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作者理察·凱勒·西蒙在美國多所大學從事過西方文學課教學工作。西蒙在其教學生涯中發現,學生們對古典文學的畏懼和退卻是教師教學的最大的難題,這個問題在電視和資訊時代尤為明顯。人們原本的以印刷品為基礎的“文本”閱讀,越來越讓位於直觀、生動的“圖形”閱讀。西蒙認為,人們對經典的敬而遠之還因為“經典”與人們所處的當代現實缺乏聯繫。有感於學生們對“通俗”文化的熱衷,西蒙以為如果找到了通俗文化與古典巨著之間的傳承關係,學生們就可能反過來對通俗文化經典作品所對應的古典淵源發生興趣,繼而找到二者之間的相似性和差別。西蒙通過“案例”研究,將通俗文化中的重要作品和現象與他認為的古典淵源捉對比較,例如:電影《星球大戰》與文藝復興時代的史詩《仙女王》,脫口秀節目與路易吉·皮蘭德婁的《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肥皂劇《朋友們》、《桑費爾德》、《我們生活的日子》與維多利亞小說、雅各賓時代的復仇文學或莎士比亞的戲劇。而廣告的價值觀則與《烏托邦》形成有趣的對比等等。
西蒙認為,“垃圾文化”,無一不是古典文化在當代新現實中的翻版。他的分析過程有意無意地頗有對美國流行文化現象和文化產品製作進行揭秘的意味。對我國的通俗文化出品人,尤其是電視劇、電視節目製作人、通俗雜誌的策劃出品者和從事文化事業的人應當不無啟發。
雖然西蒙寫此書的初衷也許是為了找到一種能喚起學生們對古典文學熱情的方法。但是,他面臨的問題涉及到資訊時代的閱讀問題,這個問題早在電視出現時就日漸明顯,網際網路出現後信息的衝擊將進一步轉移人們閱讀的興趣和注意力。雖然西蒙寫此書時網際網路的影響也許並不明顯,因而沒有提及。有趣的是,書中提及的在美國可能是家喻戶曉的“垃圾文化”經典,尤其是一些電影脫口秀節目、肥皂劇,對中國讀者而言卻是十分陌生,這對理解西蒙的“案例”研究原本是個障礙,但由於網際網路的存在而廣泛散播,反而迎刃而解了。
還有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是,通俗文化與古典文化之間的差別,以及孰高孰低的問題。而在這個問題上,西蒙雖然受到劃分“高尚”與“低俗”這項對批評家和學者極富挑戰性的誘惑,但也許是出於客觀的姿態或治學的謹慎與隱忍,他始終只“提事實”,儘量作到客觀分析,但可以看出他對“垃圾文化”的同情和辯護,最後的結論則有待讀者的判斷。
作品目錄
目錄譯序
序言
1垃圾和文學
2中心內容
第一部分案例研究
3《星球大戰》和《仙女王》
4垃圾脫口秀
5《朋友們》,《桑費爾德》和《我們生活的日子》
6悲劇,《國民問詢報》和批評家
第二部分價值
7廣告和烏托邦
8購物中心和正規園林
9《花花公子》和《侍臣論》
10 Cosmopolitan和女子成長小說
第三部分歷史
11《星際旅行》、《格列弗遊記》和歷史問題
12關於越戰的巨著
13馬修阿諾德遇到哥茲拉
索引