……在這裡不期而遇;垛田,更像一位慈愛的母親,把得勝湖、旗桿盪、上方寺……把“兩廂瓜圃、十里菱塘”緊緊呵護在自己的懷裡。
新農村
蘆洲村是垛田鎮最大的行政村,也是最大的自然村,由原來的蘆東、蘆南、蘆西、蘆北4個村合併而成,總人口7568人。蘆洲村只有幾條狹窄的街巷,雖然先後有老興東公路、高興東公路在村後建成通過,但進村通道狹窄而又彎曲,兩輛機車會車都有些困難。九十年代中期曾規劃拓建中心一條街,但有始無終成為“半拉子工程”,村民對此極為不滿。從2006年開始,新的黨總支一班人研究決定,將拓建中心街道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號工程”擺上日程、緊抓不放。分工協作,制定規劃,多方籌集資金,對54家拆遷戶深入進行動員安置工作,精心組織工程施工,短短的幾個月就建成一條與高興東公路相連、長800米寬10米的南北進村大道。2007年下半年,又實施了二期工程,建成長200米、寬20米的東西中心街,同時完成了綠化、亮化配套工程。道路建設的三期工程,即東西中心街西延接線路,包括中心大橋工程,已經完成勘測、規劃、拆遷動員等項前期準備工作,即將開工。
聯圩和閘站建設也是民眾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問題,當時仍有相當一部分農田未建聯圩,逢汛必淹。2007年,蘆洲村集中精力主攻水利設施建設,共新建聯圩3800米,加修標準聯圩6435米,完成土方81574方;新建圩口閘4座,排澇站2座,徹底實現了全村農田汛期擋得住、排得出。全村村莊道路和水利設施建設共投入資金近200萬元,沒向民眾攤派一分錢,都是由總支書記汪子泉帶領一班人跑項目、拉捐助、挖潛力,多方籌集而來。
特色種植
垛田鎮地處興化 城東郊,22個行政村,5.6萬人,耕地面積2.3萬畝,境內河溝縱橫交錯,歷史上以蔬菜種植為主,品種有芋頭、生薑、洋蔥、香蔥、包菜、萵苣、韭菜及瓜類產品等數十個品種。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香蔥種植一枝獨秀,成為全鎮蔬菜種植的拳頭產品。經過多年的發展,香蔥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在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的2.3萬畝耕地上,香蔥面積已達1.8萬畝,每年種植5萬多畝次,年產量超過20萬噸,產值過10億元,畝平收入近萬元。 種植香蔥的收入已成為垛田鎮廣大菜農的主要收入。主要措施有:一是政府促動。早在上世紀90年代,隨著香蔥產品銷售看好,該鎮通過召開鎮村幹部會,和菜農算賬對比等,積極鼓勵菜農調整蔬菜種植品種,擴大香蔥種植,使香蔥成為該鎮的“一鎮一品”。二是工業帶動。自創辦第一家蔬菜加工企業以來,全鎮脫水蔬菜加工企業現已發展到86家,其中規模企業48家,固定資產投資額近億元,從業人員近萬人。以“興化香蔥”為主導產品的脫水蔬菜產品,遠銷美國、日本、韓國、香港、台灣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三是技術推動。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建立萬畝無公害產地檢測制度,加大對種植戶進行香蔥等蔬菜種植技術培訓力度,積極引導廣大菜農運用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生產技術,更新品種,科學施肥,推廣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等。
興化“龍香芋”是垛田鎮的特色傳統無公害農產品,長期以來深受廣大城鄉居民的喜愛。金秋九月正是“龍香芋”陸續上市的季節,來自江浙魯等地的客商紛紛到垛田鎮採購“龍香芋”,用以供應中秋、國慶兩大節日市場。2008年垛田鎮共種植“龍香芋”3000多畝,畝產量在2000公斤左右,市場批發價每公斤1.8元,每畝純收入在2500元以上,種植效益較高。興化“龍香芋”的不斷發展,主要得益於垛田鎮有一支高素質的蔬菜經紀人隊伍,走南闖北,活躍在城鄉之間,將“龍香芋”推介給全國各地的客商,使“龍香芋”在國內蔬菜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迅速拓寬了市場銷路。
促進發展
1999年,興化市政府在垛田鎮境內建設了興化市農業科技示範園,園區占地面積10063畝,園區內實現了路、橋、渠、水、電等達標配套建設,各項設施達到了發展現代化農業,特別是無公害蔬菜的技術要求。園區年蔬菜種植面積可達3萬畝以上,蔬菜總產量10萬多噸,年產值1.1億元,園區已列為省級優質蔬菜生產基地。“垛田香蔥”的價值得到了南京農科院有關專家教授的肯定。垛田龍頭芋深受消費者喜愛。 從20世紀60年代創辦第一家蔬菜加工企業以來,垛田鎮至今已形成了以蔬菜脫水加工為主要特色的產業模式,垛田鎮已有80多家蔬菜加工企業,其中有一定規模的68家,固定資產總額達5000萬元以上,從業人員4800人。以“垛田香蔥”為主導產品的脫水蔬菜打進了英國、日本、韓國、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五福醬菜”榮獲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的綠色食品使用權證書。垛田鎮基本上形成了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結構。垛田鎮加快發展工業的同時,不斷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和各項社會事業。境內水陸交通便利,投資環鏡優越,創業氣氛濃烈。
保護垛田
興化垛田傳統農業系統前不久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成為我省首個入選項目。專家們稱讚,這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獨一無二、彌足珍貴的農業文化遺產”。
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標誌著它不只是屬於興化的,屬於中國的,同時也是屬於世界的。如何保護好、利用好這份遺產成為新課題。
興化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垛田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規劃”。規劃明確,保護區總面積47萬畝、核心面積6萬畝。保護區垛田劃紅線禁止開發占用,禁止建工廠、民居。在規劃中,興化市對垛田農業生態保護明確了從低級到高級的三個階段。2013年至2014年為修復階段,主要任務是明確保護範圍,制定並實施垛田生態系統保護條例和實施細則;2015年至2016年為發展提高階段,主要任務是完善垛田農業生態系統修復保護工作,保護農作物品種資源,對保護區的水質進行嚴格控制,垃圾分類回收率達60%;2017年至2020年為完善成熟階段,將恢復垛田原始地貌特色,傳承利用好這一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基本形成保護區自我維持的發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